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俞剑华学派”的新创获——读朱琪《中国印论辑要》
1
作者 祝童 《中国美术》 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中国印论辑要》是在当前古籍文献整理质量低下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部“学术当随时代”的成果。由于“俞剑华学派”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篆刻研究的内生逻辑,决定了编者采用类书型编纂方式,以此深耕于俞氏未曾涉及的印学领域,来扩大“俞剑... 《中国印论辑要》是在当前古籍文献整理质量低下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一部“学术当随时代”的成果。由于“俞剑华学派”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篆刻研究的内生逻辑,决定了编者采用类书型编纂方式,以此深耕于俞氏未曾涉及的印学领域,来扩大“俞剑华学派”的学术内涵。同时,《中国印论辑要》对篆刻技法予以了必要关注,并将印论的时间上限推到先秦、两汉时期,还辑录了不少史学文献,充分发挥“互著”“别裁”之法,建构了独特的中国印论分类体系,体现了敢与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此外,《中国印论辑要》还有着“有述有作”的文献学特点,注释部分承袭了俞剑华文献整理的特色,“导读”部分则凭借其优异的思辨能力和丰富的创作实践言他人之所未言,不啻为“俞剑华学派”的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剑华 学术内涵 思辨能力 两汉时期 文献整理 分类体系 内生逻辑 新创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与立体之间:法书、法书文献与法书文献学斠诠
2
作者 祝童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法书是具有一定书法艺术性的字迹,考其文献形态,游离于文本、图像、立体之间而兼具三者之性质。学界一般认为,书法文献包含论著文献、法书文献,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偏颇于论著,忽视了法书,这一窘境与古代法书文献难入四部体系有着密切... 法书是具有一定书法艺术性的字迹,考其文献形态,游离于文本、图像、立体之间而兼具三者之性质。学界一般认为,书法文献包含论著文献、法书文献,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偏颇于论著,忽视了法书,这一窘境与古代法书文献难入四部体系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法书文献的“之间”性质,注定这门学问与传统的文本文献学必然有明显区别:它以法书之真伪是非、版本存亡、递藏流变、编目志录为“四宗”研究体系,既是书法学的分支,属于书法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又是文献学的分支,属于专科性特种文献研究之一。因此,开展这门交叉学科之理论与历史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书法学、文献学意义,而且可为当今学界对法书的整理和研究提供历史依据、理论支撑和操作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文献 图像文献 立体文献 法书 法书文献 法书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遗民书法取向——以《鼎脔》周刊为中心
3
作者 祝童 刘松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清遗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书法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代书法道统。《鼎脔》乃中国第一份研究金石书画之报刊,其编者、作者多有着浓厚之遗民情结。考察该刊所载书法文献,书风上受到碑学流波影响较深,然帖学面貌依旧成熟,并占据主要优势... 清遗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书法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代书法道统。《鼎脔》乃中国第一份研究金石书画之报刊,其编者、作者多有着浓厚之遗民情结。考察该刊所载书法文献,书风上受到碑学流波影响较深,然帖学面貌依旧成熟,并占据主要优势;书学上,虽难以避免"碑眼看帖"之思维局限,然尊六朝而不卑唐,持中秉正,维护帖学传统。要之,以《鼎脔》为纽带之遗民书法,从书风与书学方面,皆反映出"帖学为体,碑学为用"之书法取向,一定层面上,再次打破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关于清末碑学一家独大之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遗民 书法 《鼎脔》 王修 碑学 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李湛轩自叙年谱》考论
4
作者 祝童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李忠鉴自撰《李湛轩自叙年谱》稿本,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是谱一方面勾稽其族李朝仪、李端棻二人行迹甚夥,尤其记载了李端棻编修翰林、提督云南、恩赦回籍等重大史实,可补史之阙;另一方面还述记谱主体恤民苦、劝学课士、平乱靖边等政... 李忠鉴自撰《李湛轩自叙年谱》稿本,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藏。是谱一方面勾稽其族李朝仪、李端棻二人行迹甚夥,尤其记载了李端棻编修翰林、提督云南、恩赦回籍等重大史实,可补史之阙;另一方面还述记谱主体恤民苦、劝学课士、平乱靖边等政绩,为学界考其生平事功提供了直接佐证。要之,是稿虽为简谱,然家事、宦事皆能窥其大略,诚为研究李忠鉴生平和黔中李氏一族之第一手文献,具有重要之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湛轩自叙年谱》 李忠鉴 李朝仪 李端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