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农村教育发展重新定位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玉友 杨兆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9-11,共3页
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流动特点和未来流动趋势,研究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关系取向问题,指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应该由单向决定论走向互动论,并且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以及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 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现状、流动特点和未来流动趋势,研究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关系取向问题,指出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应该由单向决定论走向互动论,并且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分析以及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取向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了农村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阶层结构 农村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质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指标领域基本问题反思与探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秦玉友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16,共4页
教育指标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教育指标领域研究是教育指标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工作,系统研究教育指标领域的基本问题成为目前一个迫切的课题。教育指标领域的研究方法论、教育指标领域的确定原则和具体教育指标... 教育指标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教育指标领域研究是教育指标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工作,系统研究教育指标领域的基本问题成为目前一个迫切的课题。教育指标领域的研究方法论、教育指标领域的确定原则和具体教育指标领域的确定是研究教育指标领域的三个基本问题,梳理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教育指标,进而推进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指标 问题反思 指标研究 研究方法论 热点问题 教育研究 系统研究 确定原则 重要意义 健康发展 国内外 前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要素府际分布与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玉友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2,共4页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有不同角度,并且特定角度对某一维度的研究更具有适切性。教育要素府际分布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研究的概念工具,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具有解释力优势的视域。通过对教育要素质量问题的府际分...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有不同角度,并且特定角度对某一维度的研究更具有适切性。教育要素府际分布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政策研究的概念工具,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具有解释力优势的视域。通过对教育要素质量问题的府际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政策努力提供宏观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教育要素 府际分布 义务教育质量 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持续推进与优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政策——从吉林省对教师职称评定推出“3010”机制谈起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玉友 《教育家》 2023年第16期16-17,共2页
教师职称是对教师专业承认、社会承认与经济承认的政策工具,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提高教师生活水平有机统一起来,这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986年,... 教师职称是对教师专业承认、社会承认与经济承认的政策工具,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气、提高教师生活水平有机统一起来,这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正式建立。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教育委员会 教师职称 小学教师 中学教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试行条例 尊师重教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推动“优师”成为乡村教育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玉友 《教育家》 2021年第36期1-2,共2页
近年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一直是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师计划》提出,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 近年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一直是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优师计划》提出,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优师计划》的高质量实施,将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重要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队伍 教育发展战略 地方师范院校 乡村教师 中小学校 定向培养 师范生 优秀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简单均等到积极差异——跨越城乡教育二元鸿沟的国家行动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玉友 《教育家》 2020年第22期24-25,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前我国教育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城乡教育 优质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 教育不平衡 均等 美好生活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教育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小规模学校问题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于海英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28,共5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运行中可以放大的优势与不可以放大的优势、可以避免的劣势与不可以避免的劣势,我...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运行中可以放大的优势与不可以放大的优势、可以避免的劣势与不可以避免的劣势,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合理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改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评价,加强义务教育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农村小规模学校 运行特征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袁桂林 秦玉友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高中发展 供需矛盾 农村高中 发展潜力 调查研究报告 教育经费 乡土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向城流动:表征、问题及治理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来勤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61,共4页
