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北地区优势树种根区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秦仕忆 喻阳华 +1 位作者 邢容容 王璐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优化黔西北地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群落配置,以该区12个优势树种(亮叶桦、银白杨、云南松、华山松、白栎、毛栗、栓皮栎、川榛、马桑、火棘、金丝桃、杜鹃)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各优势树种根区土壤pH值、供肥强度以及... 为优化黔西北地区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群落配置,以该区12个优势树种(亮叶桦、银白杨、云南松、华山松、白栎、毛栗、栓皮栎、川榛、马桑、火棘、金丝桃、杜鹃)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各优势树种根区土壤pH值、供肥强度以及根区土壤和凋落物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等指标进行评价,揭示其根区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优势树种根区土壤供N、供P及供K强度的均值分别为5.55%、0.36%和0.66%,总体水平较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整体表现为凋落物>土壤。根区土壤大多呈酸性,对土壤供N、供K强度存在极显著的增强效应(P<0.01),对供P强度无显著效应;供N强度、供K强度显著影响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而供P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华山松凋落物C∶N(138.66)、C∶P(1 311.63)均显著高于其余优势树种,根区土壤供K强度最低;火棘根区土壤pH值、供N及供K强度显著高于其余优势树种,根区土壤与凋落物C∶N、C∶P均处于最低水平。根区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为:华山松>白栎>马桑>杜鹃>栗>云南松>银白杨>亮叶桦>栓皮栎>川榛>金丝桃>火棘。华山松较其它树种有很好的养分蓄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树势种 供肥强度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养分 凋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养分质量诊断与经营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仕忆 喻阳华 +1 位作者 邢容容 王璐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3,共7页
以黔西北5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有关土壤和凋落物养分的指标,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对各植物群落进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黔西北地区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 以黔西北5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有关土壤和凋落物养分的指标,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法对各植物群落进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黔西北地区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为灌木阶段>乔林阶段>灌丛阶段>乔灌阶段>乔幼林阶段,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其他土壤养分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凋落物养分总体呈升高趋势;2)养分质量综合指数为灌木阶段(1.510)>乔林阶段(0.938)>灌丛阶段(-0.737)>乔幼林阶段(-0.771)>乔灌阶段(-0.940)。结合植物群落养分差异分析和养分质量评价结果,可采取凋落物原位保护、植物群落结构调整等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养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演替 土壤 凋落物 养分质量诊断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寒干旱区不同经济树种的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璐 喻阳华 +1 位作者 邢容容 秦仕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393-5403,共11页
探讨喀斯特高寒干旱区不同经济树种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丰富对"内稳态理论"、"生长速率理论"和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状况的理解,为改善喀斯特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毕节市七星关... 探讨喀斯特高寒干旱区不同经济树种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丰富对"内稳态理论"、"生长速率理论"和生态系统养分限制状况的理解,为改善喀斯特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示范区的刺梨(Rosa roxburghii)、核桃(Juglans regia)2种主要经济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经济树种的养分含量特征、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和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种经济树种不同组分中,核桃叶片有机C含量最高(均值为436.73 mg/g),刺梨叶片全N、全P含量最大(均值为20.77、2.10 mg/g),全K含量则为核桃根区土壤中最丰富(均值为17.07 mg/g)。核桃根区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刺梨,表明核桃具有较好的耐旱性。(2)刺梨N再吸收率(19.23%)显著高于核桃N再吸收率(4.05%),表明与核桃相比,刺梨根区土壤N元素匮乏。(3)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总体呈现出凋落物>叶片>根区土壤的规律。刺梨叶片N∶P低于14,说明刺梨生长时主要受N限制。刺梨叶片C∶P、N∶P低于核桃,推测栽种年限相同时,刺梨树种生长速率高于核桃树种。凋落物N∶P表现为核桃>刺梨,故核桃凋落物能保留更多养分。核桃根区土壤C∶N高于刺梨,说明核桃地保肥能力较好。(4)根区土壤全P与叶片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叶片中P主要来源于土壤。根区土壤全N与凋落物C∶N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根区土壤中N含量与凋落物分解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树种 叶片 凋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 喀斯特高寒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高原山地区主要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璐 喻阳华 +1 位作者 邢容容 秦仕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区主要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土壤养分限制状况、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内选取刺梨林(Rosa ro... 【目的】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区主要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土壤养分限制状况、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示范区内选取刺梨林(Rosa roxburghii)、核桃林(Juglans regia)和裸地进行野外定点取样,结合室内分析方法对3种人工林样地不同深度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种人工林样地的有机C、全N、碱解N、全P和速效P含量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全K和速效K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层间变化不显著(P>0.05)或略有增减,养分总体上呈表层聚集性。