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锰过氧化物酶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孔雀石绿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晔 李国辉 +4 位作者 高剑平 丁重阳 顾正华 张梁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 从无锡某木材厂的腐木及腐殖土的表层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6株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细菌,其中产酶最优的一株菌J09经鉴定为草木犀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在优化的条件下,该菌株发酵72 h锰过氧化物酶产量达到最高值,为607.7 U/L。利用粗酶液和发酵培养液对15 mg/L的孔雀石绿进行脱色处理3 h,脱色率分别达到78.5%和89.8%,好氧条件下的脱色率高于厌氧条件的脱色率,孔雀石绿对该菌具有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过氧化物酶 草木犀中华根瘤菌 染料脱色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其对酒精发酵过程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馨 张梁 +1 位作者 丁重阳 石贵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87,共5页
基于对石蒜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究,结合生物碱的药用价值,提出酒精发酵前提取生物碱的必要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生物碱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条件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为甲醇、料醇比1:15(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 基于对石蒜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究,结合生物碱的药用价值,提出酒精发酵前提取生物碱的必要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生物碱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条件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为甲醇、料醇比1:15(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提取液pH11.0条件下,生物碱的提取量达28.70mg/g;进一步对含有生物碱和不含生物碱的两种石蒜原料进行酒精发酵过程比较,结果显示,石蒜生物碱对糖化酶活性和工业酒精酵母的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α-淀粉酶则影响较小,初步揭示了石蒜生物碱对酒精发酵过程的抑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 生物碱提取 酒精发酵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Lycoris radiate.Herb)鳞茎浆料流体特性及其用于酒精发酵的研究
3
作者 冯胜鹏 丁重阳 +1 位作者 张梁 石贵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通过分析石蒜鳞茎制浆所得浆料的静态及动态流体学特性,讨论该浆料用于酒精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鳞茎浆料具备典型粘弹性流体性质以及其粘性起主导作用。分别利用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及果胶酶与浆料反应以降低其粘性,均表现出有效降... 通过分析石蒜鳞茎制浆所得浆料的静态及动态流体学特性,讨论该浆料用于酒精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鳞茎浆料具备典型粘弹性流体性质以及其粘性起主导作用。分别利用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及果胶酶与浆料反应以降低其粘性,均表现出有效降粘效果。并探讨了这三种不同酶预处理分别对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利用浆料发酵酒精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浆料经果胶酶预处理后,酿酒酵母培养70h产酒精1.9%(w/w)为最高。浆料中石蒜生物碱可能对酵母某些代谢途径产生抑制。文章最后提出对石蒜属植物的综合生物炼制策略,以期实现对本属植物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鳞茎 粘性 酒精发酵 生物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颂 李由然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 β-胡萝卜素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利用微生物细胞合成高附加值的天然β-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调控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是在酿酒酵母体内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因素。该文利用来源于三孢布拉氏霉Blakeslea trispora的β-胡萝卜素合成酶转化出发菌株酿酒酵母LFD18,酿酒酵母能够从头合成β-胡萝卜素,并在细胞中积累。在研究过程中,平板上发现一株菌落颜色明显较周围菌落更深地突变株命名为ZS19 reddish,经实验验证突变株的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针对上述两种不同颜色菌落,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是发现一些与产物合成有关的基因,通过GO与PATHWAY分析发现与碳代谢和脂质体合成有关的6个上调基因,hxk1、dpp1、lpp1、fdh1、hmg2和gre2表达水平上调。通过定量PCR和单个基因过表达验证,最终通过同时过量表达hxk1、dpp1、lpp1和fdh1基因构建命名为ZS20菌株,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提高到194.3 mg/L,是ZS19 reddish菌株的1.3倍,是出发菌株ZS19的2.1倍,最终ZS20菌株经发酵罐发酵后β-胡萝卜素产量为314.3 mg/L,因此,通过进一步PATHWAY分析构建重组菌或许可以提高β-胡萝卜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酿酒酵母 转录组 qPCR 过表达 PATHWAY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茎部和叶部多糖的性质和活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又元 陈乃伟 +3 位作者 丁重阳 顾正华 张梁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9-965,共7页
铁皮石斛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物质的名贵中药,目前主要利用其茎部进行活性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作者通过研究和比较铁皮石斛茎部和叶部中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和分布,发现茎部与叶部中物质组成相同,但茎部中多糖和石斛碱质量分数分别是... 铁皮石斛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物质的名贵中药,目前主要利用其茎部进行活性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作者通过研究和比较铁皮石斛茎部和叶部中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和分布,发现茎部与叶部中物质组成相同,但茎部中多糖和石斛碱质量分数分别是叶部的2.71和3.02倍,而脂溶性成分和粗蛋白在叶部的质量分数要明显高于茎部。将提取后的茎部和叶部多糖进行分析,发现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具有较大差异,茎部多糖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3.07∶1,叶部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8.81∶1∶0.57∶0.37。此外,茎部和叶部多糖特性粘度分别为56.26、8.05 dL/g,与之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207000和318 000,为高相对分子质量高粘度的生物大分子。在抗氧化活性实验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结果显示,叶部多糖明显优于茎部多糖,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应用价值。在对提取条件中的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考察后,最终确定了茎部和叶部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单糖组成 DPPH自由基 多糖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
