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法制备SnO_2-Ag-SnO_2热屏蔽膜及膜性能研究
1
作者 祝黔江 陶朱 +1 位作者 刘敏 雷元礼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66-69,共4页
采用化学镀膜法在玻璃截体上制备了SnO2-Ag-SnO2复合膜,对膜的制备条件及膜性能进行了考察。电镜证明,该复合膜具有多层结构特征。当各膜层厚度比为185/93/185nm时,复合膜对波长为310~740nm的可见... 采用化学镀膜法在玻璃截体上制备了SnO2-Ag-SnO2复合膜,对膜的制备条件及膜性能进行了考察。电镜证明,该复合膜具有多层结构特征。当各膜层厚度比为185/93/185nm时,复合膜对波长为310~740nm的可见光透过率为75%,对2500~5000nm的红外光透过率仅为20%。该膜具有较好的红外热屏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屏蔽 化学镀膜 二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硫鸟嘌呤与七元瓜环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英 王娟 +4 位作者 郭改英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周清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此外,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鸟嘌呤 七元瓜环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瓜环与4,4′-联吡啶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盐酸盐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牟兰 薛赛凤 +3 位作者 杜莹 赵云洁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4-659,共6页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 以七元瓜环(Q[7])和新型椭圆型改性瓜环———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 eQ[6])为主体,4,4′-联吡啶的盐酸盐(44)以及N,N′-二甲基4,4′-联吡啶的盐酸盐(dm44)为客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44及dm44作用体系中,客体为了更有效地被主体Q[7]包结,在Q[7]内腔中呈倾斜状分布的几率最高.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印证和补充,验证了TM eQ[6]与客体44及dm44可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维的自组装超分子结构.核磁共振以及循环伏安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观察到Q[6]与客体44及dm44的明显作用,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证实,Q[6]与客体44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比较主客体的结构特征,该作用体系也可能存在自组装的一维超分子结构等多种作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七元瓜环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4 4'-联吡啶盐酸盐及其衍生物 相互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类超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英 陶朱 +1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2-2031,共10页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 瓜环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分子结构,可与多种有机物发生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自组装分子胶囊或超分子实体,使其在环境、医药、化学分离和材料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本组工作,并参考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瓜环在药物载体及药物传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瓜环在药物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药物载体 药物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配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牟兰 薛赛凤 +2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曾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35-1839,共5页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包结配合物,包结常数分别为1.6×104和3.2×103L/mol.八元瓜环能与2-苯基喹啉形成1∶2包结物.1H NMR结果还表明,3种瓜环均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相互作用,其化学计量比均为1∶2;七元瓜环与7,8-苯并喹啉相互作用,化学计量比约为1∶1.荧光法也表明八元瓜环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荧光强度随瓜环浓度增加而下降,其化学计量比为1∶2.同时,讨论了上述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喹啉衍生物 包结配合 ^1H NMR技术 荧光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姜平月 薛赛凤 +3 位作者 吴明强 肖昕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瓜环包结客体的二吡啶基丙烷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取代烷基碳链数大于4的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随着主体与客体摩尔比值的增加,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导模式是Q[7]逐渐包结了客体二吡啶基丙烷部分,进而形成Q[7]包结客体两端取代烷基,甚至形成一个客体分子上"挂满"3个主体瓜环的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1 3-(4 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 作用模式 ^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艳辉 黄英 +3 位作者 祝黔江 张建新 薛赛凤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44-2547,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八元瓜环(Q[8])与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甲氨蝶呤的不同质子化形式及体系温度对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Q[8]与MTX作用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7.64±1.52)×104 L/mol;龄前热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上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采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甲氨蝶呤 紫外吸收光谱法 热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1-丁基-4,4'-联吡啶的超分子自组装 被引量:5
8
作者 肖昕 涂仕春 +4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卫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358,共5页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1-丁基-4,4'-联吡啶溴化物(BV+),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其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溶液中及固体状态下,TMeQ[6]均包结BV+的烷基链部分形成1∶1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1-丁基-4 4'-联吡啶溴化物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HZSM—5表面酸度测定
9
作者 祝黔江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利用高氯酸—冰乙酸标准溶液,以甲基紫氯代苯为指标剂,在非水条件下回滴溶液中与固体HZSAf—5表面达吸附平衡后过剩的正丁胺量,测定了HZSM—5表面总酸度,考察了滴定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及HZSM—5在不同交换时间下的酸度。
关键词 表面酸度 非水滴定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自组装包合物的晶体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明华 黄英 +2 位作者 祝黔江 薛赛凤 陶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1-1524,共4页
