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水准资料研究西秦岭地区的垂直形变 被引量:9
1
作者 秦姗兰 王庆良 +1 位作者 季灵运 李煜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基于1970年至2006年的水准观测资料,以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观测点速率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整体网平差方法获取了西秦岭地区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宝鸡基岩点(陇褒17),六盘山周围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隆升态势,隆升... 基于1970年至2006年的水准观测资料,以高差变化速率为观测值、观测点速率为未知参数的最小二乘整体网平差方法获取了西秦岭地区长期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结果表明:相对宝鸡基岩点(陇褒17),六盘山周围地区表现为明显的隆升态势,隆升速率达2~3 mm/a;兰州地区整体呈现下沉趋势,下沉速率为1.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水准资料 垂直形变场 最小二乘 速度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技术研究山西跨断裂剖面垂直形变 被引量:4
2
作者 秦姗兰 王文萍 +1 位作者 季灵运 周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26,526,共6页
利用2009-2012年山西3个跨断裂综合剖面的GPS和水准资料,分别获取了这3个剖面的垂向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在时间间隔较短(数月至1年左右)、观测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GPS观测与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形变速率偏差较大;在观测时间间隔较... 利用2009-2012年山西3个跨断裂综合剖面的GPS和水准资料,分别获取了这3个剖面的垂向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在时间间隔较短(数月至1年左右)、观测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GPS观测与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形变速率偏差较大;在观测时间间隔较长(3年及以上)时,二者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也验证了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利用GPS技术获取跨断裂综合剖面垂直形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GPS 精密水准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地震矩亏损 被引量:45
3
作者 李煜航 郝明 +1 位作者 季灵运 秦姗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2-1078,共17页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 作为青藏高原南东向"挤出逃逸"的重要通道,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具有大型走滑断裂广泛发育和地震活动强烈而频繁的特征.本文使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理论,在前人活动地块研究的基础上吸收新近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三维块体几何模型,使用1999—2007年的GPS数据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使用反演得到的滑动速率和最优断层闭锁深度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主要边界和其内部断裂的地震矩积累,并利用历史强震目录估算了地震矩释放,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地震矩亏损(未释放的地震矩)较大的断层和断层段,该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区强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中南部 线性球面块体模型 GPS 断层滑动速率 地震矩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变 被引量:29
4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3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秦姗兰 李长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6-3661,共16页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 位于青藏块体和华北块体之间的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是中国大陆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从1300年至今,在块体周边断陷盆地和西南缘断裂带上发生了五次8级以上的地震.为了了解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应变状态以及断裂滑动分布,我们收集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9—2013年、国家GPS控制网、跨断陷盆地的8个GPS剖面等共527个流动站和32个连续站GPS观测数据,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进一步用均匀弹性模型计算了应变率分布.结果表明,块体内部GPS站点向NEE方向运动,速度变化较小,应变率大多在(-1.0~1.0)×10^(-8)/a之间;山西断陷带构造运动与变形最为强烈,盆地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为拉张变形,应变率为(1.0~3.0)×10^(-8)/a,相对于东部山地则为挤压变形,应变率为(-2.0^-3.0)×10^(-8)/a,盆地西侧断裂(如罗云山断裂、交城断裂)以拉张运动为主,拉张速率为2~3mm·a-1,盆地东侧断裂主要以右旋缩短运动为主,速率为1~3mm·a-1;河套断陷带西部的临河凹陷处于较强的张性应变状态,应变率为(2.0~3.0)×10^(-8)/a;块体西南边缘处于压缩应变状态,应变率为(-1.0^-2.0)×10^(-8)/a,六盘山断裂存在明显的地壳缩短运动,速率约为2.1mm·a-1,速率在断裂附近逐渐减小,反映了断裂处于闭锁状态;相对于鄂尔多斯块体内部渭河断裂带为左旋运动,速率为1.0mm·a-1,盆地处在弱拉张变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 GPS速度场 地壳运动 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BAS-DInSAR技术提取腾冲火山区形变时间序列 被引量:23
