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品种爱禾麦6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1
作者 祁皓天 晁漫宁 闫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7期21-24,共4页
本文总结了爱禾麦6号的选育过程,基于该品种在安徽皖淮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抗性等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烟农19/周麦22中间材料为母本、百农207为父本经多年杂交... 本文总结了爱禾麦6号的选育过程,基于该品种在安徽皖淮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抗性等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是以烟农19/周麦22中间材料为母本、百农207为父本经多年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品种;202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麦2024L002。在安徽皖淮小麦品种试验联合体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全生育期222.3 d,株高84.3 cm;平均产量9331.5 kg/hm2,较对照济麦22增产6.34%;籽粒容重824.5 g/L,湿面筋含量35.35%,粗蛋白含量14.22%。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深耕整地及科学施肥)、适期播种(10月10—25日)、合理密植(225万~270万株/hm^(2))、均匀浅播(3~5 cm);田间管理重点关注分期施肥、适期化学除草(冬前与拔节前),综合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种子处理、释放天敌、轮换施药等);适时收获(蜡熟中期至末期),籽粒含水量低于13%时贮藏等。本文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冬性小麦 爱禾麦6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西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祁皓天 董永利 +3 位作者 李川 Angelique Twizerimana 任慧丽 海江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0,共9页
为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优质高产冬小麦‘西农20’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播种方式(常规条播、宽幅播种和露地穴播)和4个不同播量(112.5、150、187.5、225 kg/hm2... 为探讨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优质高产冬小麦‘西农20’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播种方式(常规条播、宽幅播种和露地穴播)和4个不同播量(112.5、150、187.5、225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条播和穴播相比,宽幅播种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增产幅度达6.33%、6.85%,且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25 kg/hm2时达到最大,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露地穴播与常规条播和宽幅播种相比,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6.34%、2.83%,且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谷醇比均为露地穴播最大;随着播量的增加,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组分含量和谷醇比在187.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露地穴播较条播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延展性,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延展性、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在112.5 kg/hm2时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播量。综上所述,宽幅播种和提高播量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露地穴播有利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加工品质的提升,增加适宜播量能提高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但减小了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延展性,缩短了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利于加工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方式 播量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广适多用彩色小麦品种—稷麦8号
3
作者 奚亚军 孙风丽 +4 位作者 张超 晁漫宁 祁皓天 刘曙东 李宏斌 《麦类作物学报》 2025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稷麦8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安徽爱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多用彩色小麦新品种,母本为ZHW(ZHW是从周黑麦1号/西农979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中间材料),父本为N1206(N1206是从小偃22/周麦16中选育出来的一个... 稷麦8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和安徽爱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优质、广适、多用彩色小麦新品种,母本为ZHW(ZHW是从周黑麦1号/西农979杂交选育出来的一个中间材料),父本为N1206(N1206是从小偃22/周麦16中选育出来的一个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高产 中间材料 ZHW 广适 母本 优质 多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