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供热管道风险评价
1
作者 汤凯 程之宽 +1 位作者 张壮壮 罗开亮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供热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对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文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供热管道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分析出周边环境、管道基本属性、运维管理质量、设计建造等因素对供热管道运行安全的影响,结果... 供热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对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文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供热管道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分析出周边环境、管道基本属性、运维管理质量、设计建造等因素对供热管道运行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周边环境>管道基本属性>运维管理质量>设计建造,研究结果对供热管道日常养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管道 安全性能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基活性炭的微波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之宽 喻清 +4 位作者 张攀 杨发光 田嘉豪 宋子贺 李照鹏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6-21,共6页
以油茶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活化制备油茶壳基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探究了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浸渍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铀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 以油茶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活化制备油茶壳基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探究了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浸渍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铀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油茶壳基活性炭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铀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00 W的微波功率,当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为300 g/L,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辐照时间为90 s时,所制得油茶壳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769.9 mg/g;在溶液pH=6、初始铀质量浓度为5 mg/L、油茶壳基活性炭投加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6 h时,油茶壳基活性炭对铀的吸附率为98.75%,铀的吸附量为4.94 mg/g。油茶壳基活性炭对U(Ⅵ)的吸附是一种以物理吸附、活性炭表面的-COOH、-OH等官能团与铀酰离子的络合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微波 活性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基活性炭的微波制备及其对U(Ⅵ)的吸附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翔 程之宽 +5 位作者 李照鹏 袁杨兴 谢志鹏 林水泉 廖军 喻清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U(Ⅵ)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农业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制备了柚皮基活性炭,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U(Ⅵ)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探讨了... 为探究U(Ⅵ)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U(Ⅵ)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农业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制备了柚皮基活性炭,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U(Ⅵ)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探讨了其吸附U(Ⅵ)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浓度为30%、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功率为700 W、辐照时间为90 s的条件下,柚皮基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最高,达到769.9 mg/g;在U(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溶液pH为7、活性炭投加量为0.6 g/L、吸附时间为24 h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U(Ⅵ)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25 mg/g,吸附率为99.01%;其吸附U(Ⅵ)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柚皮基活性炭对U(Ⅵ)的吸附是一种以化学吸附为主、活性炭表面的羰基、C=N、C=C、羟基和羧酸等官能团与U(Ⅵ)水解后的离子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基活性炭 微波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