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学归位与经典活化——基于《原儒:从帝尧到孔子》的若干思考
1
作者 秦燕春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近百年经学史的历史处境可由缺位、错位、归位三个时段与层级构成。重回“经学天地”的过程就是重新审视儒学道统论述的过程。作为常道的“经”具有不可匮乏的圣之性格。经学首先是一种独特的体道意识。经学的本质是规范性的学问。经学... 近百年经学史的历史处境可由缺位、错位、归位三个时段与层级构成。重回“经学天地”的过程就是重新审视儒学道统论述的过程。作为常道的“经”具有不可匮乏的圣之性格。经学首先是一种独特的体道意识。经学的本质是规范性的学问。经学政治必然包含相应的理想性格。经由经典活化促成经学正位,时代需要我们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缺位 错位 归位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鸳蝴文人的民间情结——以案头弹词创作及评弹演出、发展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秦燕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3,共6页
迥异于明清案头弹词的作者队伍多为女性,近世以来,以鸳蝴文人为主的男性作者,对于弹词的案头创作投入相当精力,并在理论探索中作出一定努力。进而在以苏州评弹为主的民间曲艺演出中,以脚本创作、提携艺人、亲历书场、行业鼓励等多种形式... 迥异于明清案头弹词的作者队伍多为女性,近世以来,以鸳蝴文人为主的男性作者,对于弹词的案头创作投入相当精力,并在理论探索中作出一定努力。进而在以苏州评弹为主的民间曲艺演出中,以脚本创作、提携艺人、亲历书场、行业鼓励等多种形式,对其发展、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旨在探讨近代鸳蝴文人与弹词案头创作及书场演出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此论证鸳蝴文人对于市井娱乐行业的热情投入,源于审美趣味与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由此见证近代案头弹词与明清以闺阁女性为主的创作在动因与风格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蝴文人 弹词 案头创作 评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以来弹词研究的误区与盲点——“书场”缺失及与“案头”的百年分流 被引量:6
3
作者 秦燕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晚清肇始、绵延至今的弹词研究,将"案头"弹词小说与"书场"弹词讲唱分而治之,是几代学者的基本选择。本文在梳理百年弹词研究史的基础上,借鉴海外民俗学界相关思路,试图思考如何加强和深入作为民间说唱文艺的书场弹... 晚清肇始、绵延至今的弹词研究,将"案头"弹词小说与"书场"弹词讲唱分而治之,是几代学者的基本选择。本文在梳理百年弹词研究史的基础上,借鉴海外民俗学界相关思路,试图思考如何加强和深入作为民间说唱文艺的书场弹词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个案,探索如何把握这一吴语地区主要民间娱乐形式的完整个性及对基层民众生活的影响。探求"回到现场"作为研究方向的理论可行性,兼及"案头"与"书场"研究合流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词 案头 书场 苏州评弹 回到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情与人格:唐君毅日记中所见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燕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7,共10页
唐君毅一生掌教上庠,对传统凋敝导致的现代教育之苦感同身受。方家公认,理想中的"大学"本该是人格教育的场所,如今却岌岌可危沦为职业训练营,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教育处境仿佛一起落至"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 唐君毅一生掌教上庠,对传统凋敝导致的现代教育之苦感同身受。方家公认,理想中的"大学"本该是人格教育的场所,如今却岌岌可危沦为职业训练营,现代人的生存处境与教育处境仿佛一起落至"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状态。21世纪人文教育如有可能,即在"事实"与"价值"从两分迈向融合。儒家之学素有情性教育的传统,儒教某处程度即可称为性情之教。唐君毅之学精髓例以精神性格胜出,道德与性情是其哲学架构两端所系,人格教育在其教育理念居于核心地位。情性之教首要体现为主体感通能力的开显与强度,情性之教是人格教育的源头与基始。重温唐学无疑能为对治今日教育弊端提供具体可见细腻可行的参照与提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传统 人格 性情 中国文化 精神 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何以“兴”:情性之教与文学体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秦燕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情性"问题不仅曾经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中国思想的重要畛域,更曾经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地带、礼乐抚育的关键旨趣。