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
作者 秦菊波 李冬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大学生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空间得到不断拓展。大学生是公共生活领域的重要群体,也是公共意识与公共... 大学生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空间得到不断拓展。大学生是公共生活领域的重要群体,也是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培养的核心群体。文章从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内涵,我国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的生长历史和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公共意识与公共精神的缺失及其培养等方面,对近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意识 公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性范畴的的不同研究理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秦菊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9-72,共4页
当前人们对公共性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公共哲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对公共性概念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思路表明了公共性概念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为当前人们理解公共性... 当前人们对公共性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公共哲学、公共管理学、公共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对公共性概念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思路表明了公共性概念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为当前人们理解公共性问题提供了多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范畴 研究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儒家“贵公”观的理论范式及其历史意义
3
作者 秦菊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5,共4页
公私关系问题并非儒家的核心命题,但儒家对公私关系的论述却成为传统文化公共观念的主流价值观念,即立公灭私和贵公去私。文章主要分析了儒家贵公观的理论范式,认为儒家以公私二元对立为基本范畴,以贵公去私为核心理念,从形而上学本体... 公私关系问题并非儒家的核心命题,但儒家对公私关系的论述却成为传统文化公共观念的主流价值观念,即立公灭私和贵公去私。文章主要分析了儒家贵公观的理论范式,认为儒家以公私二元对立为基本范畴,以贵公去私为核心理念,从形而上学本体论、日常伦理价值规范和"隆礼重法"的政治制度三个方面论证贵公观的合法性,使它成为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的伦理规范和道义价值。传统儒家文化的贵公观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它对社会公共理性的养成、较完备的公共观念和主流的行政伦理文化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公私观 理论范式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大学生人生智慧塑造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菊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10期56-64,共9页
儒家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思想,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修养、“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等,体现了儒家注重个人德性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儒家伦理的这种特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人生观价值观的缺陷,... 儒家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思想,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修养、“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等,体现了儒家注重个人德性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儒家伦理的这种特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人生观价值观的缺陷,培养和塑造人生智慧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大学生 处世原则 人生观 价值观 个人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