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常跃 黄俊旗 +3 位作者 种迅 赵猛 蒋庆 冯玉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96,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由于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作为理想的加固材料。首先基于已有试验结果,研究了可合理考虑加固层和混凝土梁接触面间黏聚力接触的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精细有限元模型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62个加固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加固筋截面积、加固层厚度以及加固层有无拼缝等关键参数对构件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黏聚力接触的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UHP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加固层厚度与加固筋截面积均会影响试件破坏模式与承载力提升幅度,但对于含拼缝试件,加固层厚度对上述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钢筋混凝土梁 抗弯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横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下剪切滑移机理与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种迅 叶献国 +1 位作者 徐勤 李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叠合板式剪力墙与基础之间的水平连接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以及垂直方向剪力墙相交处边缘构件对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对两个由纵、横向剪力墙和相交处的全现浇T形边缘构件组成的足尺工字形横截面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 为研究叠合板式剪力墙与基础之间的水平连接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以及垂直方向剪力墙相交处边缘构件对结构破坏形式的影响,对两个由纵、横向剪力墙和相交处的全现浇T形边缘构件组成的足尺工字形横截面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此基础上对剪力墙与基础水平连接部位剪切滑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CANNY对试件的受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叠合板式剪力墙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墙板与基础顶面水平接缝附近,塑性范围较小,降低了试件的延性;剪力墙的抗滑移力主要由截面弯压区混凝土的摩擦力承担,由于该试验试件截面翼缘宽度较大,且没有施加竖向轴力,弯矩作用下截面受压区高度很小,导致有效摩阻面积很小,是试件在水平荷载下产生较大的剪切滑移变形的主要原因;采用CANNY中的三维MS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叠合板式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剪切滑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种迅 孟少平 潘其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4,共7页
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柱拼装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属于延性连接,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连接部位,梁柱构件均保持弹性。采用这类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恢复性能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 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柱拼装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属于延性连接,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连接部位,梁柱构件均保持弹性。采用这类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恢复性能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铰耗能机制"等优点。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对4榀梁柱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2榀试件中预应力筋为有黏结,另外2榀预应力筋在梁端一定范围内设置为无黏结。试验结果表明,4榀试件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截面附近,梁柱构件本身及节点核心区破坏都比较轻微;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比,试件滞回环面积较小,耗能能力较差,但残余变形较小,恢复性能较好;预应力筋在梁柱连接截面附近为无黏结的试件由于预应力筋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耗能更小,恢复性能也更好;4榀试件最大楼层位移角介于0.359~0.439之间,大于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框架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后张预应力 框架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基础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受力性能与嵌入深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种迅 方宜成 +4 位作者 蒋庆 叶献国 樊骅 邢伟 邵徽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为研究采用嵌入式基础的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在平面外土侧压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对9个嵌入式基础叠合墙板试件和1个作为对比的现浇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两种不同试件的破坏过程和最终的破坏模式,并评估基础嵌入深度、墙板... 为研究采用嵌入式基础的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在平面外土侧压力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对9个嵌入式基础叠合墙板试件和1个作为对比的现浇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两种不同试件的破坏过程和最终的破坏模式,并评估基础嵌入深度、墙板外侧纵筋配筋率、基础外侧杯壁厚度、基础与墙板间接触面是否采用粗糙处理等主要参数对嵌入式基础叠合墙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有限元分析确定叠合墙板嵌入式基础的计算模型,并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给出基础嵌入深度这一关键几何参数的建议值和取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式地下室外墙板 嵌入式基础 静力加载试验 受力性能 破坏模式 嵌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种迅 吴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7-2000,共4页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 采用传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从而可能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形成危险的柱铰耗能机制。文章将基于弹塑性分析的设计方法引入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旨在通过采用更为合理的抗震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混合耗能机制"能够得以实现;最后对2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章介绍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定的耗能机制,且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够得到控制,因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基于弹塑性分析的抗震设计方法 混合耗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石膏单向板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种迅 叶传胜 +2 位作者 蒋庆 章卫东 朱旺成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5期85-89,共5页
