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北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先燕 彭苗枝 +2 位作者 胡波 吴剑雄 孙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6-434,共9页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表层土壤 重金属 内梅罗 生态风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四种优势湿地植物茎、叶通气组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先燕 谢永宏 陈心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05,共6页
对通气组织的解剖观察有助于了解湿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对不同生境的适应。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洞庭湖湿地沿水位高程梯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穗苔草Carex ... 对通气组织的解剖观察有助于了解湿地植物的生长、分布及对不同生境的适应。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洞庭湖湿地沿水位高程梯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红穗苔草Carex argyi、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的茎和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茎通气组织的形成部位主要在皮层、维管束和髓腔,其中髓腔所占比例最大(>77%)。茎通气组织大小为:水蓼(57.8%)>红穗苔草(45.5%)≥虉草(41.7%)≥荻(37.8%)。4种湿地植物的叶均在叶肉组织和(或)维管束内形成通气组织,如荻、虉草的形成部位是维管束,水蓼的是叶肉组织,而红穗苔草在叶肉组织和维管束内均可以形成,但以叶肉组织中为主,占99%。红穗苔草叶通气组织最发达,为33.8%,其它3种植物相对不发达,仅为0.13%~1.68%。除虉草外,其它3种植物通气组织大小与其分布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见,湿地植物通气组织与其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组织 解剖学 分布 生境 湿地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田还湖后洞庭湖区土壤颗粒组成和化学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刚 谢永宏 +3 位作者 陈心胜 李峰 任勃 秦先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92-6400,共9页
土壤质量变化的长期动态监测是评价"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生态学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洞庭湖区3种不同退田还湖模式(自然恢复、种植芦苇和种植杨树)下的典型"双退"区(青山垸、官垸和小集成)为对象,通过与相邻堤... 土壤质量变化的长期动态监测是评价"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后生态学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洞庭湖区3种不同退田还湖模式(自然恢复、种植芦苇和种植杨树)下的典型"双退"区(青山垸、官垸和小集成)为对象,通过与相邻堤垸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揭示退田还湖后土壤生态特征的变化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以种植杨树作为湿地恢复模式的小集成样地促进了粘粒和粉粒的形成,并能快速累积有机质、全磷、全钾;以种植芦苇为恢复方式的官垸样地中,由于经常受洪水影响而使土壤物理性质有向自然生态系统转化的趋势,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全磷含量增加;以恢复自然湖泊为方式的青山垸样地中,土壤物理特性和全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认为优势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过程的强弱等是造成洞庭湖"退田还湖"系统中土壤颗粒组成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田还湖 洞庭湖 恢复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勃 杨刚 +5 位作者 谢永宏 黄继山 罗文泊 秦先燕 李锋 侯志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对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与主要营养元素循环相关的关键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土地利用方式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受土地利用方... 对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与主要营养元素循环相关的关键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土地利用方式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极其显著,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逐渐减小。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与脲酶在整个土壤剖面中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都较大,而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只限于0—30 cm土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与土壤剖面结构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酶活性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澧水河口区与目平湖心区的基本生态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永宏 李锋 +2 位作者 侯志勇 陈心胜 秦先燕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39-445,共7页
通过对澧水入湖口至目平湖的样带调查,系统研究了河口区和湖心区的水体、土壤和生物学等基本生态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水流速度从河口区至湖心区几乎呈直线下降,水深是河口区大而湖心区小,其它指标如透明度和水体营养含量(硝... 通过对澧水入湖口至目平湖的样带调查,系统研究了河口区和湖心区的水体、土壤和生物学等基本生态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水流速度从河口区至湖心区几乎呈直线下降,水深是河口区大而湖心区小,其它指标如透明度和水体营养含量(硝氮、氨氮、总氮、总磷)维持在一范围内波动的趋势。(2)湖心区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氮和磷含量,而河口区(壶口)的有机质、氮和磷含量相对较低。(3)河口区不适合水生植物生长,而湖心区是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区域,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4)湖心区的水文和土壤环境(如适当水流和水深,肥沃的土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河口区因水流速度太大、土壤相对贫瘠等是沉水植物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河口区和湖心区的水体理化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水流速度是调控生态特征变化的决定性或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湖心 子系统 生态特征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水芹适宜种植区评价
6
作者 李运怀 秦先燕 +2 位作者 沈华 岳运华 马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3期101-107,共7页
桐城水芹是安徽省著名的特产蔬菜。为了扩大种植范围,在生态地质环境和水芹现状种植区调查,以及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水芹适宜生长要素,评价水芹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水芹现状种植区适宜生长要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与土壤... 桐城水芹是安徽省著名的特产蔬菜。为了扩大种植范围,在生态地质环境和水芹现状种植区调查,以及样品采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水芹适宜生长要素,评价水芹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水芹现状种植区适宜生长要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与土壤类型、灌溉水源与水质、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于单要素评价结果,多要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芹适宜种植区主要沿着龙眠河和挂车河分布,面积合计约107 k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种植 安徽 特产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水条件下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7
作者 秦先燕 郑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8期63-70,共8页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 采用定点监测法,分析巢湖流域典型圩区稻田-沟-塘系统氮磷浓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灌溉退水时9个稻田退水采样点TN和NH 4+-N浓度具有很大的时空异质性,但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各个采样点相应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下游三级沟TN浓度受到稻田退水输入的TN浓度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种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磷素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就形态来说,降雨退水条件下,稻田退水中颗粒态磷(PP)是TP的主要形态(占比69.28%~85.43%),灌溉退水条件下PP占TP的比重则较低(50.05%)。圩区各级沟对TN、TP浓度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且截留TN的能力较大。可见,降雨、灌溉退水条件下,沟-塘系统对稻田退水氮磷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沟-塘系统 降雨退水 灌溉退水 氮磷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