5
作者 季灵运 王庆良 +4 位作者 崔笃信 胡亚轩 郝明 李煜航 秦姗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9-153,159,共6页
基于6景JERS-1 L波段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线性形变相位、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延迟相位以及地形残差相位的分离,提取了腾冲火山地区1995—1997年间地表形变时间序列(雷达视线向),与2003—2004年的GPS观... 基于6景JERS-1 L波段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线性形变相位、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延迟相位以及地形残差相位的分离,提取了腾冲火山地区1995—1997年间地表形变时间序列(雷达视线向),与2003—2004年的GPS观测结果对比表明,SBAS-DInSAR技术提取地壳形变的精度可达亚厘米级。时间序列形变显示胆札-高田断裂两侧形变差异性显著,可能与其下方存在的地壳岩浆囊的活动有关。打鹰山地区地表形变揭示其下方可能存在隐伏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DInSAR JERS-1 形变时间序列 大气延迟相位 腾冲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现今三维地壳运动与断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亚轩 郝明 +2 位作者 秦姗兰 季灵运 宋尚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10-2321,共12页
海南岛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震,现今小震多分布在东北缘的南北向地震条带及九所—陵水断裂中东段,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新构造运动包括垂直与水平运动.本文采用2009—2014年多期GNSS观测资料及1970s、1990s、2013... 海南岛曾发生1605年琼山7.5级大震,现今小震多分布在东北缘的南北向地震条带及九所—陵水断裂中东段,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群具有潜在喷发危险.新构造运动包括垂直与水平运动.本文采用2009—2014年多期GNSS观测资料及1970s、1990s、2013年精密水准资料揭示现今地壳运动特征及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水平运动以SEE向为主,与华南地块运动一致;南北向小震条带附近以左旋拉张为主,基线变化表明运动具间歇性.岛北部垂直运动在1970s表现为以海口—屯昌为界的东升西降,以王五—文教断裂为界的南北两侧分段性差异运动.1970s—1990s年环岛水准资料揭示相对秀英港水准基点,点位以上升运动为主,且西南相对东北上升,地壳以继承性运动为主.其中琼北垂直运动与1970s相反.1990s—2013年资料揭示点位运动趋势与上一时段相反,主要为文昌—琼海—万宁一带上升和其他测点的相对下沉.由形变及地球物理等研究结果推测东北缘小震由铺前—博鳌断裂活动引起.马袅—铺前断裂以北盘下降为主;九所—陵水断裂东段活动大于西段.地震、形变等资料表明现今火山活动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断裂 地震 火山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郝明 秦姗兰 +2 位作者 李煜航 王文萍 周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 对2011-2013年7月的3期流动GPS最新观测资料进行处理,获取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近期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图像。水平运动速率、跨主要活动断裂GPS运动剖面以及应变率场结果表明:1)祁连山北缘断裂东段-榆木山断裂、六盘山断裂地壳缩短较为明显,但在断裂两侧邻近区域差异性运动并不明显,说明这两条断裂处于应变积累阶段,闭锁程度高;2)岷县-宕昌断裂处于剪切应变积累的强闭锁阶段,2013-07-22在该断裂带上发生了Ms6.6地震;3)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影响的龙门山震区已基本调整恢复到震前的运动态势,龙门山断裂带挤压缩短率为1-3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地壳运动 水平速度场 岷县地震 地壳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数据反演阿尔金断裂现今滑动速率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煜航 王庆良 +3 位作者 崔笃信 郝明 王文萍 秦姗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879,共11页
利用2009—2013年的GPS水平速度场,使用三维线性球面弹性块体模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阿尔金断裂及其邻区的三维块体几何模型,反演得到阿尔金断裂不同断层段和其邻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以... 利用2009—2013年的GPS水平速度场,使用三维线性球面弹性块体模型,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阿尔金断裂及其邻区的三维块体几何模型,反演得到阿尔金断裂不同断层段和其邻区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滑动速率。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柴达木盆地以南段左旋走滑速率为(7.8±0.2)mm/a,该段向北至肃北左旋走滑速率为(7.5±0.1)mm/a,肃北—昌马段左旋走滑速率为5.3-5.5mm/a,昌马以北段的左旋走滑速率仅有(1.0±0.4)mm/a。