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状态禽呼肠孤病毒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1
作者 刘京路 高立 +6 位作者 王有望 祁小乐 张雪利 包珂岩 高玉龙 王笑梅 朱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T⁃core颗粒的塔状突起蛋白λC存在明显结构差异,显示其在病毒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病毒转录态核心颗粒中,作者发现σA蛋白与双链RNA存在较强结合,并确认了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同时,分析了ARV病毒内部转录酶复合体RdRP以及基因组三维结构,获得了处于转录过程中ARV病毒核心颗粒内部基因组的三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冷冻电镜 塔状突起 RDRP 双链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SPF鸡的致病特性及其排毒规律研究
2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7 位作者 林雨萌 高宏雷 于海波 刘长军 祁小乐 张伟 张艳萍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84-5691,共8页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dpi、84 dpi和112 dpi,感染组和同居组分别采集3只鸡的抗凝血并剖检,以检测其贫血、胸腺萎缩情况;每个时间点另采集每组20只鸡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通过PCR方法进行排毒检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死亡时间为12~15 dpi;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感染后无死亡。剖检结果显示,各组发病鸡出现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症状,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20.0%;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和8.0%。排毒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分别从3 dpi、5 dpi开始排毒,1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84 d和7~42 d;28日龄感染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感染后3~9 dpi和5~14 dpi;28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9 d和5~42 d。结果提示CAV对1日龄SPF鸡致病性强,感染后可诱导鸡死亡、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等致病特征,对28日龄SPF鸡致病性明显减弱;接种和同居感染后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可诱导同居接触感染鸡发病甚至死亡,表明CAV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结果系统阐明了CAV感染致病特征和排毒规律,为鸡群科学开展CAV的净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SPF鸡 致病特性 排毒规律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分析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对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何塔娜 胡馨匀 +6 位作者 米洁兰 高立 张艳萍 祁小乐 崔红玉 杨桂连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91-4099,共9页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连续饲喂4周后,基于16S rDNA测序方法,比较两组鸡肠道菌群发生的相对改变。结果表明,在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后,通过α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试验组菌群丰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菌群组成的属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螺旋体科NK4A136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罗氏菌属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在种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组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乳杆菌、拟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类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改变了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增加了有益菌菌群的物种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唾液乳杆菌 16S rDNA 白羽肉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Ⅳ型禽呼肠孤病毒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4
作者 高金慧 王素艳 +8 位作者 刘芮 祁小乐 陈运通 张艳萍 崔红玉 刘永振 段雨路 高立 高玉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98-104,共7页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鉴定杂交瘤细胞后,将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腹腔注射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以ELISA测定腹水效价。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一株分泌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1H4);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与ARV GCⅣσC蛋白发生反应,同时与感染不同基因型ARV的鸡肝癌细胞(LMH)均有良好的反应性;该单克隆抗体识别重链为IgG1,其腹水ELISA效价为1:256000。结果表明,成功制备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其效价高,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σC蛋白功能、ARV致病机理以及建立临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基因Ⅳ型 σC蛋白 单克隆抗体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对商品肉鸡免疫效果的评价
5
作者 许壮壮 王素艳 +6 位作者 陈运通 张涛 于蒙蒙 孟令宅 范文瑞 祁小乐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97-4604,共8页
