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急视域下山洪灾害复盘与应对过程分析: 以2022年6场典型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潇然 王中根 +2 位作者 祁书文 孙洪泉 蔡静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5,共11页
【目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水强度不断加剧,引发的山洪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从历史典型山洪事件中深入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发现灾害应对过程中的问题短板。【... 【目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水强度不断加剧,引发的山洪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从历史典型山洪事件中深入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发现灾害应对过程中的问题短板。【方法】以2022年发生在黑龙江、四川、山西、青海等地的6起山洪灾害为例,综合运用灾害现场调查、灾情统计、归因分析和分类梳理等方法,从灾害成因和应急防范视角出发,客观复盘灾害发生应对全过程。系统分析对比了6起灾害事件所呈现的共性规律与差异特征,厘清监测预警、响应联动等应对防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对比发现:有5起灾害事件是因短历时强降雨诱发山洪成灾,且均发生在我国夜雨现象频发高发地区,增加了山洪灾害的危险性和应急救援难度;有3起山洪灾害事件发生在我国西部高山峡谷区,属于山洪灾害重点防范区域;有4起事件因人类活动区域叠加险情精准感知、临灾及时预警能力不足,加剧了山洪受灾的严重程度。【结论】结果表明:2022年发生的6起典型山洪灾害具有短时强降雨、洪水迅猛、威胁严重等特点。尽管我国已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且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防范过程中尚有提升空间。建议坚持“以防为主”的山洪灾害防治策略,探索人员转移避险的险情精准监测和临灾及时预警技术研究,吸取历次山洪灾害复盘分析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我国基层应对山洪灾害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盘分析 暴雨山洪 成因分析 应急响应 监测预警 气候变化 降雨 山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民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祁书文 谢敏 陈锐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第6期78-79,共2页
小型民生水利工程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的关键,但受资金、技术、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根据宁波市实际,对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 小型民生水利工程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的关键,但受资金、技术、政策、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根据宁波市实际,对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差别化监督管理、联合监督以及巡查制度等新模式,以提升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水利工程 质量监督 差别化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抽水蓄能电站对称Y型月牙肋钢岔管缝隙值及单位弹抗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磊 孟江波 祁书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岔管的水力需求与结构需求,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根据工程布置,结合地质条件、水力条件、体形设计、运行条件和制作安装等因素,岔管采用对称Y形内加强月牙肋钢岔管,以明管准则限制埋藏式岔管围岩分担率,通过运行工...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岔管的水力需求与结构需求,以厦门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根据工程布置,结合地质条件、水力条件、体形设计、运行条件和制作安装等因素,岔管采用对称Y形内加强月牙肋钢岔管,以明管准则限制埋藏式岔管围岩分担率,通过运行工况(埋藏式岔管)三维有限元计算,确定了设计初拟引水钢岔管体形的应力分布,并评判其应力分布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拟定的岔管体型可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系统 钢岔管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土船只远程智能监管系统在清淤工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谢敏 祁书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15年第3期101-103,共3页
近年来,宁波市三江河道淤积严重,对流域防洪排涝、港口航道及城市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三江河道急需实施清淤。为确保三江清淤工程质量,建立了弃土船只远程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目前清淤弃土船只作业监管力量不足、现场监管效... 近年来,宁波市三江河道淤积严重,对流域防洪排涝、港口航道及城市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三江河道急需实施清淤。为确保三江清淤工程质量,建立了弃土船只远程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目前清淤弃土船只作业监管力量不足、现场监管效果差等问题,使清淤工程管理,特别是弃土船只的管理更加智能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 自动化监管 清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