制作受拉纵筋配筋率分别为0.42%、0.66%、0.95%的石膏单向板试件S1、S2、S3,通过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其面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S1和S2纵筋均首先屈服,之后弯剪斜裂缝逐渐发展成为临界裂缝,2个试件最终... 制作受拉纵筋配筋率分别为0.42%、0.66%、0.95%的石膏单向板试件S1、S2、S3,通过静力加载试验,研究了其面外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S1和S2纵筋均首先屈服,之后弯剪斜裂缝逐渐发展成为临界裂缝,2个试件最终的主要破坏模式分别为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配筋率最大的试件S3纵筋屈服较晚,最终破坏模式为斜拉破坏;试件S1和S2破坏时挠度变形较大,延性较好,而试件S3极限变形较小;3个试件受力过程均与适当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类似,分为未裂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3个受力阶段;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石膏 单向板 力学性能 静力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CAD课程建设实践探讨
7
作者 种迅 叶献国 《高等建筑教育》 2012年第5期146-148,共3页
文章介绍了建筑结构CAD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主要特点,结合课程组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经验,在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多样的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建筑结构CAD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建议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叶献国 种迅 +1 位作者 李康宁 周锡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 在进行非对称结构的 pushover分析时 ,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加载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所差异 ,文章通过两个非对称结构的算例证实了这一点 ,并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加载方式。在此基础上 ,文章提出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是一次地震作用过程 ,通过地震前后结构周期的改变来建立结构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分析 结构损伤 非对称结构 PUSHOVER分析 循环往复加载分析 弹塑性地震反应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中受损钢筋混凝土建筑弹塑性时程分析与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叶献国 徐勤 +1 位作者 李康宁 种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0-25,共6页
对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受损的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房建立起空间三维杆系分析模型,并在弹塑性滞回模型中考虑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退化特性,输入结构原型附近场地实际加速度记录进行三维时程分析,通过与1/10比例钢筋混... 对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中受损的一幢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房建立起空间三维杆系分析模型,并在弹塑性滞回模型中考虑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退化特性,输入结构原型附近场地实际加速度记录进行三维时程分析,通过与1/10比例钢筋混凝土整体模型的三维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采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工具和振动台试验技术的有效性,讨论了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非线性 时程分析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板式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32
10
作者 蒋庆 叶献国 种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141,共6页
介绍一种新型叠合板式剪力墙住宅体系,该结构与传统的剪力墙体系相比,便于质量控制,建造速度快,对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工业化生产水平高,是一种极具市场前景的绿色住宅体系。为对叠合混凝土墙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为编制《叠合... 介绍一种新型叠合板式剪力墙住宅体系,该结构与传统的剪力墙体系相比,便于质量控制,建造速度快,对环境污染小,造价较低,工业化生产水平高,是一种极具市场前景的绿色住宅体系。为对叠合混凝土墙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为编制《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的地方行业标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设计4个不同边缘约束措施的叠合板式剪力墙和2个普通剪力墙模型,并进行在低周反复荷载下与普通剪力墙的对比试验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叠合板式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剪力墙 边缘约束措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力学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信息模型方法学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献国 李世东 +1 位作者 蒋庆 种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总结并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方法学(结构BIM方法学)理论,认为该理论是由结构BIM技术的基本原则与结构BIM模型理论这两大分支构成;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对结构BIM技术的基本原则... 