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汤华 姜成业 +2 位作者 邓琴 毕钛俊 秦雨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0-1180,共11页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 不同于常规隧道衬砌结构,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施作稳定后还要受到邻近后行洞开挖的二次扰动,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依托杨家寨公路隧道工程,基于考虑了后行洞开挖影响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合现场监测位移数据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位移反分析,提出了一种确定浅埋无中导洞连拱隧道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方法,最后和衬砌背后围岩荷载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衬砌承担围岩荷载的影响较为显著,监测点增长幅度均值高达142%;先行洞衬砌受力呈现“拱腰较小,拱顶及拱肩较大”的分布规律,且靠近后行洞一侧拱肩位置受力最大;通过现场监测位移反分析得到的先行洞衬砌受力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为无中导洞连拱隧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结构法 无中导洞连拱隧道 位移反分析 衬砌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变函数理论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应力与位移解析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毕钛俊 邓琴 +2 位作者 汤华 姜成业 秦雨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7-787,共11页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后行洞衬砌搭接于先行洞衬砌拱腰之上,围岩与衬砌受力情况复杂,开展相应的围岩与衬砌应力和位移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Schwarz交替法,提出了深埋条件下考虑衬砌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应力...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后行洞衬砌搭接于先行洞衬砌拱腰之上,围岩与衬砌受力情况复杂,开展相应的围岩与衬砌应力和位移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Schwarz交替法,提出了深埋条件下考虑衬砌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围岩与衬砌应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针对无中导连拱隧道两洞具有共用边界的特点,在利用柯西积分法进行求解时,将单洞衬砌与围岩接触的边界积分条件转化为仅存在单洞时的完整边界积分与共用边界积分之差,对于Schwarz交替法中求解“附加面力”的过程亦进行类似处理。给出共用边界应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将上述解析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连拱隧道 复变函数 SCHWARZ交替法 应力场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秦雨樵 汤华 +2 位作者 冯振洋 尹小涛 王东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77-2983,2990,共8页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滑面搜索方法对于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至关重要。现今两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极限应力状态下边坡的潜在滑面。而为了评价边坡在当前应力场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滑面搜索方法对于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至关重要。现今两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极限应力状态下边坡的潜在滑面。而为了评价边坡在当前应力场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概念的滑面搜索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点的位移以及点安全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点进行分类,把边坡体分为潜在危险区以及稳定区。潜在危险区的边界即为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并运用矢量和方法计算得到其稳定性系数。采用上述方法对3个算例进行验算,并与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聚类分析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附近,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滑面与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滑面基本一致;当边坡处于较稳定状态时,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要比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滑动带范围要更深更广,但求出的稳定性系数也较高;当存在软弱夹层时,矢量和计算出的滑面更为陡峻,稳定性系数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滑面搜索方法 聚类分析 矢量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软化的多阶边坡稳定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邓琴 汤华 +2 位作者 王东英 秦雨樵 吴振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09-4116,共8页
