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煤层开采终采线外错对冲击地压影响机理研究
1
作者 乔文俊 秦子晗 +1 位作者 王鹏 白俊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研究冲击地压多煤层同时开采终采线外错对冲击地压的影响,以台格庙矿区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对下部2-2煤层终采线与上部2-2上煤层终采线的6种不同错距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终采线不同错距煤层应力... 为研究冲击地压多煤层同时开采终采线外错对冲击地压的影响,以台格庙矿区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对下部2-2煤层终采线与上部2-2上煤层终采线的6种不同错距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模拟结果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终采线不同错距煤层应力分布特征以及下部煤层终采线外错对上覆顶板铰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下部煤层终采线外错时,工作面超前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同时下部煤层开采可能破坏上部顶板铰接结构,造成变形失稳,动静载荷叠加作用使得下部煤层终采线外错后冲击风险大幅增加,由此提出了优化终采线位置、预裂上部煤层顶板和实施下部煤层卸压3种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煤层开采 终采线 数值模拟 铰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的卸压机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秦子晗 潘俊锋 任勇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6,106,共3页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 参考七台河新兴煤矿地质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薄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时,其围岩应力变化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特征、卸压范围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保护层开采范围的增大,采空区下的煤岩应力急剧下降,被保护层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范围也不断增加,卸压效果相当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保护层 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权重的区域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子晗 彭永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为了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煤矿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减少主观性在评价中的影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并基于指标权重动态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将权重分解为固定不变的属性权重和动态变化的等级权重2部分,采用正态... 为了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煤矿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减少主观性在评价中的影响,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并基于指标权重动态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将权重分解为固定不变的属性权重和动态变化的等级权重2部分,采用正态隶属函数计算指标隶属度,得到了指标不同级别之间的过渡边界,评价结果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等级。该评价方法可以实现指标权重随指标值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避免因采用固定权重而使危险因素被中和的现象。最后将上述方法在试验工作面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评价指标 动态权重 隶属度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煤矿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子晗 潘俊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66,共3页
针对新兴煤矿41051工作面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通过分析新兴煤矿的地质条件,确定了新兴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同时针对该矿采用的沿空巷道留设煤柱的特殊采煤方式,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工作面附近区域的煤体应力分布进... 针对新兴煤矿41051工作面发生的冲击地压事故,通过分析新兴煤矿的地质条件,确定了新兴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同时针对该矿采用的沿空巷道留设煤柱的特殊采煤方式,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工作面附近区域的煤体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煤柱的留设,使得工作面上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较高,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区域。通过模拟和分析地质因素及采煤方式,提出了针对该工作面的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煤柱 新兴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的动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子晗 杜涛涛 杨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59,63,共4页
乌东矿南采区两组急倾斜煤层同时开采,矿压显现强烈,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板垮落力学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围岩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南采区由于煤层倾角近乎直立,两侧采空后的顶板岩柱长时间处于悬预状态,悬顶过... 乌东矿南采区两组急倾斜煤层同时开采,矿压显现强烈,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板垮落力学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对煤层开采过程围岩应力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南采区由于煤层倾角近乎直立,两侧采空后的顶板岩柱长时间处于悬预状态,悬顶过长以至造成能量大量积聚。针对悬顶岩柱采用了预裂爆破和高压注水联合处理方法,降低了顶板岩柱的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开采 悬臂梁 顶板垮落 数值模拟 顶板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采上下保护层卸压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秦子晗 蓝航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为了确定在冲击地压矿井中如何选择保护层进行开采,采用了FLAC3D软件对不同煤层条件进行了保护层的模拟开采,分析了保护层开采后的应力分布以及所受层间距和上下位置关系的影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层间距越大,卸压范围越小,卸压程度也越... 为了确定在冲击地压矿井中如何选择保护层进行开采,采用了FLAC3D软件对不同煤层条件进行了保护层的模拟开采,分析了保护层开采后的应力分布以及所受层间距和上下位置关系的影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层间距越大,卸压范围越小,卸压程度也越弱,同时在保护层开采的边界位置还存在应力增高的现象。通过对开采上下保护层的模拟分析发现,开采下保护层时,其卸压范围和卸压效果要优于开采上保护层。研究所得成果可以为冲击地压矿井如何合理有效地顺序开采提供依据,以降低或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 被保护层 冲击地压 卸压 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煤柱条件下沿空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秦子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79,共4页
