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物导弹”:秒杀农田病虫害于无形
- 1
-
-
作者
科技日报(来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5-16,共2页
-
文摘
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传递出明确信息:未来10年,随着国家对粮食和农产品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以及2020年农药零增长方案的实施,生物防治农田病虫草害已成为农业科技的研发重点;其中,被称为“生物导弹”、具有精准控害功能的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病毒等,更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来自大自然的活性能源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研究员介绍,农作物有害生物主要有病虫草鼠四大类,它们正是农业植保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病虫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种类多、影响大、危害重、常暴发成灾。所谓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生命活体或活体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如传统的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BT毒蛋白等。邱德文进一步解释,由于化学农药是人工合成的,自然界没有相关的酶来降解它,所以形成残留;而生物防治的活性能源来自自然界,有特定的酶可以降解它,所以无残留无毒性。据行业智库美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透明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值达到33亿美元,并将以13.9%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实现95亿美元市值。欧美发达国家科研机构,都把生物防治产品作为研发重点,如美国“赢在未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生物医药、微生物农药等就是重点领域;欧盟“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等,都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作为重要内容,单独成为一个模块给予大量资金支持。而大型农化跨国公司,近年来更以百亿、千亿美元规模并购生物农药公司,如陶氏化学与杜邦、先正达与中国化工、拜尔与孟山都等公司的并购,核心内容都是聚焦生物农药。以虫治虫的中国智慧我国已经制定了“力争‘十三五’期间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的宏大目标。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天敌昆虫研究组组长张礼生研究员介绍,我国现有18亿亩耕地,加上24亿亩林地,一年病虫害发生70亿次,但“我们的综合防治面积达到80亿亩次,超过了发生面积”,这是中国农业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三个千年变局”之一。其中,生物防治面积至少有1.5亿亩次,接近10%。“这跟我国的生物农药厂家、生物农药产量占比是相应的”。据介绍,我国现有260多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占全国农药生产企业的10%;生物农药制剂年产量近13万吨,也接近农药总量的10%。
-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生物导弹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农田
农作物有害生物
微生物农药
分子生物学方法
生物防治
-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农村环境管理“盲区”亟待破除
- 2
-
-
作者
科技日报(来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8-18,共1页
-
文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国际主题是“塑战速决”,呼吁全世界共同与一次性塑料污染战斗。“我国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超过100亿个,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基本未能得到回收处理,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沟渠河道。”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单正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包装多为难以降解的塑料瓶、铝箔袋,随意丢弃后将长期存留在环境中,环境风险巨大,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中的“盲区”。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土壤和水体6月5日,在浙江省龙游县举行的农药包装回收处置研讨会上,单正军说,“你去各地的农田走一走,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包装的丢弃不但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其中残留的农药会直接危害农村的土壤以及水体,影响农业生产,还可能会进入饮用水源地,进而威胁居民身体健康。“废弃农药包装中残留的农药还会导致牲畜中毒、鱼虾死亡,小孩误玩误食等事故。”单正军说,尽管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国内只有很少的地方开展回收处置工作。谁来建回收体系,属于危废吗回收处置究竟难在哪?单正军解释说,一是回收体系的建立,二是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否该归类为危险废弃物还存在争议。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大多是小农药厂,经济效益不佳,难以出钱进行回收处置;农药登记产品共有3万多种,包装规格、材质各不相同,铝箔包装约占60%,资源化利用价值低。目前,在北京、上海和浙江试点的政府主导回收处置模式中,回收处置费用均由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由于农业规模较大、农药包装废弃物总量较高,存在资金压力大难以持续等问题。
-
关键词
环境管理
农村
盲区
包装废弃物
农药包装
环境科学研究所
回收处置
世界环境日
-
分类号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万余份种质资源 成为江苏小麦育种宝库
- 3
-
-
作者
科技日报(来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4-14,共1页
-
文摘
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从江苏省农科院小麦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会上看到,1.2万多份小麦种质资源,成为江苏小麦育种科研的大宝库,展示了正在进行抗病(逆)性、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目标性状的精准鉴定的小麦种质资源3004份,科研人员正在推荐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种质IDO580等优质抗病(逆)种质资源。“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江苏省农科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吴纪中研究员介绍,多年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已在小麦种质资源引进收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抗性资源和耐湿、弱筋资源的发掘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主要育种单位在这个宝库中已培育出抗病抗逆小麦品种23个,累计推广1.4亿亩。近年来,平台又在小麦优异种质发掘和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吴纪中说,针对育种和生产迫切需要的重要性状,通过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发掘出育种中尚未充分利用的抗赤霉病种质软秆洋麦、抗白粉病种质红蚰麦和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种质IDO580等优质抗病(逆)种质资源30多份,定位了抗赤霉病、抗纹枯病、低多酚氧化酶新基因或QTL等5个,创制育种新材料10多份,为新时期小麦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低多酚氧化酶活性现在是个热点,有了这种基因,加工厂不需要添加增白剂,就能生产出又白又亮的面粉,相信对以后可能实行的粮食优质优价收购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
关键词
优异种质资源
江苏省农科院
小麦育种
多酚氧化酶活性
基因型鉴定
种质资源保护
抗赤霉病
目标性状
-
分类号
S641.302.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山西乡村e站:加速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 4
-
-
作者
科技日报(来源)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7-17,共1页
-
文摘
近日,科普中国乡村e站·农资旗舰店山西忻州服务中心举行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科技培训暨化肥、农药、种子等各类优质放心农资让利销售活动。由山西省科协和山西科技传媒集团搭建的科普中国·乡村e站自2015年推行以来,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加速。截至目前,山西省乡村e站已经达到1348家。弥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短板忻州服务中心和忻州农资旗舰店,两站合一,依托强大的专家团队,通过PC端、APP、微信、热线、微博、码上致富溯源系统、精准科普推送系统等媒介,为农民搭建实用技术学习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即时信息查询平台、农村电商创业平台、专家在线服务平台等线上服务平台。同时还以“大联合,大协作”的理念,强化了线下服务功能,形成以放心农资供应和农业技术示范为特色的运营模式,为农民提供品种多样的放心农资和配套技术服务。科普中国·乡村e站建立的互联网+服务终端+智能手机APP的模式有利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信息体系建设,可将信息筛选后便捷、有效地传递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实际服务需求。据了解,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乡村e站的推行则弥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纵向发展上的短板,它的服务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利于打通各个环节重构完善的农业生态圈,使得信息极度开放和对称。助力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乡村e站的推行不仅帮助农民掌握实用科学技术,还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带给农民,使得他们由传统农民逐渐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在科技的带动下,许多落后地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乡村e站的推行,让农民告别了过去笨重的农业收割机、农药喷洒车等作业方式,现在同时用3架无人机可对330多公顷农田进行进喷药作业,轻松又高效。它还能记录每天的浇水量、温度、光照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最适宜作物生长的指标来指导生产。通过物联网传感技术,技术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到土地里的氮磷钾浓度和水分含量。纳米农药、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技术让农业更加绿色;遗传改良技术的发展让农业更加高产……农民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赋予山林、水流、农作物以环保价值,在环境保护的农村主战场充当起了环保主力军。
-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村
银山
金山
青山
绿水
农村经济发展
-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