多阶边坡除了最危险滑面需要关注,每级台阶的潜在滑面及其他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滑面亦需要得到重视。以双台阶边坡和复杂多台阶边坡为例,基于应变软化理论,利用FLAC3D软件分析边坡的剪应变发展规律,根据剪应变的集中带获取边坡的多个潜在... 多阶边坡除了最危险滑面需要关注,每级台阶的潜在滑面及其他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滑面亦需要得到重视。以双台阶边坡和复杂多台阶边坡为例,基于应变软化理论,利用FLAC3D软件分析边坡的剪应变发展规律,根据剪应变的集中带获取边坡的多个潜在滑面。分析滑面的剪入、剪出和滑面中部点的强度参数变化规律,并结合矢量和法分析滑面在应变软化过程中安全系数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取边坡的最危险滑面及次级滑动面;随着软化的发展,滑面上点的强度参数从峰值强度逐渐降低至残余强度,然而演化的速度不同;随着应变软化过程的发展,所有滑面的安全系数均逐渐降低,最后趋于一个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边坡 应变软化 矢量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和干湿循环对人工填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雅慧 胡斌 +1 位作者 秦雨樵 李硕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5-67,99,共4页
基于土体Mohr-Coulomb准则做了重塑土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粘聚力先剧烈下降后趋于稳定,内摩... 基于土体Mohr-Coulomb准则做了重塑土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下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即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逐渐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粘聚力先剧烈下降后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变化较小;含水率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均使得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将试验结果应用于边坡稳定性计算中表明,含水率增加会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急剧下降,干湿循环次数增多也会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但循环5次后,边坡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干湿循环次数 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华丽高速公路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尹小涛 严飞 +2 位作者 秦雨樵 周磊 王东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87-394,共8页
以华丽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地震稳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slide下利用Janbu-simplified法计算了其最不利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为模型试验确定了宽900 m×高450 m的试验范围。采用拟静力法,在Phase 2D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模型边... 以华丽金沙江桥华坪岸顺层边坡地震稳定问题为研究对象,在slide下利用Janbu-simplified法计算了其最不利滑动面和安全系数,为模型试验确定了宽900 m×高450 m的试验范围。采用拟静力法,在Phase 2D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模拟模型边坡,计算了0.00g、0.10g、0.15g、0.20g、0.25g、0.30g、0.35g等7个地震工况的安全系数和位移。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位移与水平地震加速度曲线,结果表明,(1)极限平衡法与强度折减法所得安全系数在1.0附近安全系数离散性最小,远离1.0则安全系数的离散性增大,差异是两类方法极限状态定义的不同造成的。基于安全系数确定的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0g;(2)剪应变揭示的边坡破坏模式为桥墩位置拉剪破坏、T2凝灰岩主滑和前缘近于水平剪出破坏,坡体内部的变形响应敏感性为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剪应变。基于变形演化规律确定的临界值为0.15g^0.20g,相应水平位移预警值为10.2 mm,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3)综合确定华坪岸顺层边坡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为0.2g,50年超越概率为10%和100年超越概率为2%对应的安全系数分别约为1.2和1.1,华坪岸边坡在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下是安全的。当前选择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而安全监控实践中一般选择可操作性和预警性强的变形值作为控制指标,所以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采取安全系数与临界位移相结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边坡 安全系数 临界位移 临界水平地震加速度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锚的抗拔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东英 汤华 +3 位作者 邓琴 尹小涛 秦雨樵 谭胤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为了探求合理的隧道锚抗拔安全系数评估方法,依托西南某跨越金沙江的大桥隧道锚工程,分别采用应力积分法、塑性屈服区体积-荷载曲线和位移-荷载曲线求解隧道锚的抗拔安全系数,并将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规范法的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表明:规... 为了探求合理的隧道锚抗拔安全系数评估方法,依托西南某跨越金沙江的大桥隧道锚工程,分别采用应力积分法、塑性屈服区体积-荷载曲线和位移-荷载曲线求解隧道锚的抗拔安全系数,并将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规范法的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表明:规范法忽略了岩体对锚碇的夹持作用,故其计算所得抗拔安全系数相对最小,仅为2.60;应力积分法取用设计荷载工况对应的应力场,夹持效果不明显,因而计算结果接近于规范法,采用应力积分法所得锚碇-围岩界面及围岩内破坏面的抗拔安全系数分别为2.64和2.88;采用塑性屈服区体积-荷载曲线及位移-荷载曲线时,容许荷载作用下的锚碇-岩体能够充分接触,夹持效果显著,故所得抗拔安全系数最大,其值均为6.50;通过极限摩阻力来反推锚碇-岩体界面夹持力,可得考虑夹持效应的隧道锚的抗拔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抗拔安全系数 应力积分法 塑性屈服区体积-荷载曲线 位移-荷载曲线 夹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各向异性和温度对深孔应力解除法测试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秦雨樵 汤华 吴振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75-78,共4页