煤柱的留设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通风、防火及历史原因,使得部分矿仍留设宽煤柱,造成沿空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动力显现频繁,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论文以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为工程对象,对沿空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动力现象进... 煤柱的留设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通风、防火及历史原因,使得部分矿仍留设宽煤柱,造成沿空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动力显现频繁,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论文以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为工程对象,对沿空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动力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微震监测,确定21306机巷沿空掘进时煤岩层冲击倾向性、向斜构造、沿空煤柱为动力显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煤柱内存在泄水巷的区域,其微震事件最为频繁。针对其影响因素,在掘进过程中先后采用了超前卸压、两帮及底板卸压措施,在迎头后方,为降低邻近采空区对巷道的影响,在泄水巷区域采用了顶板预裂爆破措施。通过上述措施,21306机巷在掘进过程中,动力现象明显减少,至巷道贯通,未发生冲击事故,保障了沿空巷道的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煤柱 冲击地压 沿空巷道 微震监测 卸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分析及旅游产品设计
8
作者 秦子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20期46-47,共2页
地质公园是融地质遗迹保护、旅游观光、科普科研于一体的场所,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交通方便、气候条件优越,地质遗迹类型齐全、特色突出、科研科普价值高。在分析地质遗迹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公园特色的旅游产品,帮助公园进行... 地质公园是融地质遗迹保护、旅游观光、科普科研于一体的场所,米易龙潭溶洞地质公园交通方便、气候条件优越,地质遗迹类型齐全、特色突出、科研科普价值高。在分析地质遗迹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公园特色的旅游产品,帮助公园进行更准确的产品定位,为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溶洞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特色 旅游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被引量:55
9
作者 尹希文 朱拴成 +2 位作者 安泽 薛吉胜 秦子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
针对浅埋深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安全阀开启频繁的问题,对平朔井工三矿39107浅埋深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矿压监测系统现场实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得到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3.7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0.7 m... 针对浅埋深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安全阀开启频繁的问题,对平朔井工三矿39107浅埋深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矿压监测系统现场实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得到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3.7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0.7 m,周期来压期间液压支架循环末阻力平均为9 700 kN,安全阀开启率平均为3.7%,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水平整体较低,分析表明液压支架存在3种不合理工作状态:安全阀调定压力不合理,前后立柱受力不均衡,部分支架串液。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得出39107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应不低于12 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综放工作面 支架工作阻力 矿压显现 来压步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盘区巷道群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 被引量:35
10
作者 潘俊锋 刘少虹 +3 位作者 秦子晗 王书文 张晨阳 马文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79-2686,共8页
针对深部矿井,盘(采)区巷道群屡次发生冲击地压这一问题,以我国新建千米深井盘区巷道群冲击地压发生为背景,理论分析了巷道群无动载诱发冲击启动的机理与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巷道底煤的厚度对底板水平应力集中影响较大;褶曲构造带也显... 针对深部矿井,盘(采)区巷道群屡次发生冲击地压这一问题,以我国新建千米深井盘区巷道群冲击地压发生为背景,理论分析了巷道群无动载诱发冲击启动的机理与防治方法。结果表明,巷道底煤的厚度对底板水平应力集中影响较大;褶曲构造带也显著影响巷道群应力环境;巷道底臌量与底板释放动载荷量值、底煤厚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深部煤层巷道群冲击启动原理,是巷道群自身应力叠加在巷间煤柱,提供了基础静载荷;灾害发生地段底煤厚度以及褶曲构造影响,提供了时机静载荷,2者叠加导致巷间煤柱垂直载荷超过了临界值,同时底板煤体承受的载荷超过了其极限承载力;深部煤层巷道群冲击地压属集中静载荷型,采用基于集中静载荷疏导的深孔区间爆破法可防治冲击地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深部 巷道群 静载荷冲击 机理 深孔区间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深回采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 被引量:43
11
作者 蓝航 杜涛涛 +2 位作者 彭永伟 张传玖 秦子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8-1623,共6页