如果溯源传统"情性之教"最重要的"教材",其一就是如今主要被纳入文学分类的"诗&qu... "情性"问题不仅曾经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中国思想的重要畛域,更曾经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地带、礼乐抚育的关键旨趣。如果溯源传统"情性之教"最重要的"教材",其一就是如今主要被纳入文学分类的"诗"学尤其《诗经》学,此即流传有绪的诗教传统。"诗教"根本立足是兴发受教者的胸襟、气宇、志向也即"仁心"问题。"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破旧立新运动使得儒教首当其破,诗教更不例外。"诗"无复"经"之尊位,日渐获得全新的释读与定位。本文意在经由对"现代文学"建构过程的简要历史回溯,探索在"情性之教"的可能性实践中"文学教育"的具体旨归与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情性 文学 抒情传统 文学教育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规宋模:围绕耶律楚材香学知识的文化史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燕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3,共12页
围绕耶律楚材诗文中的“香”典,考察其知识结构在辽、宋、金、元易代之际的文化史意义。尽管一代名相耶律楚材作为实干型的政治家与居士型的儒者,被认为更多继承了中古汉唐的文化形态,宋型文化仍然深刻形塑了他的理想人格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 耶律楚材 “香”典 佛教 儒学 唐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之源与情性之教 被引量:1
7
作者 秦燕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9,共10页
泛览当下的东亚乃至全球,教育理念面临的严峻挑战转为人文理想与人文环境的日渐式微乃至急剧恶化。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基于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对理想主义、人文精神的轧撵。就人文学术内部的当代教育现状而言,传统东方曾经十分擅长的安顿... 泛览当下的东亚乃至全球,教育理念面临的严峻挑战转为人文理想与人文环境的日渐式微乃至急剧恶化。这一现象并非仅仅基于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对理想主义、人文精神的轧撵。就人文学术内部的当代教育现状而言,传统东方曾经十分擅长的安顿身命的工夫进路,固然早已在当下知识结构与学科建制中荡然无存;近代西方曾风靡一时的理想主义哲学,也因无绵密扎实的可依循实践的办法来楔入人的实际生命,终被视为悬虚而玄虚。理想如果不想成为空想,就必须接续现实的原始根源。"20世纪最大的人文学者"唐君毅寻求到的这一"理想的现实的原始根源"是作为中国哲学重要范畴之一的"性情"。人文精神尽管遭遇重重非难,于人的生命存在与实在,却未必当真已经过时。正因为人文精神在当代呈现的低迷无助,亦基于我们当下的知识形构与文化处境,人文价值的初源起于何处不得不成为重振人文精神的原始拷问。本文试图提供关于新实践主体养成问题的一点初步思考,这也是"人文之源"与"情性之教"之间的关键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儒学 教育理念 性情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以美身:情性教育与身体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秦燕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4,共10页
情性之教之所以会与身体教育扯上关系,核心即在中国传统之学对身心关系的深入理解。任何身体的展现,都不只是生理的意义。传统中国的身体论关联着心性论,二者是一体的两面,没有无心性之身体,也没有无身体之心性,身体体现了心性,心性形... 情性之教之所以会与身体教育扯上关系,核心即在中国传统之学对身心关系的深入理解。任何身体的展现,都不只是生理的意义。传统中国的身体论关联着心性论,二者是一体的两面,没有无心性之身体,也没有无身体之心性,身体体现了心性,心性形著了身体,因此,中国传统的"身体教育",同时就是"情性教育",同时就能完成"情性教育"。这是一体呵成的身心,而非二元对立的身心。不仅现实的心性需要改善、可以改善;现实的身体同样需要改善、可以改善。传统中国所期待的完整教育,是培养一种内外交融、身心交融、心气交融的有机体性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性教育 身体教育 心性 身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的文化旨趣与情性之教
9
作者 秦燕春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9,共10页
钱穆的学术生涯中研究重心几经漂移,从历史学到文化学这一转型尤其醒目。文化学的核心关怀,即传统情性之教如何达成的问题。尽管钱穆的治学方法与理念宗趣在某种程度被视为与理学传统之间尚有裂隙,但文化学的设计与建立,标识了钱氏对于... 钱穆的学术生涯中研究重心几经漂移,从历史学到文化学这一转型尤其醒目。文化学的核心关怀,即传统情性之教如何达成的问题。尽管钱穆的治学方法与理念宗趣在某种程度被视为与理学传统之间尚有裂隙,但文化学的设计与建立,标识了钱氏对于中国文化核心问题的把握不离儒门成人之教的基本立场。成人之教,即是成性之教、情性之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学 成人教育 情性之教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