总结并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方法学(结构BIM方法学)理论,认为该理论是由结构BIM技术的基本原则与结构BIM模型理论这两大分支构成;应用数学建模方法对结构BIM技术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数学建模与理论分析,解决了结构从业人员对结构BIM技术应用方式与研究方法模糊的问题,同时基本原则的数学模型也为未来结构BIM技术的定量化研究打下了基础。最后阐述了构建结构BIM方法学理论的实践意义,并引出了结构BIM模型这一理论分支。所得结论为进一步讨论结构BIM模型的组织构架方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建筑信息模型 理论框架 参数化建模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损伤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勤 徐林 +1 位作者 叶献国 种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5-1079,共5页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逐渐发展,利用损伤指标研究结构倒塌破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2个采用不同水平配箍率的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构件的破坏形态、延性、刚度、耗能等,计算了各构件分... 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逐渐发展,利用损伤指标研究结构倒塌破坏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2个采用不同水平配箍率的工字形截面叠合板式剪力墙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各构件的破坏形态、延性、刚度、耗能等,计算了各构件分别采用基于刚度的损伤指标和基于位移及耗能的损伤指标,并与试验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及耗能的修正的Park-Ang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件在各破坏阶段的损伤程度;而基于刚度的Roufaiel模型计算简便,可用于其他模型的辅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剪力墙 工字形横截面 地震损伤模型 损伤指标 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拉结件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数值模拟和组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庆 陈明 +1 位作者 种迅 冯玉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63-1369,共7页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拉结件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组合性能,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在验证有限元模型准确性的... 为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拉结件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组合性能,文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在验证有限元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变参数分析方法,研究拉结件的数量和外叶板的厚度对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组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结件数量增加,承载力组合度逐渐增加,刚度组合度先增加后降低,但始终不小于初始值;随着外叶板厚度增加,其承载力组合度逐渐增加并趋于定值,刚度组合度先减少后增加,但始终不大于初始值;拉结件数量和外叶板厚度的增加均能在非线性阶段提高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的刚度,相比而言,外叶板厚度的增加更能提高墙板的刚度。研究结果可为GFRP拉结件三明治墙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墙板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GFRP)拉结件 组合性能 刚度组合度 承载力组合度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屈曲约束支撑铰支墙抗震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庆 王啸威 +2 位作者 冯玉龙 种迅 王瀚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3-941,997,共10页
文章为了实现墙底免损伤设计意图,进一步削弱墙底约束,形成一种底部含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的铰支墙;以传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强度为基准,采用能力设计方法,确定BRB设计参数,建立传统剪力墙、含BRB剪力墙和含... 文章为了实现墙底免损伤设计意图,进一步削弱墙底约束,形成一种底部含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BRB)的铰支墙;以传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强度为基准,采用能力设计方法,确定BRB设计参数,建立传统剪力墙、含BRB剪力墙和含BRB铰支墙3种对比构件;对3种构件分别建立ABAQUS数值模型,利用已有试验数据校准钢筋混凝土模型参数,对比分析了构件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损伤特征。结果表明,含BRB剪力墙底部损伤较为严重,文中提出和设计的含BRB铰支墙刚度和强度会降低,但其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预期的集中损伤机制及较好的震后功能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铰支墙 功能可恢复 屈曲约束支撑(BRB)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林兵 种迅 +3 位作者 霍璞 苗启松 陈曦 黄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5,共10页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纯框架结构(简称“抗震结构”),取底部中跨两层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开展了两结构的混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式和动力响应,揭示了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协同工作的减震机理。结果表明:减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损伤模式基本一致,均为梁端、柱底先后出现塑性铰,减震外挂墙板未改变主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模式;试验过程中,外挂墙板本身以及墙板与结构连接处均未出现裂缝,墙板可将结构层间变形有效传递至消能器;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抗震结构分别减小了12.59%,17.68%和10.34%,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外挂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U型金属消能器 混合试验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屈曲约束连接件的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玉龙 温昊 +2 位作者 种迅 蒋庆 朱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6,155,共12页