阿尔金断裂左旋走滑速率总体表现出从南向北减小的趋势,衰减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区,并转换为这一地区明显的地壳挤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线性球面块体模型 GPS测量 断层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活动性及分段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煜航 王庆良 +3 位作者 崔笃信 郝明 季灵运 秦姗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GPS观测结果作为约束,基于三维有限元接触单元方法,研究了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分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口泉断裂总体具有右旋走滑及正倾滑特征,其分段活动性总体呈现出中北段强南... 利用1999—2007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的GPS观测结果作为约束,基于三维有限元接触单元方法,研究了大同盆地口泉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及分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口泉断裂总体具有右旋走滑及正倾滑特征,其分段活动性总体呈现出中北段强南北两端弱的态势,中北段右旋走滑速率为0.8 mm/a,正倾滑速率近1.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分段 GPS测量 接触单元 数值模拟 口泉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现今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反演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1 位作者 秦姗兰 王文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48-4657,共10页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了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用倾滑位错模型、网格搜索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主要断层倾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显示:秦岭北缘断裂倾滑速率为2.25~4.53 mm·a-1,闭锁深度为7.7~10.0 km;华山山前断裂倾滑速率为2.35~2.71 mm·a-1;闭锁深度为2.8~5.0 km,反映了该断裂在华县大地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闭锁,发生大震的应变能积累条件不足;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倾滑动速率为2.0~2.5 mm·a-1,闭锁深度仅为3.0 km左右,说明该断裂以蠕滑运动为主;略阳断裂倾滑速率为3.02 mm·a-1,闭锁深度6.7 km,是陕南较活动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精密水准测量 渭河盆地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的精河M_S6.6地震前地壳变形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治国 秦姗兰 +5 位作者 艾力夏提.玉山 刘代芹 李杰 陈丽 苏力坦.玉散 方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4,共7页
利用2013~2017年3期GPS观测资料,获得精河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区域速度场速率逐渐增大,发震断裂两盘构造运动速... 利用2013~2017年3期GPS观测资料,获得精河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区域速度场速率逐渐增大,发震断裂两盘构造运动速率不均,震中附近区域GPS测点的速率和运动方向存在差异,反应了地壳应变能量积累。震中区域主压应变率变化反映出应力调整过程,沿断层走向的张压转换的形变高梯度带、最大剪应变梯度带可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GPS 地壳变形 应变场 精河6.6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龙陵—澜沧断裂带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郝明 王庆良 +1 位作者 崔笃信 秦姗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通过分析云南西南部1988、1991和2012年3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获取了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上的永德—永康段相对于周围区域的运动处于快速隆起状态,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该地区为一... 通过分析云南西南部1988、1991和2012年3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获取了区域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表明:龙陵—澜沧断裂带上的永德—永康段相对于周围区域的运动处于快速隆起状态,结合地震分布和构造地质等方面资料,认为该地区为一个中强震长期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澜沧断裂 速度场 同震形变 震后形变 危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海原-六盘山断裂带滑动速率亏损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3
