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音质主观感觉的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秦伶娟 包紫薇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11,共11页
本文分析了音频产品音质的主观和客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分别把用于表征音频产品特性的物理参量和音质主观参量视为客观参量集合和主观参量集合,那么从分析的结果可知,主观参量组的任一元素均与客观参量组的每个元素在不同程度上相... 本文分析了音频产品音质的主观和客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分别把用于表征音频产品特性的物理参量和音质主观参量视为客观参量集合和主观参量集合,那么从分析的结果可知,主观参量组的任一元素均与客观参量组的每个元素在不同程度上相关,改变后者中的一个元素值,将导致前者中每个元素值的变化。本文报告有关这些关系的实验结果,揭示了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并推荐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声器件 音质 主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2广播与存贮的高质量数字音频编码器
2
作者 秦伶娟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杜比实验室研制的适用于广播的宽带数字音频变换编码器系统。编码器的比特率每信道192~64kbit/s,它能提供不同的比特率、编码延时及音频带宽三者折衷的方案。还重点介绍了新一代音频编码器,这种编码器在比特率压缩过程... 本文介绍了美国杜比实验室研制的适用于广播的宽带数字音频变换编码器系统。编码器的比特率每信道192~64kbit/s,它能提供不同的比特率、编码延时及音频带宽三者折衷的方案。还重点介绍了新一代音频编码器,这种编码器在比特率压缩过程中应用了人耳在频域和时域的掩蔽效应,使用了新型滤波器簇,能根据信号的时间特性和频率特性,动态调整频率与时间分辨率。还介绍了编码器系统现在和将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变换 编码器 比特率 语音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音频设备中的应用及发展
3
作者 秦伶娟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4-71,共8页
1.家庭数字音视频系统家庭数字音视频系统(AV系统)的节目源可以分为两大类:记录重放媒介,如唱片和磁带;广播媒介,如调幅(AM)、调频(FM)及地面电视广播,广播卫星(BS)和电缆电视(CATV)。小型激光唱片(CD)、激光视盘(LD)。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音频设备 转换器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音频设备中的应用及发展(续)
4
作者 秦伶娟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5-69,共5页
19.数字式直接放大器在Yamaha公司研制的一种带DAC的放大器器中,DAC的输出电平被增加,后几级大的增益被等量减小,改善了信噪比如。如果增加DAC的输出,减小后几级放大器的增益,就能获得等量功率输出的话,相应地可以通过增加DAC的输出,减... 19.数字式直接放大器在Yamaha公司研制的一种带DAC的放大器器中,DAC的输出电平被增加,后几级大的增益被等量减小,改善了信噪比如。如果增加DAC的输出,减小后几级放大器的增益,就能获得等量功率输出的话,相应地可以通过增加DAC的输出,减少放大器的级数达到这一目的。因此,信噪比可能减小的量等于减少放大器的级数产生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音频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混响器在录音工艺中的应用
5
作者 秦伶娟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7-49,16,共3页
本文以Lexicon 224XL数字混响/效果为例,从调整混响及效果的几个重要参数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在录音创作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预置程序,如何正确地设置参数值提出了一些看法,并介绍了几种典型节目的混响及效果的制作方法。
关键词 数字混响器 录音
全文增补中
杜比S降噪简介
6
作者 吕增贵 秦伶娟 《电声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3-52,共10页
美国杜比实验室自196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磁带模拟记录的降噪研究。二十多年来,杜比实验室在专用和民用磁带记录上,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降噪技术,对提高声音录制和传输的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杜比实验室推出的降噪系统包括: 1964年... 美国杜比实验室自196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磁带模拟记录的降噪研究。二十多年来,杜比实验室在专用和民用磁带记录上,开发出了许多实用的降噪技术,对提高声音录制和传输的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杜比实验室推出的降噪系统包括: 1964年推出的专业用杜比A降噪系统; 1968年推出的民用杜比B降噪系统; 1980年推出的民用杜比C降噪系统; 1986年推出的专业用杜比SR降噪系统。今年初,杜比实验室又宣布推出最新开发成功的民用杜比S降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带记录 降噪技术 杜比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盒式录音带的音质评价和分析
7
作者 包紫薇 李正本 秦伶娟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9,共5页
通过中国唱片总公司举行的盒式音带音质评比(主要是与高质量盒座普通速度复录盒带的对比)的结果和分析,揭示了高速复制给盒带音质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复制系统技术指标高于(至少应达到)ZB M71002—89标准的规定时,高复的音质可以相... 通过中国唱片总公司举行的盒式音带音质评比(主要是与高质量盒座普通速度复录盒带的对比)的结果和分析,揭示了高速复制给盒带音质带来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复制系统技术指标高于(至少应达到)ZB M71002—89标准的规定时,高复的音质可以相当接近于普通高质量复录音质。通过不同类型节目音质变化的详细分析,可知高复较易损失的是丰满度和力度,而保持最好的是空间感和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音带 盒式 音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