土壤C/N、C/P、C/K、N/P、N/K和P/K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同深度土层的C/N均以刺梨林最高,C/P表现为刺梨林>裸地>核桃林,C/K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N/K和P/K均表现为核桃林>裸地>刺梨林。刺梨林、核桃林和裸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31.25%、5.59%~17.14%和6.82%~23.7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全P含量、C/K、N/K,全N含量与全P含量、C/K、N/K,全P含量与C/K、N/K,全K含量与N/P及C/K与N/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全N含量与全K含量、C/N,全P含量与全K含量、C/N、N/P,全K含量与C/K、N/K及C/N与N/K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人工林样地的土壤养分分配均受土层深度影响,主要聚集在表层,N和P含量处于亏缺状态;生态化学计量比总体上为表层显著高于底层,土壤养分对其贡献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喀斯特高原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的土壤质量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喻阳华 秦仕忆 钟欣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40-2347,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小生境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弄清其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花椒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恢复。【方法】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内石槽、土面、石沟、石缝和石坑5种小生境为研究对... 【目的】探明不同小生境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弄清其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花椒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恢复。【方法】选择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内石槽、土面、石沟、石缝和石坑5种小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0~20 cm土层不同矿质元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石槽、石缝、石沟小生境的土壤pH显著高于石坑和土面;土面、石槽小生境土壤的碳、氮、磷元素含量较高,石坑、石沟则较低;中量、微量矿质元素在不同小生境土壤间变化较小;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与其他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显著,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土壤质量优劣依次为土面(0. 73)、石槽(0. 49)、石缝(-0. 01)、石坑(-0. 46)和石沟(-0. 75)。【结论】矿质元素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均较大,将中量、微量矿质元素纳入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土面、石槽、石缝土壤可加以改造利用,石洞、石沟土壤以自然恢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怅林 土壤质量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石漠化区衰老退化与正常生长顶坛花椒根区土壤质量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喻阳华 杨丹丽 +1 位作者 秦仕忆 王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为了探讨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mum var. dintanensis)衰老退化的原因,实现林分稳定与可持续性经营,该文以开黄花为典型标志的衰老退化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和环境矿物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植株根区土... 为了探讨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mum var. dintanensis)衰老退化的原因,实现林分稳定与可持续性经营,该文以开黄花为典型标志的衰老退化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和环境矿物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植株根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结果表明:(1)正常生长植株根区土壤的C、P、K、S、Se、Sr、Mo、氧化物等总体水平显著高于衰老退化植株,总氮、速效磷、速效氮、Cu、Pb、Zn、Cr无显著差异,其他元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亦对植株生长产生影响。从植物营养需求角度看,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均对土壤质量产生支配效应。(2)根区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正常生长植株3最高、衰老退化植株1最低,说明土壤质量对顶坛花椒衰老退化具有影响。(3)顶坛花椒林分经营时,应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注重土壤养分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关注矿质元素过低引起的亏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退化 顶坛花椒 根区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黔中石漠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养分的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丹丽 喻阳华 +1 位作者 秦仕忆 钟欣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为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种植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柚木(Tectona grandis)、玉米(Zea m... 【目的】为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种植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柚木(Tectona grandis)、玉米(Zea mays)和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 6种典型植物土地为样地,采集各样地0~20 cm土样检测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该地区土壤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在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6种典型植物样地0~20 cm土层土壤的SOC、TN、TP和TK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19. 16~70. 17、1. 69~6. 79、0. 06~3. 12和8. 60~77. 04g/kg,土壤养分的C∶N、C∶P、N∶P、C∶K、N∶K和P∶K分别为6. 318~21. 028、11. 400~552. 310、1. 804~46. 354、0. 461~5. 651、0. 073~0. 502和0. 003~0. 040。