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供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Ⅰ.供氮量 被引量:29
1
作者 秦武发 李宗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用丰富的材料较全面地评述了:1)供氮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2)供氮量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3)供氮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该述评汇集了迄今为止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的分析和见解,对指导我国小麦品质改良,优质高产... 本文用丰富的材料较全面地评述了:1)供氮量与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2)供氮量与蛋白质组分的关系;3)供氮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该述评汇集了迄今为止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的分析和见解,对指导我国小麦品质改良,优质高产栽培和合理施肥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产量 供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秦武发 董永华 +2 位作者 张彩英 史吉平 荣广哲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3-95,共3页
植物激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秦武发,董永华,张彩英,史吉平,荣广哲(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种质研究中心,保定071001)关键词植物激素;小麦;品质TheEffectofPhytohormonesonWheatQuality¥... 植物激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秦武发,董永华,张彩英,史吉平,荣广哲(河北农业大学作物种质研究中心,保定071001)关键词植物激素;小麦;品质TheEffectofPhytohormonesonWheatQuality¥QinWufa;DongYon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激素 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供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Ⅱ、供氮方式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武发 李宗智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7,共7页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较系统地阐述了:1)施氮时期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关系;2)施氮方式与小麦品质的关系;3)氮肥种类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和4)土壤残留矿质氮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它对我国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合理...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较系统地阐述了:1)施氮时期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关系;2)施氮方式与小麦品质的关系;3)氮肥种类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和4)土壤残留矿质氮与小麦品质的关系。它对我国小麦优质高产栽培,合理施肥和品质改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产量 氮素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山区中低产麦田增产稳产技术研究报告
4
作者 秦武发 毕桓武 《华北农学报》 1984年第4期1-9,46,共10页
我省太行山区总面积占全省的63.6%,农耕地1,100万亩,其中冬小麦播种510万亩,是这里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自然降水少,水利条件差,土壤瘠薄,过去在技术工作中又忽视山区低产麦田,所以这里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综合治理开发山区,逐步由'... 我省太行山区总面积占全省的63.6%,农耕地1,100万亩,其中冬小麦播种510万亩,是这里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自然降水少,水利条件差,土壤瘠薄,过去在技术工作中又忽视山区低产麦田,所以这里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为了综合治理开发山区,逐步由'以农为主'过渡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必须迅速提高小麦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麦田 公社 阳谷 浅山区 适播期 磷肥浅施 冬小麦 冬麦 过磷酸钙 肥水条件 小麦播种 积温 气温 次生根 稳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对赤霉酸不敏感性快速选择F_2纯合矮秆小麦的技术
5
作者 秦武发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89年第6期8-11,共4页
必要性近二十年来,世界小麦产量几乎每年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着.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产量的急增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株高的降低是联系在一起的.据统计,半矮秆小麦占当今世界小麦的半数以上,在集约经营地区更是以半矮秆品种为主,例如在... 必要性近二十年来,世界小麦产量几乎每年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着.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产量的急增与半矮秆品种的推广和株高的降低是联系在一起的.据统计,半矮秆小麦占当今世界小麦的半数以上,在集约经营地区更是以半矮秆品种为主,例如在美国的太平洋西北地区分别占冬、春小麦的85%和95%,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酸 小麦 选种 矮秆 不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地区冬小麦播期、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肖凯 秦武发 李章龙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2-15,24,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较小,统计上未达显著水平。最适播期为播种期至冬前稳定通过≥0℃积温(冬前积温)611℃,适宜的播期范围为冬前积温446—776℃,适播期的临尽点为冬前积温≤378℃和844...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较小,统计上未达显著水平。最适播期为播种期至冬前稳定通过≥0℃积温(冬前积温)611℃,适宜的播期范围为冬前积温446—776℃,适播期的临尽点为冬前积温≤378℃和844℃。本文求出了冬前积温和密度与产量关系的二元二次方程、冬前积温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和随积温变化的增减产趋势;并提出了根据冬前积温预测亩穗数、冬前总茎数、冬前主基可见叶龄、单株茎数、次生根条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播种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