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质量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欣 孟磊 +2 位作者 魏胜利 祁晓娟 卓冰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 目的:分析何首乌20个产地3种功效组分(二苯乙烯苷类、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以期得到各类功效成分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为研究何首乌在截疟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肝肾3种功能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测多评法对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反式二苯乙烯苷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何首乌各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类含量最高分别在四川冕宁和湖北武当山;综合环境因子分析,经度与游离蒽醌成分密切相关,低温有利于结合蒽醌成分积累,温度与海拔对二苯乙烯苷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活性初步推断,低温、低湿的四川冕宁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的潜在优势;高海拔、大温差的湖北武当山及其相似环境所产的何首乌,具有补益肝肾的潜在优势,该研究结果对何首乌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功效组分 二苯乙烯苷类 游离蒽醌类 结合蒽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农药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的LSER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祁晓娟 李雪花 +3 位作者 黄杨 肖子君 蔡喜运 陈景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9-255,共7页
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对评价农药的渗透及残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方法难以高效且经济地测定多种农药的Kcw值,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快速预测农药Kcw值的模型。作者收集了23种农药在不同植物中的64个log Kcw实测值,构建了预测农药... 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对评价农药的渗透及残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方法难以高效且经济地测定多种农药的Kcw值,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快速预测农药Kcw值的模型。作者收集了23种农药在不同植物中的64个log Kcw实测值,构建了预测农药log Kcw值的线性溶解能关系(line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LSER)模型。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R^2adj,tra=0.79,RMSEtra=0.38)、稳健性(Q^2BOOT=0.78)和预测能力(Q^2ext=0.81)。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含有-X(Cl,F,I)、>N-C(O)-NH2、-OCH2COOH、-NH-、-NH2、>C=O、-O-C(O)-NH-、-CN、-S-及-S(O)(O)-等官能团的农药的log Kcw值。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为48%)和n/π电子对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9%)对农药进入植物角质层为正贡献,而氢键受体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26%)和极性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17%)对农药进入角质层为负贡献。本研究构建的pp-LFER模型可用于预测新农药的log Kcw值,并且有助于理解农药在植物角质层与水相间分配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增效 预测模型 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 线性溶解能关系模型 分配机制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唐进程 祁晓娟 +4 位作者 赵江怡 张媛 刘凤波 赵婷 魏胜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887-1894,共8页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 目的:探索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唐古特大黄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构仪、分光测色仪和电子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唐古特大黄根和根状茎的4项外观性状指标,以及15个药效成分指标,并将外观性状指标与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外观性状与药效成分含量相关性趋势在根和根状茎中基本一致。整体来看,根和根状茎的粗度和硬度越大、颜色偏橙色且暗[明度值(L*)小,红色值(a*)、黄色值(b*)大]、苦味越小,药材中的没食子酸、番泻苷A、番泻苷B、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越高。不同的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在颜色偏橙色(a*、b*大)的根中含量较高,大黄酚在颜色偏黄色(a*小、b*大)的根状茎中含量较高,大黄素甲醚在颜色偏褐色(a*、b*小)的根状茎中有较高含量。结论:唐古特大黄外观性状指标(粗度、硬度、颜色、苦味大小)可作为“辨状论质”判断大黄质量的依据,且传统认为的根茎粗大、质坚实、颜色棕红或黄色为佳可以在根和根状茎的内在质量中得到体现,但传统认为的“味苦为佳”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辨状论质 外观性状 内在含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新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转型发展
4
作者 祁晓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编辑记者也必须突破思维限制,明确转型的必要性,才能不断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新闻阅读需求。文章...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迎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编辑记者也必须突破思维限制,明确转型的必要性,才能不断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新闻阅读需求。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编辑记者走向转型的必要性,探讨了编辑记者的转型现状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编辑记者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此提升编辑记者在新媒体时代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编辑记者 转型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