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控双色上转换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同时检测玉米和燕麦粉中的赭曲霉毒素A与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5
1
作者 秦英凯 李双 +6 位作者 王瑜 任舒悦 韩殿鹏 彭媛 周焕英 高志贤 韩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80-2588,共9页
目的 建立磁控双色上转换荧光法同时检测玉米和燕麦粉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与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含量。方法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油酸封端的核壳型上转换纳米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法和戊二醛法制备了表面分别偶... 目的 建立磁控双色上转换荧光法同时检测玉米和燕麦粉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与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含量。方法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油酸封端的核壳型上转换纳米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法和戊二醛法制备了表面分别偶联OTA、ZEN适配体的核壳型上转换荧光探针。同时制备了表面原位生长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二硫化钼纳米片,作为淬灭剂。OTA、ZEN和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后,通过磁分离后检测溶液的荧光强度值,从而实现OTA和ZEN的检测。结果 在最佳检测条件下,OTA与ZEN的质量浓度在0.05~500.00 ng/mL范围内与两种上转换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9和0.9972,对OTA的检出限为3.97×10^(-2)ng/mL,对ZEN的检出限为3.11×10^(-2)ng/mL,应用于玉米粉和燕麦粉中OTA和ZEN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1.7%~109.4%。结论 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玉米和燕麦粉中OTA和ZEN的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材料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适配体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发光机理、制备及生物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芝 高志贤 +4 位作者 李双 赵旭东 秦英凯 刘辉 韩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4-104,共11页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是一类吸收长波近红外光子并发射短波紫外可见光子的新型荧光标记材料,即其能够有效地将两个或多个低能光子转换成高能光子。UCNPs克服了传统荧光标记材料的灵敏度低、光稳定性差等缺点,成为有前途的传...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是一类吸收长波近红外光子并发射短波紫外可见光子的新型荧光标记材料,即其能够有效地将两个或多个低能光子转换成高能光子。UCNPs克服了传统荧光标记材料的灵敏度低、光稳定性差等缺点,成为有前途的传统标记材料的替代物之一。近红外激发的UCNPs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对生物组织损伤小、组织穿透能力强、转换效率高、无背景荧光干扰以及无光漂白效应等诸多优点。其由于突出的优点、独特的光学性能,在很多领域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生物传感、成像、靶向给药和光动力学治疗以及生物检测分析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简要介绍了UCNPs的组成、发光机理以及主要合成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UCNPs在传感、成像和治疗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合理地分析了UCNPs目前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纳米颗粒 生物传感 生物成像 光疗法 靶向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瑞鹏 孙云凤 +5 位作者 霍冰洋 秦英凯 李双 梁俊 周焕英 高志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67-274,共8页
真菌毒素分布广、污染重、防控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均易污染农产品,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据统计,农产品真菌毒素的污染中超过75%为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因此建立高灵敏、高通量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成为当今食品安全... 真菌毒素分布广、污染重、防控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均易污染农产品,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据统计,农产品真菌毒素的污染中超过75%为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因此建立高灵敏、高通量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成为当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综述了近5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拉曼光谱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的应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真菌毒素 适配体 多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4
作者 张冠南 秦英凯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年第12期39-39,共1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稽留、传播迅速和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由于病原微生物抗逆性能增强,毒株变异,造成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难以确诊,致使病猪长期带毒传播,降低了生猪抵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稽留、传播迅速和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由于病原微生物抗逆性能增强,毒株变异,造成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难以确诊,致使病猪长期带毒传播,降低了生猪抵抗力,极易感染和并发其他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瘟病毒 混合感染 接触性传染病 防治 诊断 临床表现 病原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