地应力状态是评价深部岩石工程问题的先决条件,包括页岩气储层的可采性评价、深部洞室和大埋深隧道工程的开挖建设等。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应力实测方法,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设备(BWSRM)的测试精度和岩体各向异性和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基于... 地应力状态是评价深部岩石工程问题的先决条件,包括页岩气储层的可采性评价、深部洞室和大埋深隧道工程的开挖建设等。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应力实测方法,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设备(BWSRM)的测试精度和岩体各向异性和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基于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采用统计抽样以及蒙特卡洛方法考虑岩体各向异性以及应变片温度漂移的不确定性,通过计算模型得到地应力分量,并与预设值进行对比,评价各因素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地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岩体各向异性系数在0.9~1.1范围之内时,可以视为各向同性体进行计算,否则应考虑其各向异性特征;应变片温度漂移造成的应变误差与最终应力计算的误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不确定性 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 各向异性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钻孔地应力测试设备封隔对孔周应力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振君 袁晖 +1 位作者 秦雨樵 汤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2期46-48,共3页
地应力作为页岩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地应力实测对我国页岩气开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深钻孔地应力测试设备通过上下封隔器对设备进行封隔定位并排空封隔段环空泥浆。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1000m深钻孔和一般的页岩强度条... 地应力作为页岩气运移、聚集的动力,地应力实测对我国页岩气开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深钻孔地应力测试设备通过上下封隔器对设备进行封隔定位并排空封隔段环空泥浆。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1000m深钻孔和一般的页岩强度条件下,封隔压力和封隔段长度对钻孔周围地应力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封隔压力和封隔段长度条件下,封隔后孔壁环向应力增大3%~25%、径向应力减小36%~100%,对孔壁稳定不利,但孔壁岩石不会发生剪切、拉破坏或压破坏,满足地应力测试需要;封隔段附近围岩应力场发生明显偏转,应力偏转的长度范围两侧合计280~300mm,设计的应力解除段在封隔后应力场未发生偏转,进行地应力测试是可行的,不会对地应力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钻孔 地应力 页岩 测试设备 封隔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WSRM地应力测试设备回转机构和应力解除机构的研制
10
作者 吴振君 袁晖 +1 位作者 汤华 秦雨樵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53-56,共4页
深钻孔中进行原位地应力测量是获取岩石应力状态资料最直接、可靠的手段。钻孔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BWSRM)是一种新的地应力测试方法。基于BWSRM原理,研制了适用于垂直钻孔条件的BWSRM地应力测试设备的关键组件:回转机构和应力解除机构,... 深钻孔中进行原位地应力测量是获取岩石应力状态资料最直接、可靠的手段。钻孔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BWSRM)是一种新的地应力测试方法。基于BWSRM原理,研制了适用于垂直钻孔条件的BWSRM地应力测试设备的关键组件:回转机构和应力解除机构,通过回转机构实现钻孔孔壁工作面的选择和测试工作面定位,通过应力解除机构实现孔壁岩石的应力解除。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电压和电流,可实现回转机构的匀速转动,实现设备精准定位;应力解除机构可实现孔壁岩石取芯钻进并达到应力解除要求,满足地应力测量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BWSRM 回转 应力解除 取芯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样本数量对BWSRM地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秦雨樵 汤华 吴振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8期1-4,7,共5页
地应力测量在矿山、石油、页岩气开采、水利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应力状态也是页岩气开发的所必须的关键地层参数。基于BWSRM原理,考虑岩体性质变异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和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不同岩体性质变... 地应力测量在矿山、石油、页岩气开采、水利以及地下工程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应力状态也是页岩气开发的所必须的关键地层参数。基于BWSRM原理,考虑岩体性质变异性,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和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不同岩体性质变异性条件下,不同的岩石样本数量对地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最小岩石样本数量。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变异系数0.2~0.3的岩石,岩石变形参数试验的建议样本数量为5~7个;(2)对于变异系数大于0.4的岩石,即使增加样本数量,地应力计算结果的离散性也较大,不适合通过BWSRM方法测量地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变异性 局部壁面应力解除法 岩石样本数量 抽样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水平差应力系数计算方法