旨在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规模化养殖场选取3周龄的商品肉鸡,将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免疫(200μL,病毒含量≥103 TCID50·只^(-1)),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剂量的PB... 旨在研究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对商品肉鸡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从规模化养殖场选取3周龄的商品肉鸡,将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通过滴鼻方式免疫(200μL,病毒含量≥103 TCID50·只^(-1)),空白对照组以同样剂量的PBS滴鼻。免疫21 d后,翅下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利用ELISA方法及中和试验检测相应抗体;在6周龄时,通过滴鼻方式使用B亚型禽偏肺病毒强毒(LN16-V株)(200μL,5000 TCID50·只-1)进行攻毒,攻毒后连续观察7 d,并利用RT-qPCR检测各组鸡鼻腔拭子的病毒拷贝数,攻毒后第9天各组随机选取2只鸡进行剖杀,采集鼻甲骨、气管和肺组织,通过HE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疫苗免疫后21 d,免疫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平均ELISA抗体效价为1860,平均中和抗体效价为7.44 log2;临床症状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商品肉鸡出现混浊、黏稠、牵丝状的鼻液等明显临床症状,发病率为100%,而免疫组肉鸡无临床症状;RT-qPCR结果表明,免疫组鸡鼻腔拭子病毒基因组拷贝数相较于对照组降低了78%~96%;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对照组肉鸡鼻甲骨、气管以及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免疫组肉鸡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综上表明,B亚型禽偏肺病毒减毒株(LN16-A株)可以诱导商品肉鸡产生特异性抗体,能显著降低攻毒后的排毒水平,对商品肉鸡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将为肉鸡养殖场禽偏肺病毒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亚型禽偏肺病毒 减毒株 商品肉鸡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NLRP3蛋白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初步应用
6
作者 许萌萌 黄萌萌 +12 位作者 王国栋 于航博 韩京哲 牛鑫鑫 张玉龙 韩金泽 刘润杭 吴子文 于晓雪 王笑梅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禽病病原触发炎症的分子机制,通过克隆和分析鸡源NLRP3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了NLRP3蛋白,随后用纯化的NLRP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NLRP3多克隆抗体,对该抗体进行了ELISA效价检测,并初步测试了该抗体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 为探究禽病病原触发炎症的分子机制,通过克隆和分析鸡源NLRP3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了NLRP3蛋白,随后用纯化的NLRP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NLRP3多克隆抗体,对该抗体进行了ELISA效价检测,并初步测试了该抗体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重组蛋白NLRP3,其相对分子质量约87 kDa,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成功制备鸡NLRP3蛋白多克隆抗体,其ELISA效价高达1:32 000;Western blot和IFA检测中,NLRP3多克隆抗体可与NLRP3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还可检测到由IBDV触发的以及LPS刺激产生的巨噬细胞HD11内源性NLRP3蛋白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制备的鸡NLRP3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原性较好、效价较高。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禽病病原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炎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的构建及其抗ALV-J感染的研究
7
作者 张学富 陈运通 +6 位作者 范文瑞 张子博 于蒙蒙 王素艳 祁小乐 李留安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38-5246,共9页
旨在构建ALV-J受体分子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在DF-1细胞中将chNHE1介导ALV-J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氨基酸V33进行突变,W38进行缺失,同时将编码第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通过流式细胞分... 旨在构建ALV-J受体分子chNHE1精准基因编辑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在DF-1细胞中将chNHE1介导ALV-J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氨基酸V33进行突变,W38进行缺失,同时将编码第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通过流式细胞分选获得48株单克隆细胞系,PCR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4株单克隆细胞系的chNHE1成功发生V33突变、W38缺失以及34-3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同义替换,基因编辑效率为29%。为了验证chNHE1基因编辑DF-1细胞系的遗传稳定性及增殖水平,对传至第25代的细胞系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未发生回复性突变;进一步细胞计数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增殖水平未受到影响;为了评价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抗ALV-J感染的能力,分别利用ALV-J荧光报告病毒(ALV-J-GFP)及ALV-J原型毒株(HPRS-103)对其进行病毒感染试验,荧光观察结果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可完全抵抗0.1 MOI ALV-J-GFP的感染;进一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PCR扩增试验以及病毒滴度测定试验结果显示,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可完全抵抗0.1 MOI HPRS-103毒株及0.1 MOI JL08CH3-1毒株的感染。本研究利用荧光标记的CRISPR/Cas9系统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成功构建了chNHE1基因编辑细胞系,其可完全抵抗ALV-J的感染,且该细胞系遗传稳定性及增殖活性良好,为建立抗ALV-J感染的新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及基因编辑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1 chNHE1 ALV-J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感染鸡组织中细胞受体chNHE 1的表达分析
8
作者 张莉 于蒙蒙 +7 位作者 王颖 王素艳 许壮壮 刘鹏 陈运通 祁小乐 李留安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31-3639,共9页
旨在研究鸡钠氢交换蛋白1(chicken sodium hydrogen exchanger isoform 1,chNHE1)在不同类型鸡组织内的表达情况,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的组织嗜性及ALV-J感染后组织chNHE1的mRNA变化情况。本研究... 旨在研究鸡钠氢交换蛋白1(chicken sodium hydrogen exchanger isoform 1,chNHE1)在不同类型鸡组织内的表达情况,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 ALV-J)的组织嗜性及ALV-J感染后组织chNHE1的mRNA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qPCR技术,检测了商品肉鸡、商品蛋鸡和SPF鸡脏器内的chNHE1转录量,ALV-J感染鸡后各组织的病毒载量及组织chNHE1的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chNHE1在3种类型鸡的心、肝、脾、肺、肾、盲肠扁桃体、胸腺和法氏囊中均能检测到,但转录量高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免疫器官内的chNHE1转录量相对较高;SPF鸡接种ALV-J后,心、脾、肾和盲肠扁桃体中的病毒载量相对较高,而肝、肺、胸腺和法氏囊中的病毒载量相对较低;ALV-J感染后,脾、肾和盲肠扁桃体中的chNHE1转录量明显上调,但心中的转录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本研究分析了3种类型鸡chNHE1的组织转录特点及ALV-J感染对组织内chNHE1转录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究受体chNHE1的转录与ALV-J的组织嗜性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鸡钠氢交换蛋白1 组织表达 转录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9
