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常用电解质体系的LiB/FeS_2热电池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种晋 董静 +2 位作者 张霣霞 朱金城 汪继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65-370,共6页
与采用LiCl-KCl-MgO相比,采用LiF-LiCl-LiBr-MgO电解质的LiB/FeS2热电池的放电电压平稳和容量高,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差异更大(如300mA·cm-2下容量高出2倍以上)。同时这种电池在径向2048.2m·s-2离心力作用下,依然可稳定工作;而采... 与采用LiCl-KCl-MgO相比,采用LiF-LiCl-LiBr-MgO电解质的LiB/FeS2热电池的放电电压平稳和容量高,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差异更大(如300mA·cm-2下容量高出2倍以上)。同时这种电池在径向2048.2m·s-2离心力作用下,依然可稳定工作;而采用LiCl-KCl-MgO的电池即使在较低离心力作用下,却很快短路失效。采用SEM和能谱分析发现了两种熔融盐快速冷却后的颗粒特征与微区成分有明显差别,确认了熔融LiF-LiCl-LiBr对MgO润湿性好,而LiCl-KCl对MgO润湿性差。由此揭示了两种电解质在离心条件下对电池性能影响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电解质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铁粉加热药燃烧产物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种晋 高学平 汪继强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377,共5页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形貌观察及XRD(x-raydiffraction)物相、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能谱分析表明,热电池用铁粉加热药经燃烧后其物相主要成分为Fe、FeO和KCl,并... 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形貌观察及XRD(x-raydiffraction)物相、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能谱分析表明,热电池用铁粉加热药经燃烧后其物相主要成分为Fe、FeO和KCl,并形成一层200 nm厚FeO壳层,该壳层包覆着未反应的Fe核.经导电类型鉴别确定室温下该材料具有以空穴导电为主的P型半导体导电特性.电导率103S.cm-1,比800 K时Fe的电导率低5个数量级.该材料虽具半导体导电特性,但并不增加热电池内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铁粉加热药 半导体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单颗粒电化学本征性能的快速精确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福庆 魏奕民 +6 位作者 苏育专 毛秉伟 吴凯 赵丰刚 陈春雷 李行璐 种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571,共6页
通常需要将电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接剂等辅助物质混合后,制成复合电极来评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辅助物质和复合电极结构可能影响评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单颗粒微电极可选取单一颗粒进行测试,无需加入添加剂材料,因此,采用单颗粒微电极... 通常需要将电活性材料与导电剂、粘接剂等辅助物质混合后,制成复合电极来评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辅助物质和复合电极结构可能影响评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单颗粒微电极可选取单一颗粒进行测试,无需加入添加剂材料,因此,采用单颗粒微电极评测材料性能可以得到材料的本征性能.同时,单颗粒微电极还可以实现对材料的快速、精确评测.本文利用单颗粒微电极方法测试了球形LiFePO_4颗粒的循环伏安特性、循环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颗粒微电极可以20 m V·s^(-1)的速率快速扫描、精确测试,测得锂离子在该颗粒中的扩散系数约为2.4~3.2×10^(-11)cm^2·s^(-1),电化学反应的控制步骤为锂离子的固相扩散控制.另外,LiFePO_4颗粒在该单颗粒微电极构成的电池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些显示了单颗粒微电极在电极材料特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单颗粒微电极 循环伏安曲线 锂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柜使用水灭火产氢分析研究
4
作者 张宏 种晋 +4 位作者 蒋锦辉 陈亭枫 刘子华 钟芳祥 章晓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5-3154,共10页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我国锂电储能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之而来的储能电柜热失控问题也日渐凸显。消防水由于兼具易得性、有效性及经济性三大属性,成为处置锂离子电池火灾最常规的手段,但应对高压储能电柜火灾时电解产氢的问题使其...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我国锂电储能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随之而来的储能电柜热失控问题也日渐凸显。消防水由于兼具易得性、有效性及经济性三大属性,成为处置锂离子电池火灾最常规的手段,但应对高压储能电柜火灾时电解产氢的问题使其安全性受到质疑。本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及定量计算的方法建立了不同边界情况下储能电柜电解产氢速率及产氢浓度的模型,以此探究利用不同水质处置储能电柜热失控方案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储能电柜电解产氢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电化学参数对产氢速率的影响很小,而水质电导率、电柜绝缘保护及电解温度等对产氢速率影响较大,是影响产氢速率的关键因素;(2)以市场上主流的两种预制舱式储能集装箱为例,在极端条件下(水温为90℃;内部所有储能电柜浸水,电柜及电箱绝缘保护均被破坏;内部通风失效,无通风):(1)使用自来水水质灭火时,持续3 h,其氢气浓度仍远小于爆炸下限,具备灭火可行性;(2)使用海水水质灭火时,持续1 h,其氢气浓度小于爆炸下限,配合通风措施,具备灭火可行性;(3)使用工业碱水水质(30%KOH溶液)灭火时,产生的氢气浓度会大于爆炸下限,安全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柜 热失控 电解产氢 储能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