作者 郝明 李煜航 秦姗兰 《地震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1-484,共14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缘地区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2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做约束,反演获取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速率亏损的时空分布演化。结果表明,海原断裂带以左旋走滑亏损为主,六盘山断裂北段以逆冲倾滑...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周缘地区1999—2007年和2009—2014年2个时段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做约束,反演获取了海原-六盘山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速率亏损的时空分布演化。结果表明,海原断裂带以左旋走滑亏损为主,六盘山断裂北段以逆冲倾滑速率亏损为主,南段则以正向倾滑为主。其中,毛毛山断裂和老虎断裂西段在2个时段的闭锁深度都达到25km,最大左旋滑动亏损为6mm/a。老虎山东段和海原断裂(狭义)闭锁程度低,主要处于蠕滑状态。六盘山断裂2个时段的闭锁深度可达35km,最大逆冲滑动速率亏损为2mm/a。汶川地震后,六盘山断裂上逆冲滑动速率亏损高值区由中段迁移至北段且范围减小,南段则变成正倾滑速率亏损。毛毛山、老虎山西段和六盘山断裂的地震危险性要明显高于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其他断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 闭锁蠕滑 滑动速率亏损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主要活断层现今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长军 甘卫军 +2 位作者 秦姗兰 郝明 宋尚武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为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断层的活动特征,利用1999—2007年和2011—2017年2期GPS观测资料以及地质资料,基于Okada位错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速率为(1.5±1.6)~(4.7±1.5) m... 为研究滇中地区主要断层的活动特征,利用1999—2007年和2011—2017年2期GPS观测资料以及地质资料,基于Okada位错模型反演了研究区域主要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走滑速率为(1.5±1.6)~(4.7±1.5) mm/a,倾滑速率为(-3.6±1.6)~(1.9±2.4) mm/a,断裂南段的活动性更强;(2)无量山断裂和南华—楚雄—建水断裂的走滑速率为(4.0±1.6)~(5.6±1.5) mm/a和(4.8±1.4)~(6.6±1.6) mm/a,倾滑速率分别为(-0.7±1.5)~(0.2±1.4) mm/a和(-5.8±1.5)~(1.7±1.8)mm/a;(3)红河断裂带元江—元阳段和洱源—弥渡段、无量山断裂带和南华—楚雄—建水断裂带西段处于震间闭锁状态,闭锁深度分别为6.8 km,7 km和7.2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滑动速率 闭锁深度 GPS 断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静-新源6.6级地震前新疆地区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亚轩 崔笃信 +2 位作者 郝明 秦姗兰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3,共7页
对新疆地区2009—2011年223个GPS区域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平运动速率分区性比较明显,以85°E、43°N为界,东西和南北不同区域的测站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GPS资料揭示的面膨胀率高值区分布在喀什和伊宁-阿克苏... 对新疆地区2009—2011年223个GPS区域站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平运动速率分区性比较明显,以85°E、43°N为界,东西和南北不同区域的测站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GPS资料揭示的面膨胀率高值区分布在喀什和伊宁-阿克苏等地震多发地区。对2011.08—2012.25年期间29个GP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去线性后站坐标变化分析表明,各观测站坐标变化量在2011.4年后整体上变大,2011.8年后多数观测站存在由小-增大-减小的过程。形变分析结果表明天山中部分界线附近存在明显的能量积累。位于准噶尔地块的XJKL和西昆仑地块的观测站坐标变化幅度较大。坐标变化反映整个新疆地区地壳活动的增强过程,是这个时间段地震多发的背景场,但具体到每个测站的坐标变化,对6.0级以下地震反映不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运动速率 面膨胀率 坐标变化 时间序列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BAS-InSAR技术研究印尼Agung火山的形变特征与岩浆房参数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灵运 ZHONG Lu +2 位作者 王庆良 刘瑞春 秦姗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8,407,共6页
基于ALOSPAL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Agung火山2007~2009年的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并基于Mogi点源模型和竖直椭球体模型反演了岩浆房参数。结果表明:Agung火山地区大气延迟相位干... 基于ALOSPALSAR影像,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Agung火山2007~2009年的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并基于Mogi点源模型和竖直椭球体模型反演了岩浆房参数。结果表明:Agung火山地区大气延迟相位干扰较严重,Agung火山在2007~2009年发生了较明显的隆升形变,且与时间呈正相关。竖直椭球体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InSAR形变场,岩浆房位于火山体下方约5km处。SBAS—InSAR结果表明,应加强跟踪监测Agung火山的潜在喷发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形变时间序列 Agung火山 岩浆房参数 大气延迟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亚轩 郝明 +2 位作者 李煜航 秦姗兰 王文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0-827,938,共8页