作者 韩金泽 牛鑫鑫 +12 位作者 王国栋 葛成菲 张玉龙 黄萌萌 许萌萌 于航博 刘润杭 韩京哲 吴子文 于晓雪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VP5蛋白,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5多抗,并对多抗进行了鉴定和检测不同IBDV毒株的应用。结果显示,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约为17 kDa;制备的VP5多抗特异性良好,ELISA效价可达1:64000;VP5多抗可通过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识别IBDV rHLJ0504-HT株,不识别VP5基因缺失株。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表达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并制备了VP5多抗;VP5多抗可对IBDV及其VP5编码基因缺失毒株进行鉴别检测。本研究对于IBDV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5编码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5 表达 多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祁小乐 高立 +10 位作者 吴关 邓小芸 余飞 张礼洲 秦立廷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刘娣 华育平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复制 致病力 反向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仔猪黄白痢 被引量:11
11
作者 祁小乐 崔保安 +3 位作者 杨国永 张素梅 杨明凡 王莉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治疗 仔猪 黄白痢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邓小芸 祁小乐 +4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秦立廷 王永强 王笑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6,共4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流行 感染 基因重组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3′非编码区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玉龙 贠炳岭 +5 位作者 秦立廷 潘伟 王永强 高宏雷 祁小乐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1-1846,共6页
蛋用型鸡虽在试验条件下可以感染ALV-J,但自然感染时很少引起发病。然而,近年来在中国蛋鸡群中ALV-J发病严重,本研究对2008年以来ALV-J蛋鸡分离株的3′非编码区(3′UTR)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89.5%(17/19)的ALV-J蛋鸡分离株的3′... 蛋用型鸡虽在试验条件下可以感染ALV-J,但自然感染时很少引起发病。然而,近年来在中国蛋鸡群中ALV-J发病严重,本研究对2008年以来ALV-J蛋鸡分离株的3′非编码区(3′UTR)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89.5%(17/19)的ALV-J蛋鸡分离株的3′UTR出现了205bp的缺失,94.7%(16/17)ALV-J蛋鸡分离株保留了完整的E元件。84.2%(16/19)的ALV-J蛋鸡分离株的U3区序列与肉鸡分离株的相似性低于92.5%,所有转录调控元件高度保守。ALV-J蛋鸡分离株的E元件和U3区均出现了多个碱基的突变。这些结果表明,ALV-J蛋鸡分离株的E元件和U3区正在迅速的演化,明显不同于肉鸡分离株的序列特征。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ALV-J引起蛋鸡群发病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分子特征 3’非编码区 LTR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对SPF鸡免疫器官和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凯 高立 +4 位作者 祁小乐 高宏雷 高玉龙 王永强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对其造成免疫抑制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REV流行毒株(HLJR0901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感染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是禽类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对其造成免疫抑制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的一株REV流行毒株(HLJR0901株)感染1日龄SPF鸡后对感染鸡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出现生长迟缓,法氏囊、胸腺萎缩,脾肿大的症状。感染鸡出现法氏囊滤泡淋巴细胞大量坏死减少,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胸腺出血,胸腺小体增多;脾小结明显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等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病毒在感染鸡法氏囊、胸腺和脾内均有分布,且持续存在。SPF鸡感染REV后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使AIV灭活疫苗和NDV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下降。本研究为阐明REV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致病性 免疫器官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凯 高宏雷 +4 位作者 高立 祁小乐 高玉龙 徐延伟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6,共5页
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为内参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针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双标准曲线,并对重组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拷贝数进行同... 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为内参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针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双标准曲线,并对重组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拷贝数进行同时定量检测,外源基因与内参基因起始模板拷贝数的比值即为外源基因在重组酵母菌株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结果表明,2条标准曲线在101~108拷贝.μ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及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60株重组酵母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筛选到38株单拷贝插入菌株和22株多拷贝插入菌株。