通过分析新疆某矿一段时间内现场矿压显现情况并结合实测微震和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获得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坚硬厚层顶板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力源,采煤工艺影响和支架支护质量低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上,形成了煤体应力集中和... 通过分析新疆某矿一段时间内现场矿压显现情况并结合实测微震和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获得了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坚硬厚层顶板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力源,采煤工艺影响和支架支护质量低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上,形成了煤体应力集中和弹性能量积聚,推进速度过快加剧了煤体应力和能量积聚程度,在煤体自身强冲击倾向性作用下导致冲击地压发生。据此提出冲击地压防治原则:避免坚硬厚层顶板的压力转移到煤壁上形成应力集中。具体方法为及时切断坚硬顶板,对煤体进行卸压爆破,并提高工作面支架初撑力。现场实践表明,防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深 回采工作面 冲击地压 机理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危险性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7
12
作者 潘俊锋 秦子晗 +2 位作者 王书文 夏永学 冯美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27-2335,共9页
针对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如何设计及评价结果如何判断的问题,从诱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着手,提出冲击地压分源监测评价的理论,建立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监测以激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为靶目标,... 针对冲击地压综合监测如何设计及评价结果如何判断的问题,从诱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着手,提出冲击地压分源监测评价的理论,建立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监测以激发冲击启动的载荷源为靶目标,分别对集中动载荷源,集中静载荷源开展分源监测,同时依据载荷源类别、产生原理、时空特征进行方法,方位确定;对不同监测物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采取连续监测数据作为样本分析,通过熵权法进行计算,确定各监测指标对冲击地压贡献率的大小,计算其权重,避免了人为定权的主观因素影响;将分源监测结果进行量化后与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并对计算结果采用置信度识别原则,通过验证分析,分源权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出当前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分源监测 权重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石林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13
作者 秦子晗 《河南科技》 2013年第1期185-186,共2页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环境容量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石林景区为案例,从空间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容量和心理容量四个方面入手,计算了石林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其结果表明,制约公园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旅...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环境容量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石林景区为案例,从空间容量、生态容量、经济容量和心理容量四个方面入手,计算了石林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其结果表明,制约公园发展的瓶颈主要是旅游游道长度较短,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游道长度,促进公园进一步发展。文章测算方法及结果较为科学,能为公园的有效开发和合理投资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山 石林景区 旅游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智能化防治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秦子晗 李伟东 +2 位作者 冯美华 汪义龙 胡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为保障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生产,加快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智能化进程,提高防冲效果,通过总结国内外冲击地压监测手段、防治技术和管理技术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评价客观性不足、预警结果指导性差、智能化水平低、无法... 为保障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的安全生产,加快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智能化进程,提高防冲效果,通过总结国内外冲击地压监测手段、防治技术和管理技术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评价客观性不足、预警结果指导性差、智能化水平低、无法杜绝人工作业等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冲击地压防治理念和煤矿智能化技术现状,提出了基于“信息感知系统→矿井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冲击地压智能管控系统”为主体的智能化冲击地压防治系统架构,其运行过程由信息感知系统获取矿井信息,传送至矿井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进行矿井三维可视化建模和海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并通过冲击地压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对冲击地压防治各环节进行决策并执行。阐述了作为架构核心的综合管控系统的功能组成,并对冲击地压风险管控、智能监测预警、防冲设备智能联动、危险区域智能管理4个子系统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利用专家系统、数据融合、智能操作、电子围栏等方法实现评价设计、监测预警、卸压解危和防冲管理等环节智能化的技术路径。在防冲智能化系统架构建设基础上,结合当前技术发展,进而确定了防冲方案智能决策、监测系统前端数据融合、卸压装备智能化及巷道修护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防治冲击地压智能化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智能化防冲 系统架构 智能决策 前端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音与电磁波CT的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层次化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少虹 潘俊锋 +3 位作者 夏永学 秦子晗 杜涛涛 陈法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07-2116,共10页
目前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频发,通过分析各评价方法在掘进工作面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音监测与电磁波CT探测的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层次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冲击危险性评价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解,通过地音实... 目前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频发,通过分析各评价方法在掘进工作面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建立了一种基于地音监测与电磁波CT探测的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层次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冲击危险性评价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解,通过地音实时监测确定评价的时间层,通过电磁波CT探测确定评价的空间层,以时间层的执行结果做为空间层的执行判据,克服了基于单一监测或探测手段的评价方法在掘进工作面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实时预警及危险区域精准划分的双重功能,提高了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评价的效率与准确性,指导了现场实际卸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冲击危险性评价 层次化评价 地音系统 电磁波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部矿井静载荷主导型冲击地压监测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4