12
作者 秦雨樵 汤华 吴振君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地应力参数的获取对于页岩气的勘查评估以及开发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水平差应力系数是决定地层可采性的基础参数之一。为了更为准确地确定地应力参数,克服传统应力解除法测试深度有限、解除作业时间较长、测试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 地应力参数的获取对于页岩气的勘查评估以及开发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水平差应力系数是决定地层可采性的基础参数之一。为了更为准确地确定地应力参数,克服传统应力解除法测试深度有限、解除作业时间较长、测试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精度位移测量的水平差应力系数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公式进行验证。考虑钻井液液柱压力对维持井壁稳定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修正公式,使其能适用于深孔有压环境下,并分析了主要误差来源,给出控制误差的方法。研究得出:通过比较理论反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推导出的公式的正确性;有限元计算表明,在岩芯直径为30 mm的条件下,环切深度达到48 mm即能达到完全应力解除的目的,与传统取芯方法相比大大减少;在同一平面布置间隔120°三处测试点,能够满足测试需要;该方法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位移测试精度、岩体不连续面存在以及岩体变形参数、钻孔形态参数精度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这种新方法不受孔深限制,具有测试时间短、测试成功率高的特点,对于页岩气的勘查以及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页岩气勘探开发 应力解除法 有限元 水平差应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钻孔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描述及其对柯西课题解的影响
13
作者 秦雨樵 汤华 吴振君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5期44-54,共11页
目前,绝大多数在较深钻孔进行地应力原位测试方法均是基于无限大空间中圆孔孔壁处的应力解(柯西课题解)推导的。在地质钻孔中,一般很难保证孔壁完全接近圆形并且光滑,特别是在岩体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孔壁往往非常粗糙,并出现一定程度的... 目前,绝大多数在较深钻孔进行地应力原位测试方法均是基于无限大空间中圆孔孔壁处的应力解(柯西课题解)推导的。在地质钻孔中,一般很难保证孔壁完全接近圆形并且光滑,特别是在岩体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孔壁往往非常粗糙,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孔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对地质钻孔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描述体系,采用随机分形的方式,根据岩体力学中对经典粗糙节理的分形描述规律,得到一系列不同粗糙度的钻孔孔壁形态。并将其代入有限元计算中,其计算结果与柯西课题解比对,并用峰值拟合法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研究得出:孔壁不规则程度可由粗糙度、扩孔率、偏心距离以及圆度等多个物理量进行衡量;应力、应变分量极易受到孔壁粗糙程度的影响,应力集中效应明显,而位移分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孔壁形状的分辨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各分量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拟合参数与地应力组合无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经典的柯西课题解不适用于孔壁非常不规则的情况,在进行地应力计算前应当依据钻孔形态进行修正,以提高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西课题解 地应力测量 粗糙度 地质钻孔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释放率对超大断面小净距浅埋隧道的开挖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但路昭 罗红星 +2 位作者 邓琴 王东英 秦雨樵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8-674,共7页
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基于空间反向荷载法和CRD施工工法,分析了不同应力释放率下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应力释放率的增大,浅埋隧道洞周竖向位移及地表沉降明显增大,围岩塑性区范围也明显增大;(2)在... 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基于空间反向荷载法和CRD施工工法,分析了不同应力释放率下浅埋隧道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应力释放率的增大,浅埋隧道洞周竖向位移及地表沉降明显增大,围岩塑性区范围也明显增大;(2)在小净距浅埋隧道变形计算中,应力释放率越小,左、右幅隧道开挖引起地表相对干扰越大。当应力释放率取50%时,左洞隧道开挖引起的右洞地表隆起值大于其自身开挖引起的位移值,右洞上部地表隆起,最终导致隧道上方公路可能出现拉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释放率 浅埋隧道 变形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安金沙江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栋琪 王东英 +2 位作者 秦雨樵 邓琴 尹小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需要采取预加固的重点部位,确定了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根据锚面监测点位移由mm到cm量级突变确定的两岸锚岩系统极限荷载均为6~8倍设计缆力,则锚岩系统的设计承载力取3倍设计缆力下变形安全是有保障的。丽江岸塑性区在10 P下贯通;华坪岸塑性区在14 P下贯通。设计缆力作用下,丽江岸锚碇最大位移1.5 mm、围岩1.2 mm、地表0.5 mm;华坪岸锚碇最大位移1.7 mm、围岩1.5 mm、地表0.7 mm,其响应顺序为后锚面监测点>前锚面监测点>锚碇中间岩体>地表点,可作为后期结构及围岩安全监测布点和预警的参考,也证明当前设计缆力下变形和强度均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锚碇 变形机制 破坏模式 锚岩系统设计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RC-JCR模型的桥址边坡渐进破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赛琼 陈焕美 +2 位作者 蒋文鹏 秦雨樵 邓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6-201,207,共7页