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便、高效,可用于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荧光定量PCR 毕赤酵母 基因拷贝数 GA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鸭源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莉莉 祁小乐 +9 位作者 高玉龙 邓小芸 柴洪亮 张礼洲 贠炳岭 秦立廷 王永强 高宏雷 王笑梅 华育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7-1282,共6页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分别来自于针尾鸭和绿头鸭,将分离病毒分别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2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DBYR1101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中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7%和94.2%;与中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1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相似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在猪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牛春玲 祁小乐 +1 位作者 崔保安 王鑫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近年来 ,猪伪狂犬病不断传播蔓延 ,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因此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能区别疫苗毒和野毒、能检出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是防制该病的关键之一。EL ISA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稳定等特点 ,为广大... 近年来 ,猪伪狂犬病不断传播蔓延 ,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因此开发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能区别疫苗毒和野毒、能检出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是防制该病的关键之一。EL ISA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稳定等特点 ,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目前 ,国内外关于 EL ISA在猪伪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 ,已有试剂盒出售。笔者综述了应用于猪伪狂犬病诊断的多种 EL ISA方法 ,如直接 EL ISA、间接 EL ISA、竞争 EL ISA、斑点EL ISA、SPA-EL ISA、双抗体夹心 EL ISA、单抗夹心 L AB-EL ISA、血清学鉴别 EL ISA等。这些方法中 ,有测病毒的 ,有测抗体的 ;有单抗介导的 ,有多抗介导的 ;有的还引入了 SPA和 L AB;有的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并能够鉴别疫苗毒和野毒。此外 ,还总结了目前所用 EL ISA诊断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伪狂犬病 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衣壳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玉明 张礼洲 +7 位作者 任宪刚 高立 秦立廷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Gx(超强毒株)、F9(中等毒力毒株)、Gt(弱毒株)遗传背景高度相似,但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为研究不同毒力毒株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本研究将IBDV Gx、F9、Gt毒株...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Gx(超强毒株)、F9(中等毒力毒株)、Gt(弱毒株)遗传背景高度相似,但生物学性状差异显著。为研究不同毒力毒株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本研究将IBDV Gx、F9、Gt毒株的衣壳蛋白VP2基因克隆入pGBKT7载体,分别构建了诱饵载体pGBGxVP2、pGBF9VP2和pGBGtVP2。经Matchmaker Gold Yeast Two-hybrid System验证,结果显示所构建的3个诱饵载体均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深入研究IBDV与宿主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衣壳蛋白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自激活作用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超男 高玉龙 +4 位作者 景龙 高宏雷 祁小乐 潘伟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5-921,共7页
为了解近两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者从东北地区不同养禽场先后分离鉴定12株ALV-J,并对其env基因、3′UTR和3′LTR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株ALV-J分别位于env基因遗传进化的... 为了解近两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者从东北地区不同养禽场先后分离鉴定12株ALV-J,并对其env基因、3′UTR和3′LTR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株ALV-J分别位于env基因遗传进化的3个不同分支(group),其中group2和group3中毒株在env基因分别出现大片段氨基酸缺失和与其他亚群毒株重组现象;12株ALV-J在3′UTR区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完整E组件的ALV-J占主导地位;12株ALV-J在3′LTR区的变异主要集中于U3区,但是位于U3区的C/EBP、CArGbox、Y box、PRE box和TATA box等转录调控元件却高度保守。以上结果表明,目前中国ALV-J的基因变异仍主要集中在env基因和3′UTR区,且env基因已出现缺失或重组等新的变异趋势,并可能是ALV-J流行范围扩大、组织嗜性和致肿瘤作用明显改变的重要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3′非编码区 转录调控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衣壳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祥 李辉 +8 位作者 张礼洲 卢珍 王永强 高立 吴甜甜 高玉龙 刘长军 王笑梅 祁小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96-2102,共7页
为获得高质量的病毒衣壳蛋白VP2,本研究克隆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超强毒株Gx的VP2基因,并亚克隆至载体pCold-Ⅰ,进而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Gx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优化条件进行I... 为获得高质量的病毒衣壳蛋白VP2,本研究克隆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超强毒株Gx的VP2基因,并亚克隆至载体pCold-Ⅰ,进而获得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Gx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优化条件进行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运用Ni-NTA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两种技术串联的方法进行蛋白纯化,运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Western blotting技术鉴定纯化蛋白的特异性,免疫SPF鸡鉴定纯化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在冷休克条件下,IBDV衣壳蛋白VP2在Transetta(DE3)工程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通过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VP2,浓度为542μg/mL;该蛋白不仅能与VP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反应,还能刺激鸡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本研究在IPTG为1mmol/L,15℃、120r/min,诱导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实现了有免疫活性的IBDV衣壳蛋白VP2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高纯度、可溶、具有功能活性的衣壳蛋白的制备,为深入开展IBDV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衣壳蛋白 可溶性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