16
作者 潘俊锋 王书文 +2 位作者 刘少虹 冯美华 秦子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0,98,共8页
针对浅埋强冲击危险区静载荷高度集中、无顶板活动就面临冲击危险的特征,以古山煤矿为例,确定其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为集中静载荷主导型,对集中静载荷采用地震CT技术、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分步评价,分步驱散,联合检验。结果表明... 针对浅埋强冲击危险区静载荷高度集中、无顶板活动就面临冲击危险的特征,以古山煤矿为例,确定其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为集中静载荷主导型,对集中静载荷采用地震CT技术、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分步评价,分步驱散,联合检验。结果表明:浅埋厚硬单层岩浆岩顶板提供集中静载荷,本次冲击地压无动载荷参与,冲击地压监测应以监控静载荷为主;据采前地震CT探测结果揭示冲击发生后,仍然存在静载荷高度集中区域;开采过程中静载荷实时监测与数值模拟揭示的强冲击危险区相吻合,微震、地音监测技术提供的动载荷信息检验了静载荷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中顶板未垮断,高集中静载荷导致底板、煤层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静载荷 冲击地压评价 强冲击危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卸支耦合的冲击地压煤层卸压爆破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少虹 潘俊锋 +4 位作者 刘金亮 孙刘伟 夏永学 杜涛涛 秦子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29,共9页
针对目前参数设计不合理的卸压爆破常常导致支护围岩损伤破坏、降低防冲效率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卸压支护耦合思想,并建立其数学模型,推导出最优卸压强度的表达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基于卸压支护耦合的煤层爆破参数优化方法... 针对目前参数设计不合理的卸压爆破常常导致支护围岩损伤破坏、降低防冲效率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卸压支护耦合思想,并建立其数学模型,推导出最优卸压强度的表达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了基于卸压支护耦合的煤层爆破参数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卸压强度与卸压和支护前的初始状态无关,与卸压和支护对冲击危险性的影响权重、卸压和支护与冲击危险性之间的相关参数、卸压和支护之间的转化系数有关;最优爆破方案为卸压效果较好并且对支护损伤较小的爆破方案,依此将古山煤矿爆破卸压方案优化为孔深为12 m,药量为6 kg。现场实践表明该优化方法应用效果良好,既能够确保优化结果的实用性,还可以大幅减少现场工程量,提高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卸压支护耦合 爆破卸压 动力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岩床下伏短壁综放面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启动原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俊锋 秦子晗 +1 位作者 冯美华 刘少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1-2638,共8页
为了探索没有动载荷源的冲击地压发生原理,以平庄某矿为例,采用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巨厚岩浆岩床下伏短壁综放面回采前冲击启动原理。结果表明,巨厚岩浆岩床下伏短壁综放面开始推进前、后,下巷冲击启动都不需... 为了探索没有动载荷源的冲击地压发生原理,以平庄某矿为例,采用数值分析、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巨厚岩浆岩床下伏短壁综放面回采前冲击启动原理。结果表明,巨厚岩浆岩床下伏短壁综放面开始推进前、后,下巷冲击启动都不需要动载荷源,难垮岩浆岩顶板的悬臂为冲击启动提供了足够的集中静载荷;短壁工作面开采使得下巷处于高位高应力区中,加剧了下巷冲击危险性;倾斜煤层巷道冲击时,围岩主应力方向大致与煤层倾向正交,使围岩冲击、鼓出非对称局部化,并且大致位于煤层倾向面的法线方向,这一认识为倾斜煤层冲击地压巷道支护与卸压实行非对称性提供新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短壁工作面 集中静载荷型 冲击启动原理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结果的Ⅱ类开采技术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潘俊锋 夏永学 +1 位作者 冯美华 秦子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67-373,共7页
针对目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II类开采技术因素,并揭示了该类因素诱发煤岩震动异常并激发灾害发生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度与高能震动事件频率成正比,推进度变化梯度与高能震动事件能量大小成正比,大的变化梯度... 针对目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II类开采技术因素,并揭示了该类因素诱发煤岩震动异常并激发灾害发生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度与高能震动事件频率成正比,推进度变化梯度与高能震动事件能量大小成正比,大的变化梯度将增加冲击地压突发的风险;煤层卸压爆破针对巷道两帮冲击启动区,爆破后7~18 h内是解危措施发挥作用的主要时段;巷帮扩修使得围岩从原有的相对稳定变为不稳定状态,扩修进尺过快显著影响煤岩震动异常;工作面停产后恢复生产时期,各能级的微震事件急剧上升,且伴随高能事件发生的危险。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临时介入,打破原有平衡状态,使得煤岩宏观调整,微观破裂突然无序,激发煤岩冲击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评价 Ⅱ类开采技术因素 推采速率 巷帮扩修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与实践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俊锋 秦子晗 +1 位作者 夏永学 王书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
基于采动高集中应力对冲击地压的显著影响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对开采区域分采区、工作面以及巷道,进行了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利用弹性基础梁"见方"理论划分得出,2114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经历七个危险时期,其中第六危险期... 基于采动高集中应力对冲击地压的显著影响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对开采区域分采区、工作面以及巷道,进行了冲击危险区域划分;利用弹性基础梁"见方"理论划分得出,2114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经历七个危险时期,其中第六危险期为特别危险期。在危险区域、危险时期划分基础上,进行了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实践,实践表明,对冲击地压煤层预先进行冲击危险区域、危险时期划分,有效指导了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危险性预评价 冲击危险区域 危险时期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