特大桥作为线性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其桥址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由于陡峻山体往往发育有强卸荷裂隙,有潜在崩塌的可能。针对中国云南某一特大桥的桥址边坡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确定其主要结构面特征,然后通过盒计数法得... 特大桥作为线性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其桥址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由于陡峻山体往往发育有强卸荷裂隙,有潜在崩塌的可能。针对中国云南某一特大桥的桥址边坡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确定其主要结构面特征,然后通过盒计数法得到结构面的分形维数,进而估算得到其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并得到其抗剪强度参数。为了分析不同结构面系数以及陡倾卸荷裂隙倾角对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最后给出了工程加固措施建议。其结果表明:①控制桥址边坡稳定性的关键结构面是一组陡倾的强卸荷裂隙以及一组缓倾的岩层层面;②研究区域结构面粗糙程度差异大,大部分较为粗糙;③有限元计算揭示出桥址边坡呈现典型的渐进破坏模式,若前方堆积体被移除,位移较大区域集中在陡坎前部;④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减少以及陡倾结构面角度的加大,边坡由局部破坏转变成整体破坏;⑤要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必须控制陡倾结构面的进一步变形,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置措施,结果表明处置后的边坡稳定性较好,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卸荷裂隙 分形维数 粗糙度系数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监测的软岩隧道有限元反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晓靖 罗红星 +1 位作者 钟明文 秦雨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第4期79-84,180,共7页
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围岩进行及时有效的加固,以免变形过大威胁工程的安全性。依托天井山隧道工程,采用非接触位移测量监测围岩变形稳定性。为了更好地描述软岩的蠕变特性,结合位移监测数据以及有限元参数反演方法得到软岩蠕变参数... 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围岩进行及时有效的加固,以免变形过大威胁工程的安全性。依托天井山隧道工程,采用非接触位移测量监测围岩变形稳定性。为了更好地描述软岩的蠕变特性,结合位移监测数据以及有限元参数反演方法得到软岩蠕变参数,并以此分析开挖断面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得到以下结果:根据现场实际监测数据,隧道围岩的变形呈收敛趋势,但两侧变形并不对称;采用有限元反演方法得到的参数能较好地反应围岩开挖后位移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与实测数据一致;隧洞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支护措施下围岩流变塑性区范围将持续增长,最终会导致初砌破坏达不到支撑效果,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变形监测 非接触位移测量 反演分析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对浅埋大断面隧道围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红星 但路昭 秦雨樵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依托在建的甸头隧道,开展隧道开挖是否考虑初期支护下车辆荷载对围岩及大西二级公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隧道顶部及腰部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初衬的施加可以有效抑制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且可减小车辆荷载对围岩位移的影... 依托在建的甸头隧道,开展隧道开挖是否考虑初期支护下车辆荷载对围岩及大西二级公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隧道顶部及腰部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初衬的施加可以有效抑制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且可减小车辆荷载对围岩位移的影响;三台阶开挖时,隧道中部开挖引起地表发生剧烈沉降,初衬的施加可以减小地表的沉降,减小车辆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此,无初支的情况下,当公路有车辆通过时,隧道整体变形较大,路面可能由于差异沉降产生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荷载 浅埋隧道 塑性区 位移 初期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影响区域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维娟 宁文鹏 秦雨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5期829-833,共5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弃渣场物质运移距离的综合分区方法,将整个弃渣场下游影响区域划分为直接影响区、轻微影响区,以及潜在影响区,并分别采用理论推导法、落石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进行定量计算,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综合确定方法对典型弃渣...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弃渣场物质运移距离的综合分区方法,将整个弃渣场下游影响区域划分为直接影响区、轻微影响区,以及潜在影响区,并分别采用理论推导法、落石分析法和经验公式法进行定量计算,通过采用本文提出的综合确定方法对典型弃渣场进行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应弃渣场的真实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场 失稳风险 影响区域 运动位移 落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