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利霞 葛日月 +3 位作者 张太阳 康诗钊 杨宇翔 李向清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0-24,共5页
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化学、能源、生物医药、材料、电子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列举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 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化学、能源、生物医药、材料、电子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列举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为石墨烯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制备 石墨烯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针5-硝基水杨酸同步荧光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凤灵 秦利霞 +1 位作者 李芳 郝二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0-733,共4页
在模拟体液离子强度下,基于5-硝基水杨酸(5-N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而建立了以5-NSA为分子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体系同步荧光光谱特... 在模拟体液离子强度下,基于5-硝基水杨酸(5-N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导致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产生特异性变化,而建立了以5-NSA为分子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体系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受Δλ、反应介质、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ISF)与人血清白蛋白在3.2×10^-8-6.4×10^-8mol/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7×10^-8mol/L(n=11)。对血清、尿样和唾液样品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9.96%-100.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水杨酸 人血清白蛋白 同步荧光光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子痫性脑病误诊分析
3
作者 郑乾 秦利霞 +2 位作者 谭利明 胡治平 张海南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曾误诊的产后子痫性脑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于产后9 h、6 d以抽搐、头痛、视力障碍起病,皆无高血压病及癫痫病史,发病时血压...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措施、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曾误诊的产后子痫性脑病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分别于产后9 h、6 d以抽搐、头痛、视力障碍起病,皆无高血压病及癫痫病史,发病时血压稍高于正常,尿蛋白定性(-),初期均误诊为神经内科疾病,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诊断产后子痫性脑病。给予相应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未再发生类似表现。结论临床遇及产后出现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及抽搐等表现者应考虑子痫性脑病的可能。早期MRI检查对子痫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尽早明确诊治,有助于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性脑病 误诊 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的构筑及SERS光谱效应和超分子识别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王文久 康诗钊 +4 位作者 李向清 秦利霞 穆劲 郭创业 杨宇翔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14,共6页
采用自组装与原位生长相结合的方法,以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为基板,银纳米粒子作为增强基底,巯基-β-环糊精(SH-β-CD)作为识别功能分子,构筑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和超分子识别性能的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在此基础上... 采用自组装与原位生长相结合的方法,以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为基板,银纳米粒子作为增强基底,巯基-β-环糊精(SH-β-CD)作为识别功能分子,构筑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和超分子识别性能的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在此基础上,以结晶紫作为探针分子对该纳米组装体的SERS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1-萘酚、2-萘酚和苯酚分子的识别和检测。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氧化石墨(GO)基板相比,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表现出明显的SERS增强效果,且在l-萘酚、2-萘酚和苯酚的浓度分别为10^(-5)mol/L时,RGO/Ag/SH-β-CD能通过其SERS信号的差异将其明显识别。制备的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同时具有SERS信号和超分子识别的双重功能,从而有可能在超分子识别领域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银纳米粒子 巯基-β-环糊精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超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TiO_(2)纳米管阵列基底构建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检测与降解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丽 彭玉美 +4 位作者 王庆伟 秦利霞 刘肖霞 康诗钊 李向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7-1156,共10页
将阳极氧化与光还原法结合,在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NTAs)表面修饰Ag纳米粒子,获得一种均匀有序、稳定性高且可循环的TiO_(2)NTAs/Ag活性基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 将阳极氧化与光还原法结合,在TiO_(2)纳米管阵列(TiO_(2)NTAs)表面修饰Ag纳米粒子,获得一种均匀有序、稳定性高且可循环的TiO_(2)NTAs/Ag活性基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TiO_(2)NTAs/Ag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该TiO_(2)-NTAs/Ag阵列对盐酸四环素(TC-HCl)的SERS响应,结果表明,该复合基底对TC-HCl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在水中检测限可达1×10^(−14) mol/L,而TiO_(2)-NTAs与Ag之间的协同效应对其检测性能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此外,TiO_(2)NTAs/Ag基底在光照下对TC-HCl展示了优异的降解活性,且至少可循环使用8次。表明该TiO_(2)NTAs/Ag基底在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SERS检测和降解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管 可循环基底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检测 光催化降解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超细银粒子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郜思衡 杨宇 +3 位作者 毋金玲 秦利霞 康诗钊 李向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9,共7页
超细银粉在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粒径分布、分散性、表面态与其性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在液相还原法合成超细银粉的后期引入氧化石墨烯(GO),利用溶液状态下二者相对活性的表面的相互作用获得了性能优良的银粉。通... 超细银粉在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粒径分布、分散性、表面态与其性能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在液相还原法合成超细银粉的后期引入氧化石墨烯(GO),利用溶液状态下二者相对活性的表面的相互作用获得了性能优良的银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复合超细银粉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结果显示该法获得的银粉分散性较好、尺寸分布较窄。进而,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GO与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研究发现:固定硝酸银溶液的浓度,随着GO含量的增加,银粉的导电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GO的质量分数为2.5%时,导电性能更好。这为超细银粉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重要数据和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银粉 氧化石墨烯 制备方法 导电性能 界面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纳米颗粒的制备新方法及其对水中抗生素残留物降解的光催化活性
7
作者 薛梦儒 朱新 +2 位作者 李向清 秦利霞 康诗钊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薄荷醇为介质,利用溶剂热技术,在十水合硫酸钠的参与下制备了TiO2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对所得TiO2纳米颗粒在水中抗生素残留物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可以避免纳米TiO2颗粒在收...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薄荷醇为介质,利用溶剂热技术,在十水合硫酸钠的参与下制备了TiO2纳米颗粒。在此基础上,对所得TiO2纳米颗粒在水中抗生素残留物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通过该工艺可以避免纳米TiO2颗粒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团聚与尺寸增大。所得到的产品为平均直径为5nm的球形TiO2纳米粒子,并且对于水中抗生素残留物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在这些纳米粒子的作用下,8min内即可使水中的盐酸四环素的光降解率达到93.5%。除此之外,该TiO2纳米颗粒还具有很高的NaCl耐受性,预示着所制得的TiO2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抗生素残留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CuO三维组装体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8
作者 霍娟娟 郝威名 +3 位作者 李向清 秦利霞 萧汉敏 康诗钊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7-21,共5页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由三乙烯四胺共价连接而成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随后,通过原位光还原技术将Cu O纳米粒子负载在所制得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上。在此基础上,对该负有Cu O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由三乙烯四胺共价连接而成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随后,通过原位光还原技术将Cu O纳米粒子负载在所制得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上。在此基础上,对该负有Cu O的石墨烯三维组装体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石墨烯三维组装体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超级电容器材料。由其组成的电容器具有很高的充-放电容量。在室温下,其充-放电容量可高达154 F/g。这个充-放电性质有可能源自石墨烯三维组装体的超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导电性能。另外,氧化铜纳米粒子与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的协同作用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三维组装体 氧化铜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