基于屈曲约束和损伤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含屈曲约束连接件的钢框架节点,连接件的一对核心板传递翼缘轴力并平衡梁端弯矩,对核心板设置了由约束板、填充板和梁外伸翼缘组成的屈曲约束系统。对有无设置约束板的两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 基于屈曲约束和损伤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含屈曲约束连接件的钢框架节点,连接件的一对核心板传递翼缘轴力并平衡梁端弯矩,对核心板设置了由约束板、填充板和梁外伸翼缘组成的屈曲约束系统。对有无设置约束板的两个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能量耗散和应变分布,考察了约束板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核心板螺栓和厚度对该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节点可以达到预期的屈曲约束和损伤控制机制,即核心板率先屈服耗能,约束板可防止核心板发生过大的面外屈曲,主体梁柱保持弹性,节点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较大的变形能力;核心板上螺栓预紧力决定了核心板是否会滑移,进而影响滞回曲线的饱满程度,核心板厚度主要影响节点刚度、承载力和损伤分布。最后,理论推导了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公式,给出了节点理论骨架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节点 屈曲约束 损伤控制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阶屈服型摇摆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瀚钦 冯玉龙 +1 位作者 蒋庆 种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共6页
为提高含屈曲约束柱的摇摆钢框架(RSFB)结构在屈曲约束柱(BRC)屈服后的刚度和承载力,提出在RSFB结构底层BRC两侧各布置一根钢杆,形成双阶屈服型含屈曲约束柱的摇摆钢框架(TYRSFB)。钢杆底部通过铰支座与基础连接,上部通过限位装置与摇... 为提高含屈曲约束柱的摇摆钢框架(RSFB)结构在屈曲约束柱(BRC)屈服后的刚度和承载力,提出在RSFB结构底层BRC两侧各布置一根钢杆,形成双阶屈服型含屈曲约束柱的摇摆钢框架(TYRSFB)。钢杆底部通过铰支座与基础连接,上部通过限位装置与摇摆钢框架上短梁连接,并在限位装置与短梁之间设置一定间隙,以实现钢杆在结构中只受拉而不受压和整体结构的双阶屈服。对TYRSFB和RSFB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虽然拟静力试验中结构性能因平面外约束失效未能充分发挥,但试验结构仍具有控制变形能力,摇摆钢框架基本保持弹性;所提出钢杆连接构造可以实现钢杆在结构中只受拉而不受压并实现TYRSFB结构的双阶屈服,钢杆进入工作前,TYRSFB结构性能与RSFB结构基本一致,钢杆进入工作后,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明显高于RSFB结构;钢杆的加入不会影响BRC的性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柱 摇摆钢框架 双阶屈服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模型的高层隔震结构选波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金风 王德才 +1 位作者 华贝 种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8-513,542,共7页
地震动输入是影响高层隔震结构时程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建立能反映高层隔震结构变形和动力特性的简化模型,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双频段选波方法对不同自振周期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高层隔震结构时程分析选取地震动记... 地震动输入是影响高层隔震结构时程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建立能反映高层隔震结构变形和动力特性的简化模型,并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双频段选波方法对不同自振周期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高层隔震结构时程分析选取地震动记录时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以结构隔震层、顶层的位移和加速度反应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天然地震动记录选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反应谱双频段选波方法应合理选取控制频段;基于地震信息的选波方法与结构动力特性无关,且没有把降低结构反应的离散性作为选波目标,但合理选取并控制地震动参数也能有效降低反应的离散性;最不利选波方法能有效筛选出对结构破坏性较大的记录,但离散性较大,该方法适用于校核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隔震结构 地震动输入选取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现浇混凝土外墙抗震性能分析
19
作者 黄朝晖 李品 +4 位作者 种迅 沈毅 蒋庆 苏文基 宋鹏程 《安徽建筑》 2023年第9期71-75,共5页
为了研究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损伤机理,以及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不同的弱化连接方式、窗侧墙宽度、填充墙内是否设置减重材料等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对一个单跨两层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子结构进行了数值模... 为了研究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损伤机理,以及填充墙与主体结构之间不同的弱化连接方式、窗侧墙宽度、填充墙内是否设置减重材料等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文章对一个单跨两层全现浇混凝土外墙子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采用完全断开连接方式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较小;采用不完全断开连接方式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较无填充墙结构有较大程度提高。同时由于拼缝部位开裂脱开,主体结构和填充墙有独立变形的特征,窗台墙和连梁形成了双连梁的受力机制;窗侧墙宽度越大,填充墙对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影响越大,窗侧墙的剪切变形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由于窗侧墙和窗台墙最终破坏仍由端部截面的受弯破坏而非墙体受剪破坏起控制作用,填充墙内是否设置减重材料对整个模型的承载力和刚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现浇混凝土外墙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试验数值分析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琳琳 叶献国 +1 位作者 种迅 蒋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73-277,共5页
为较好研究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通过合理选取材料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由纤维截面建立的基于力的梁柱单元对课题组2根及清华大学4根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 为较好研究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通过合理选取材料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由纤维截面建立的基于力的梁柱单元对课题组2根及清华大学4根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力的纤维截面梁柱单元能够较好地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柱的滞回反应以及耗能特性;基于修正的Kent-Park方法计算的受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参数能较好地体现柱的受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关系 基于力的梁柱单元 低周反复荷载 滞回反应 能量耗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