以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Benid)为客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主体,在水溶液中形成自组装包合物(TMeQ[6]-Benid)的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表明,Benid-TMeQ[6]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18633(5)nm,b=2.06145(6)nm,c=1... 以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Benid)为客体,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为主体,在水溶液中形成自组装包合物(TMeQ[6]-Benid)的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表明,Benid-TMeQ[6]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1.18633(5)nm,b=2.06145(6)nm,c=1.35163(5)nm,α=90.00°,β=96.102(2)°,γ=90.00°,V=3.28676 nm3,Z=2,Mr=1626.95,Dc=1.569 g.cm-3,μ=0.169 mm-1,R1=0.0739,wR2=0.1412。通过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主客体以1∶1的包结比形成自组装包合物,客体的苯环被包结在主体的空腔内。1HNM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在溶液中也是同样的包结模式,包结稳定常数为7.23×105mol-1.L。(CCDC:7102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2-苄基-咪唑啉盐酸盐 主客体包合物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抗癌药物甲氨蝶呤的溶解性及溶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英 马艳辉 +3 位作者 王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 以七元瓜环为主体,抗癌药物甲氨蝶呤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Q[7])对甲氨蝶呤(MTX)的分子识别作用,同时利用相溶解度及溶出度法考察了Q[7]对MTX溶解度及溶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TX与Q[7]可形成2∶1的主客体复合物,平衡常数为(9.55±0.37)×1011L2.mol-2。Q[7]能增加MTX的溶解度及溶出度,并且Q[7]对MTX的增溶效果受体系的酸碱性影响。最后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七元瓜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溶解度及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3,3-tri)(cmen)Cl]^(2+)体系配合物异构体重排机理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广义 罗绪强 +1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5期359-365,383,共8页
利用 [Co( 3,3-tri) (cmen)Cl]2 +体系配合物及其异构体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 [Co(三元胺 )(二元胺 )Cl]2 +型的配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相互转换所遵循的重排机理模型。认为在该类型配合物异构体转化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竞争途径 ,其中间过... 利用 [Co( 3,3-tri) (cmen)Cl]2 +体系配合物及其异构体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 [Co(三元胺 )(二元胺 )Cl]2 +型的配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相互转换所遵循的重排机理模型。认为在该类型配合物异构体转化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竞争途径 ,其中间过渡态或中间体分别为三角双锥或四角锥形式。典型的途径有经式异构体的碱催化水解 ,过程通过脱氢、脱氯以及三角双锥中间过渡态或中间体的形成来完成 ;另一途径为边沿取代及配体翻转历程 ,过程通过脱氯及四角锥的形成来完成。利用过氧化配合物合成及分解法得到 4个 [Co( 3,3-tri) (cmen)Cl]2 +体系的异构体 ,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 2DNMR)如COSY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机理 三角双锥中间体 异构体 钴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8-氮杂腺嘌呤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娟 黄英 +2 位作者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七元瓜环(Q[7])与8-氮杂腺嘌呤(8-A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作用体系酸度对Q[7]与8-AA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稳定常数及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Q[7]与8-AA主客体包结计量比为1∶1,包结平衡常数为(2.55±1.52)×104 L/mol;通过热力学参数测定,其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且范德华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用1H NMR法进一步证实了主客体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8-氮杂腺嘌呤 包结复合物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六元瓜环对紫精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14
作者 吕利宾 薛赛凤 +1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71-7174,共4页
[目的]考察普通六元瓜环对紫精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1H NMR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结果]紫精衍生物与普通六元瓜环形成作用比例为1∶2哑铃型包结配合物;普通六元瓜环降低了紫精衍生物的扩散速度,... [目的]考察普通六元瓜环对紫精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1H NMR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结果]紫精衍生物与普通六元瓜环形成作用比例为1∶2哑铃型包结配合物;普通六元瓜环降低了紫精衍生物的扩散速度,基本上没有改变紫精衍生物的还原电位;抑菌试验表明,哑铃型包结配合物的形成,普通六元瓜环对紫精衍生物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种群活性起到了增效作用。[结论]结果对提高联吡啶除草剂的药效,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精衍生物 普通六元瓜环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对三环唑的分子识别及抑菌活性研究
15
作者 郭改英 黄英 +2 位作者 薛赛凤 陶朱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6期506-509,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103L/mol,热力学参数为ΔG(-2.26×104J/mol),ΔH0(-43.79J/mol),ΔS0(-72.78J/K·mol)。并且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形成的包结配合物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抑菌率提高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七元瓜环 三环唑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酚类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永远 朱文静 +4 位作者 史训瑶 王晨辉 张晓瑜 祝黔江 陶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考察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Q[8]及Q[n]对酚类具有显著截留作用,在用量为20 mg时,对总酚的吸附率分别达到26.4%和44.5%;瓜环对主流烟气中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考察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Q[8]及Q[n]对酚类具有显著截留作用,在用量为20 mg时,对总酚的吸附率分别达到26.4%和44.5%;瓜环对主流烟气中单酚的吸附效率高于双酚,对o-甲酚的吸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主流烟气 酚类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俐宾 腾有为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溴庚烷 (溴壬烷 )和丙炔醇为基本原料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合成了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Z)— 9—十二碳— 1—醇乙酸酯 ;(Z)— 11—十四碳烯— 1—醇乙酸酯和 11—十二碳— 1—醇乙酸酯 ,总产率分别为 5 1%、48%和 66%... 以溴庚烷 (溴壬烷 )和丙炔醇为基本原料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合成了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Z)— 9—十二碳— 1—醇乙酸酯 ;(Z)— 11—十四碳烯— 1—醇乙酸酯和 11—十二碳— 1—醇乙酸酯 ,总产率分别为 5 1%、48%和 66%。加入四氢呋喃 ,可以使溴庚烷与丙炔醇锂盐反应 ,生成 2—癸炔— 1—醇 (Ⅱa)的产率达到 90 %。然后 ,在乙二胺钠 /乙二胺的条件下得到 90 %的 9—癸炔— 1—醇 (Ⅲa)。按照常规方法处理Ⅲa(或Ⅲb)可得到茶长卷叶蛾性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长卷叶蛾 性信息素 生物合成 生物资源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与七元瓜环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胡清华 黄英 +3 位作者 傅晓钟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6期511-516,共6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考察了七元瓜环(Q[7])与阿德福韦(PME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PMEA相互作用形成包结比为1∶1的主-客体包合物,包结平衡常数为(2.81±0.04)×104 L/mol;在0<pH<6范围内均能观察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体系pH值约为2.5的条件下,七元瓜环对阿德福韦有较好的包结能力。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表明,升高温度不利于Q[7]与PMEA的相互作用,且体系平衡以焓变控制为主,疏水作用力是反应的主要驱动力。并运用IR、DS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Q[7]与PMEA生成了固体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阿德福韦 紫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固体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