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男性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程京华 宫剑滨 +2 位作者 张春妮 汪俊军 江时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男性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2例男性冠心病(CHD)患者及49例健康男性对照血清CETP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局限病变...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男性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2例男性冠心病(CHD)患者及49例健康男性对照血清CETP浓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局限病变组及弥漫病变组;轻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结果CHD组CETP水平(1.37±1.0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99±0.53mg/L)(P<0.05);多支病变组(1.87±1.38mg/L)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1.06±0.62mg/L)及单支病变组(0.93±0.49mg/L)(P<0.05);弥漫病变组(1.56±1.18mg/L)明显高于局限病变组(0.85±0.44mg/L)(P<0.05);重度狭窄组(1.67±1.22mg/L)较轻度狭窄组(0.85±0.36mg/L)明显升高(P<0.01)。结论CET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一定相关性,提示检测血清CETP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冠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脑出血 被引量:21
2
作者 程京华 闵煜榕 +1 位作者 彭永平 宫剑滨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低分子肝素诱导HI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患有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经皮...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诊断水平及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低分子肝素诱导HI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患有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常规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依替巴肽及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15 d出现广泛周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改为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4000 U每12 h 1次皮下注射,后出现右侧枕叶出血,2 d后血小板急剧下降超过50%,根据4Ts评分标准诊断为Ⅱ型HIT,更换抗凝药物为磺达肝葵钠和(或)达比加群酯治疗后,血小板逐步回升,7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 HIT少见且部分发病隐匿,对于使用肝素类制剂抗凝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需高度警惕HIT,及早行临床评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早确诊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冠状动脉及其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程京华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王立军 彭永平 何松清 张启高 邹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壁冠状动脉(TA)及其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70%)患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TA患者临床资料,剔除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并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性TA组(n... 目的:探讨单纯性壁冠状动脉(TA)及其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70%)患者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TA患者临床资料,剔除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并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性TA组(n=29)与TA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组(TA+AS组,n=21),统计分析两组心电图、临床表现和造影结果。结果:TA组患者中胸导联ST-T改变多见,TA+AS组肢体导联ST-T改变及严重临床事件多见。TA组中NobelⅡ级以上患者严重临床事件更为多见,而TA+AS组患者则无明显差异。严重临床事件多见于两组近中段TA患者,在TA组只发生于近中段TA患者,而在TA+AS组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发生于近中段TA患者,稳定型心绞痛则随相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同而异。结论:单纯性TA患者临床表现与TA部位及Nobel级别有关,而合并非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严重临床事件发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程京华 闵煜榕 宫剑滨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胸闷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入院。发现指趾增粗、增大12年,当地...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因反复胸闷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半个月入院。发现指趾增粗、增大12年,当地医院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行垂体MR检查示垂体大腺瘤;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全心增大,右心功能不全;查血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高。根据症状、体征、医技检查诊断为垂体大腺瘤,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予药物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好转出院。结论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临床少见,早期发现并诊断肢端肥大症对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线粒体D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谢亮 刘晶 +5 位作者 王立军 汤沂 程京华 李建华 习明明 宫剑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线粒体DNA(mt DN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AMI行PCI治疗者(AMI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5例。AMI组于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SAP...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线粒体DNA(mt DNA)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因AMI行PCI治疗者(AMI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5例。AMI组于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SAP组于出现典型胸痛12 h内采集静脉血,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静脉血。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t DNA。取AMI组PCI术前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指标(CK、CK-MB、LDH)。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t DNA诊断AM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组术前、术后血浆mt DNA分别为3.765 9±2.751 5、2.199 0±1.772 3,SAP组为1.989 8±1.239 6,健康对照组为0.905 0±0.779 0,AMI组术前血浆mt DNA高于术后(P<0.05)及SAP组(P<0.01)、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mt DNA水平与CK、CK-MB、LDH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1 9、0.756 7、0.560 7,P均<0.05)。mt DNA诊断AMI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36.67%、96.67%。结论 AMI患者血浆mt DNA水平增高,血浆mt DNA可作为辅助诊断AMI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线粒体DNA 心绞痛 稳定型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