土壤养分SOC与C∶K及P∶K间呈显著正相关; TN与P∶K呈显著正相关,与C∶N和C∶P呈显著负相关; TP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和N∶P呈极显著负相关; TK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和N∶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K呈显著负相关;即SOC对C∶K和N∶K,TN、TP和TK对P∶K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TN对C∶N和C∶P,TP对C∶P和N∶P,TK对C∶P、N∶P和C∶K的增加存在抑制效应。在土壤养分的各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除C∶K与N∶P呈S函数外,其余各生态化学计量比间均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结论】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并加速了其养分消耗,导致其土壤总体P素亏缺,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添加外源磷肥提高土壤肥力;在养分管理上,注重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干热河谷石漠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土壤养分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璐 喻阳华 +1 位作者 秦仕忆 钟欣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7,共9页
【目的】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林地土壤肥力改良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花江峡谷地区6种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和全磷(TP)等29项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化学指... 【目的】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林地土壤肥力改良及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花江峡谷地区6种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和全磷(TP)等29项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化学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构建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对顶坛花椒土壤的养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总体表现出衰老退化较轻花椒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高于衰老退化严重的花椒林地。2)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有二氧化硅(SiO2)、硼(B)、全钾(TK)、钼(Mo)、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 6个指标。3)全体数据集土壤质量评价分值依次为低挂果植株(315. 410)>幼树衰老植株(233. 972)>黄叶+低挂果植株(80. 844)>全死亡植株(-35. 366)> 4/5死亡植株(-268. 017)> 1/2死亡植株(-326. 845)。【结论】衰老退化较轻的顶坛花椒林地的土壤质量较好,但6种(Ⅰ~Ⅵ)不同衰老程度顶坛花椒林地均需要对应增施不同肥料改良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坛花椒 衰老退化 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干热河谷花椒林母岩化学组成与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分异 被引量:8
9
作者 喻阳华 秦仕忆 钟欣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9-14,共6页
研究母岩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分异规律,能够深入挖掘养分潜力。以喀斯特干热河谷不同海拔花椒林的母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母岩的基本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与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母岩全碳为9.81~... 研究母岩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分异规律,能够深入挖掘养分潜力。以喀斯特干热河谷不同海拔花椒林的母岩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境矿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母岩的基本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与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母岩全碳为9.81~12.36 g/kg,全钾为2.27~3.63 g/kg,速效钾为16.11~99.66 mg/kg,总体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均未检出;2)SiO_2、Al2O_3、Fe_2O_3、Ca O、MgO、Na_2O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71%~6.26%、0.36%~2.15%、0.14%~0.90%、39.01%~53.86%、1.41%~12.01%、0.022%~0.031%,除MgO、Na_2O外,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Cl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b、Sr、As、Se、Mo含量随海拔的变异规律不明显,Mn、Cu、Zn、Cr、Cd、Ti、Ni、Co、TS、B含量总体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区母岩的化学成分呈现低海拔富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干热河谷 花椒林 母岩 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PdNi催化剂的合成及其电催化脱氯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彬彬 秦仕忆 曹兴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采用一步法合成含磷掺杂的Pd/NiP三元合金材料,其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等结果显示,合成的Pd/NiP材料为直径(4.4±1.0)nm的超细纳米颗粒.循环伏安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Pd/... 采用一步法合成含磷掺杂的Pd/NiP三元合金材料,其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等结果显示,合成的Pd/NiP材料为直径(4.4±1.0)nm的超细纳米颗粒.循环伏安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Pd/NiP纳米颗粒中Pd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为42.11 m^(2)/g,是商业Pd/C纳米颗粒的1.5倍;Pd/NiP材料对4-氯苯酚(4-CP)显示出优异的电催化脱氯活性,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和间接电催化脱氯加氢两种途径均参与到4-CP的电催化脱氯过程中.同时,伏安特性分析显示,直接电化学还原脱氯过程中的电子转移系数(k)远小于0.5,表明C-Cl键的裂解遵循同步离解电子转移机理.研究表明,掺杂Ni和P原子引起的协同效应和压缩应变显著增强了Pd生成与储存氢原子的能力,同时有效抑制了氢气析出反应(HER),进而提升了电催化还原脱氯效率.电解实验结果显示,1.02 mg该材料对2 mmol/L 4-CP的脱氯效率在360 min内可达到87.5%,表观速率常数为0.005 7 min^(-1),展现了极强的催化脱氯活性.三次循环实验结果显示,其脱氯效率仍达到70%以上,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稳定性.本工作为掺磷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便策略,同时为电催化脱氯过程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催化材料,为脱氯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脱氯 4-氯苯酚 直接电化学还原 间接电催化脱氯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