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字型靠尺遍历离散点云检测隧道初支平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策 徐世东 +4 位作者 程云建 郭寅虎 王君楼 朱庆 朱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99,共6页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 研究目的:为便捷、快速地开展隧道初支平整度检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离散点云数据,提出运用米字型靠尺模拟人工检测的初支平整度全局检测方法,并对主要实现过程中的隧道设计轮廓嵌入、点云数据展开、米字型靠尺遍历、测站平整度计算、网格平整度评价等技术进行说明。研究结论:(1)本文方法直接基于离散点云进行模拟人工检测,不需要构建拟合曲面,能保持特征点云的位置不失真;(2)基于投影展开后的点云成果数据,可以从纵、横、斜向同步进行平整度检测,相比人工只能从纵向检测,该方法检测覆盖更全面,更贴近工程实际;(3)在桑园隧道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初支平整度检测,检测结果的精度可以媲美人工检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初支平整度质量检测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检测方法 模型试验 平整度 激光点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限滑差速器及空间凸轮结构的优化
2
作者 程云建 姜虹 王小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3-167,共5页
针对现有轮式车辆中限滑差速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限滑差速器总成结构.首先根据凸轮机构从动件数学模型及运动规律,利用共轭曲面包络原理及微分几何理论,推导出新型限滑差速器关键元件空间凸轮机构的工作廓面方程及在接触点处的... 针对现有轮式车辆中限滑差速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限滑差速器总成结构.首先根据凸轮机构从动件数学模型及运动规律,利用共轭曲面包络原理及微分几何理论,推导出新型限滑差速器关键元件空间凸轮机构的工作廓面方程及在接触点处的诱导法曲率方程,然后以接触点处的诱导法曲率最小化,作为新型限滑差速器空间凸轮结构优化设计目标.结果表明,诱导法曲率随从动件半径和运动周期增大而减小,有利于减小曲面间的接触应力;但由于从动件参考工作区域变小,局部磨损加剧,使新型限滑差速器机构工作寿命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凸轮 共轭曲面 诱导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预留变形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海霖 仇文革 +3 位作者 戚幸鑫 万世付 段东亚 程云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07-1614,共8页
目前隧道预留变形量的研究大多依赖于监控量测数据基于点的分析,很难得到隧道断面整体的变化情况。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隧道预留变形量调整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全断面整体分析优化预留变形量的方... 目前隧道预留变形量的研究大多依赖于监控量测数据基于点的分析,很难得到隧道断面整体的变化情况。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隧道预留变形量调整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全断面整体分析优化预留变形量的方法。以新安1号隧道为依托,发现试验段最大变形量7.5 cm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15 cm,结合质量保证率针对性地提出阶梯状设置预留变形量的优化方法。最终确定在试验段拱顶区域预留变形量设置为7 cm,其余区域预留变形量设置为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三维激光扫描 预留变形量 质量保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