新疆地区GPS区域站1999—2007年、2009—2011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平运动速率分区性明显;2011年6月以来该地区中强地震增强.该文在分析区域站水平运动速率特征的基础上,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20个GPS连续观测站基线变化时... 新疆地区GPS区域站1999—2007年、2009—2011年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平运动速率分区性明显;2011年6月以来该地区中强地震增强.该文在分析区域站水平运动速率特征的基础上,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20个GPS连续观测站基线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观测站坐标变化量在2011年4月后整体上变大,新疆地区地壳运动增强,但具体到不同的山区和盆地,基线变化趋势各异.其中,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部变形相对较小,主要变化发生在天山中南部,出现明显的南北向挤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运动速率 面膨胀率 基线变化时间序列 新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南部现今地壳垂直形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笃信 郝明 +1 位作者 秦姗兰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1-446,共6页
收集陕西中南部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基于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分析表明,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山地、高原相对隆升,盆地相对下沉。相对于关中盆地,西部秦岭、陇山上升速率为4~5... 收集陕西中南部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基于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分析表明,地壳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山地、高原相对隆升,盆地相对下沉。相对于关中盆地,西部秦岭、陇山上升速率为4~5 mm/a,北秦岭造山带为2~3 mm/a,盆地北部的鄂尔多斯南缘为3~4 mm/a;相对于北秦岭,汉中盆地下沉速率为1.0 mm/a左右,安康等北大巴山裂谷下沉速率接近2.0 mm/a;秦岭北缘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3~1.8 mm/a,华山山前断裂为2.0~2.8 mm/a,渭河断裂小于1.0 mm/a,渭河盆地北缘断裂为1.0~2.5 mm/a,南部断裂为0.7~1.1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运动速率 断裂滑动速率 精密水准测量 渭河盆地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MS6.2与精河MS6.6地震前的地形变异常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希 方伟 秦姗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1,共9页
利用2012-2018年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提取北天山地区的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率和灰色关联度指标,结合2009-2017年GPS速度场数据,分析呼图壁MS6.2与精河MS6.6地震前的地形变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呼图壁地震位于GPS压性变化最高值区边缘... 利用2012-2018年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提取北天山地区的断层形变趋势累积率和灰色关联度指标,结合2009-2017年GPS速度场数据,分析呼图壁MS6.2与精河MS6.6地震前的地形变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呼图壁地震位于GPS压性变化最高值区边缘,断层形变趋势累积量较大的测线相对集中在震区附近;精河地震位于压应变较高值区和增强区,震区附近也出现巴音沟、伊宁等跨断层高逆断趋势累积背景异常。②2次地震中,震级较大的精河地震前跨断层灰色关联度指标异常较为显著,震中周边半径200,300,500 km范围内均出现"逆断加速"中短期-短期异常;且距震中越近,异常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地区 呼图壁地震 精河地震 GPS 跨断层形变指标 灰色关联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的地形变联合反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2 位作者 秦姗兰 贾鹏 李瑞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基于西秦岭构造区区域水准、长水准剖面观测资料,结合GPS速度场约束和跨断层短水准观测数据,借助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分析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相关断裂的中长期闭锁背景,讨论断裂活动的中—短临动态演变以及震后变化。结果表明:1... 基于西秦岭构造区区域水准、长水准剖面观测资料,结合GPS速度场约束和跨断层短水准观测数据,借助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分析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相关断裂的中长期闭锁背景,讨论断裂活动的中—短临动态演变以及震后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6年,岷县漳县地震前的震区所在块体即西秦岭北缘断裂与临潭—宕昌断裂之间水平面最大剪应变率、挤压性质的面应变率、垂向梯度率都较大,与构造和动力学背景一致的三维差异运动明显,有利于能量积累和孕育强震。包含漳县地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中段、临潭—宕昌断裂中东段即发震构造的主断裂段闭锁明显,挤压逆断兼左旋,显示中长期能量积累背景。跨西秦岭北缘断裂漳县段至临潭—宕昌断裂中东段岷县地区的长水准剖面显示震前的2008—2011年,西秦岭北缘断裂具有与GPS观测一致的差异运动增强特性;震前数天,位于这两条闭锁段或其端部的四店、毛羽沟短水准场地出现显著短临突变异常;震后均显示垂向差异运动呈减弱—恢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负位错联合反演 岷县漳县地震 断裂闭锁 断裂活动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