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科实验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秦新裕 刘凤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现代影像医学技术、内镜技术和靶向药物的不断进步和广泛临床应用,帮助胃肠外科的发展推进至全新的阶段。胃肠外科医生对疾病的病因、进展和治疗等方面也有了崭新的飞跃。
关键词 胃肠外科 实验研究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胃肠外科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新裕 吴文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5期369-372,共4页
随着对胃肠道疾病认识及研究的深入,新器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某些传统观念的变革,我国胃肠外科领域疾病的诊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内涵已远远超出手术的范围。1诊治策略的变化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新技术、新理论、新... 随着对胃肠道疾病认识及研究的深入,新器械、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某些传统观念的变革,我国胃肠外科领域疾病的诊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内涵已远远超出手术的范围。1诊治策略的变化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新技术、新理论、新药物的出现.某些胃肠外科疾病的诊治策略发生了变化。1.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总发病率已逐渐降低,但一些特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卫东 姚礼庆 +3 位作者 周平红 何国杰 张波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118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 ,112例治疗成功 ,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取石术以...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 :118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治疗 ,112例治疗成功 ,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取石术以及放置鼻胆管引流 (ENBD)。结果 :31例经EPBD后取石 ,39例经EST后取石 ,或同时放置ENBD ,42例单纯放置ENBD ,10 5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内镜治疗急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取石术 内镜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被引量:62
4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5 位作者 徐美东 陈巍峰 钟芸诗 马黎丽 张轶群 秦新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1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9例消化道SMT(食管6例,胃6例,十二指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5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19例消化道SMT(食管6例,胃6例,十二指肠1例,乙状结肠1例,直肠5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1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使病变与肌层相分离,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最大直径0.5~3.0cm(平均1.6cm)。18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手术时间15~105min(平均45min)。2例ESD术中出现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例成功保守治疗(三腔管食管囊压迫),1例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ESD穿孔3例:2例术中消化道穿孔(十二指肠球部和胃底),应用金属夹缝合成功,未转开腹手术;1例直肠类癌剥离深至肌层,术后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气肿减退。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结论ESD治疗消化道SM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消化道黏膜下层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对于来源于固有肌层的SMT,应慎行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外科手术 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内痔对肛管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诚龙 牛伟新 +1 位作者 姚礼庆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1-2,共2页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1cm、3cm处肛管静息压P值分别为<0.007及<0.001,肛管收缩压P<0.05,近期止血率达100%。认为采用肛门境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反复注射治疗,无并发症等优点,并可明显降低肛管内静息压和收缩压,减少内痔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硬化剂注射 肛管括约肌 测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建新 秦新裕 +2 位作者 党胜春 瞿建国 王旭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32只SD大鼠制作ANP模型(P组),32只(C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后3、6、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由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32只SD大鼠制作ANP模型(P组),32只(C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后3、6、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由肠系膜上静脉取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10,同时取胰腺头部组织用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P组各时间点的胰腺病理评分均高于C组,P组在制模后12h、24h血清IL-10水平较C组显著增高(P<0.01),P组TNF-α/IL-10在3h开始升高,6h达峰值,12h接近C组水平。结论ANP时大鼠血清TNFα-、IL-10均升高,但TNF-α/IL-10失调;ANP时辅助T淋巴细胞(T h)1向T h2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内镜超声诊断(附60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2 位作者 徐美东 梁正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在结直肠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经EUS检查发现正常结直肠壁...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 (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在结直肠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 ,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经EUS检查发现正常结直肠壁表现为 5层结构 ,第 1,3,5层表现为回声 ,第 2 ,4层表现为低回声。第 1,2层为粘膜层 ,第 3层为粘膜下层 ,第 4层为固有肌层 ,第 5层为浆膜下和浆膜层。EUS下结直肠癌表现为低回声肿块 ,其回声强度介于第 3层高回声和第 4层低回声之间。根据EUS下结直肠壁 5层结构和邻近器官的改变判断肿瘤侵犯的深度。肿瘤旁直径≥ 5mm圆形的低回声病灶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结果 :EUS对结直肠癌侵犯深度诊断总的准确率为 85 % ,周围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5 4.8%和 6 6 .7%。结论 :EUS对结直肠癌侵犯深度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率 ,对结直肠癌术前TNM或Dukes分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被引量:33
8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秦新裕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12期945-948,953,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来源于肌层、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GIST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来源于肌层、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GIST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肌层GIST,1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结果10例来源于肌层的GIST,6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直肠。病变最大直径0.5~2.0cm(平均1.3cm)。1例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其余9例病变全部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0.0%(9/10)。ESD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87.5min。全组未出现ESD术后出血。1例ESD治疗中发现1.0cm裂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裂孔,未转开腹手术修补。ESD穿孔发生率10.0%(1/10)。术后随访期2~12m,除手术病例外其余9例无病变复发。结论ESD治疗小的来源于肌层的GIS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窥镜外科手术 胃肠道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平红 姚礼庆 +2 位作者 高卫东 何国杰 秦新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8例PCS病人行ER CP检查 ,根据不同病因 ,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 ,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 ,内支架治疗 ,取...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PC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8例PCS病人行ER CP检查 ,根据不同病因 ,分别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和 /或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EPBD) ,内镜鼻胆管引流 (ENBD) ,内支架治疗 ,取石治疗等。结果 :2 43例 (98% )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 2 4例。胆管结石 141例 ,138例经 1~ 3次内镜取石取净。乳头狭窄 38例 ,经EST或EPBD治疗 1次成功 ,其余有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 ,乳头肿瘤等 40例 ,行EPBD或ENBD等治疗后 ,均有满意疗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4.0 %。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 ,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乳头狭窄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23版) 被引量:31
1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19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转移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 樊嘉 顾晋 贾宝庆 李进 秦新裕 王锡山 许剑民 徐瑞华 叶颖江 张苏展 张忠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86-99,共14页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即合并肝转移,而另有15%~25%的病人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转移灶 治疗指南 血行转移 靶器官 LIVER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