城镇化推进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大量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向城流动。尽管这种流动有其必然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口的优质教育诉求,但不可避免地派生出一系列问题。必须摒除适切性较差的城市取向治理路径,坚持以人为本,... 城镇化推进和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大量农村义务教育生源向城流动。尽管这种流动有其必然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口的优质教育诉求,但不可避免地派生出一系列问题。必须摒除适切性较差的城市取向治理路径,坚持以人为本,制定出台彰显行政伦理特征的治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域流动 表征 问题 治理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普九”时代农村小学教学点边缘化境遇和发展思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来勤 秦玉友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6,共4页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后普九"时代,提高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质量,成为新的时代话题。为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尽管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被大量撤并,但在经济欠...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后普九"时代,提高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质量,成为新的时代话题。为农村受教育处境不利人群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尽管在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中被大量撤并,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居住环境不利地区依旧存在,成为实现有质量教育公平的瓶颈问题。正视"后普九"时代农村小学教学点继续存在的社会学、经济学和教育学意义,在"去二元"思维政策设计模式下,通过有效的公共教育政策设计,积极补偿继续存在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扩展其功能外延,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受教育处境最不利人群教育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普九”时代 农村小学教学点 边缘化 “去二元”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的测度与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柳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办学条件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公平而有质量是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方向与追求。基于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可以从现代化教学资源、基础性校舍、学校用... 办学条件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公平而有质量是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方向与追求。基于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可以从现代化教学资源、基础性校舍、学校用地三个维度测度;办学条件水平较高的多数省份优势因子与劣势因子并存,水平较低的省份往往缺少明显的优势因子;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的背景下,房屋建设能力、土地可利用程度、学生数量是影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水平的重要因素。实现办学条件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目标需要健全办学条件指标评价体系与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办学条件指标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在缩小办学条件数量差距的同时注重提高办学条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中小学 办学条件 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资配置目标与我国师资配置政策的多层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海英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81,共4页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能有效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个区域的师资配置大致要经历数量满足、质量提升、个性化配置为主导任务的三个师资配置目标。由于区域师资配置的不均衡性,我国师资配置往往需...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能有效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来看,一个区域的师资配置大致要经历数量满足、质量提升、个性化配置为主导任务的三个师资配置目标。由于区域师资配置的不均衡性,我国师资配置往往需要同时面对三种配置目标,这为师资配置政策设计和实践改进带来了特定的挑战,国家和地方的师资配置需要根据其面临的师资配置目标交叠的现实进行政策设计,学校需要在宏观政策设计框架下进行具有自己特色定位的师资配置实践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配置目标 数量满足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促进大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学森 秦玉友 薛春燕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4,共7页
协调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实现教育人口与资源间的"空间匹配"是提升大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当前,各型大城市普遍存在超规模随迁子女,造成小学段教育资源承载压力高于初中段,并表现为学龄人口结构失衡、公办教育... 协调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实现教育人口与资源间的"空间匹配"是提升大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当前,各型大城市普遍存在超规模随迁子女,造成小学段教育资源承载压力高于初中段,并表现为学龄人口结构失衡、公办教育资源承载力有限、地方财政经费供给吃紧以及教育用地资源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协调大城市空间发展与人口吸纳关系,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依据"管理幅度"调整大城市人口净流入区域教育管理机制,加大省级统筹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发展,以此促进大城市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义务教育 教育资源 承载力 流动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关系调查研究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桂林 秦玉友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7,共5页
关键词 农村 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关系 中国 中等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分析与渐进取向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海英 秦玉友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2年第3期14-18,共5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的推进模式。这些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推进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的推进模式。这些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对推进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模式的选择与实施进行反思,提出选择具有后续动力的渐进取向推进模式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推进模式 渐进取向 文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发展研究中关键事件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维玉 秦玉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45,共6页
当前教师发展研究领域中关键事件的研究变得普遍,关键事件这一基本研究术语也在不同取向的研究中呈现出了多重内涵。结果取向的关键事件研究中,关键事件被定义为具有明确正面影响抑或严重后果的事件。分析取向关键事件研究中,关键事件... 当前教师发展研究领域中关键事件的研究变得普遍,关键事件这一基本研究术语也在不同取向的研究中呈现出了多重内涵。结果取向的关键事件研究中,关键事件被定义为具有明确正面影响抑或严重后果的事件。分析取向关键事件研究中,关键事件被看做是携带着教师发展重要经历的信息片段,是研究教师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工具。实践改进取向关键事件研究中,关键事件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二次创设的教育影响,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研究关键事件的多重内涵有助于开放和深化人们对教师成长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借助关键事件概念和相关研究丰富教师发展的意义空间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 教师经历 关键事件研究 关键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