6
作者 李渊涛 石贵阳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周景文 李由然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4,共9页
β-胡萝卜素属于多烯烃类,是水果和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能够预防并减轻心脏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胞质乙酰辅酶A是β-胡萝卜素合成的重要前体,如何提高胞质... β-胡萝卜素属于多烯烃类,是水果和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能够预防并减轻心脏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胞质乙酰辅酶A是β-胡萝卜素合成的重要前体,如何提高胞质乙酰辅酶A的含量是高效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该研究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来源的ATP-柠檬酸裂解酶基因(ATP-citrate lyase,ACL)转化出发菌株ZS20,同时过表达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自身CAB 1基因,从而增加胞质乙酰辅酶A含量,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菌株L5的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33.3 mg/L,是出发菌株的2.1倍。在此基础上,菌株L5回补缺陷的腺嘌呤、赖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合成关键基因得到菌株L11,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为378.1 mg/L。经发酵罐发酵优化后,产量提高到115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Β-胡萝卜素 乙酰辅酶A ATP-柠檬酸裂解酶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地衣芽孢杆菌全细胞转化法制备D-阿洛酮糖
7
作者 魏雨 李由然 石贵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共9页
该研究首次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溶纤瘤胃杆菌H10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 DPE),开拓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法又一新的表达载体途径。首先,选取不同启动子介导表达该酶,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重组菌BL1进行... 该研究首次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溶纤瘤胃杆菌H10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 DPE),开拓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法又一新的表达载体途径。首先,选取不同启动子介导表达该酶,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重组菌BL1进行全细胞转化条件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利用优化后的重组菌全细胞转化条件,65℃、反应体系细胞OD_(600)值为2、反应10 min、底物D-果糖100 g/L探索出发酵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75 g/L、初始pH 7.5、37℃,最终利用全细胞转化方法,65℃、500 g/L D-果糖、反应体系细胞OD_(600)值为30、反应20 min,转化率达30.3%,D-阿洛酮糖产量可达120 g/L,单位酶活力达到33.3 U/mL。采用分4次添加与果糖摩尔质量比为0.4的硼酸至反应体系中的方法,将转化率提高至69.8%。该研究为工业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地衣芽孢杆菌 全细胞转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异源表达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复制原点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功能鉴定及理性设计
8
作者 张高阳 李由然 +1 位作者 肖丰旭 石贵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共8页
食品安全级工业微生物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与模式微生物相比,严重缺乏质粒载体等合成生物学标准化遗传工具,导致其研究与应用受到限制。该研究首先建立了质粒特性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评价方法,由此鉴定获得了高效复制... 食品安全级工业微生物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与模式微生物相比,严重缺乏质粒载体等合成生物学标准化遗传工具,导致其研究与应用受到限制。该研究首先建立了质粒特性在地衣芽孢杆菌中的评价方法,由此鉴定获得了高效复制原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复制原点中茎环结构影响质粒拷贝数和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并理性设计了系列人工复制原点。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复制原点ORIT5拷贝数是pHY300内源复制原点的2.15倍(达到40.2),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3′端增加1个motif为TCCGCC茎环的人工复制原点pT1,拷贝数进一步提升至62.2,稳定性提高36%。以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为报告蛋白,携带pT1复制原点的重组菌发酵最高酶活力达到8726.7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9%。人工复制原点的开发与应用为地衣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原点 地衣芽孢杆菌 茎环 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糟液的全回流技术
9
作者 石贵阳 陶飞 +2 位作者 蔡宇杰 徐柔 章克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71,共3页
酒精生产会产生大量的酒糟废液,若不适当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文中将细菌酒精发酵废液经过过滤后,代替拌料用水,循环用于酒精生产。回流发酵进行了8批,酒精产量没有降低,体积分数稳定在7.3%左右。发酵液残糖和最终pH也趋于... 酒精生产会产生大量的酒糟废液,若不适当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文中将细菌酒精发酵废液经过过滤后,代替拌料用水,循环用于酒精生产。回流发酵进行了8批,酒精产量没有降低,体积分数稳定在7.3%左右。发酵液残糖和最终pH也趋于稳定,分别在1.5g/L和4.0上下波动。相对于酵母酒糟回流技术,细菌酒糟回流技术所需的处理过程更简单。而且在回流中,不需要每次都添加氮源,这样可以减少发酵有害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实现酒糟滤液全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酵单胞菌 酒精 发酵糟液 全回流技术 循环利用 氮源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液全回流在细菌酒精连续发酵中的试验
10
作者 石贵阳 陶飞 +4 位作者 蔡宇杰 张梁 方亚叶 徐柔 章克昌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用酒精滤液代替原来的工艺用水进行细菌酒精连续发酵试验的可行性;建立了单级无回流连续发酵系统,在稀释率为0.35h-1时,酒精产量为64.0g/L,发酵强度达到22.4g/(L·h);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0.5,1.0,稀释率为0.3,0.35,0.4h-1时,... 研究了用酒精滤液代替原来的工艺用水进行细菌酒精连续发酵试验的可行性;建立了单级无回流连续发酵系统,在稀释率为0.35h-1时,酒精产量为64.0g/L,发酵强度达到22.4g/(L·h);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0.5,1.0,稀释率为0.3,0.35,0.4h-1时,滤液回流对连续发酵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一定时间的酒糟滤液全回流的连续回流发酵是可行的,但最大稀释率不宜大于0.35h-1,此时连续发酵的生产强度为22.1g/(L·h),酒精产量为63.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生产 连续发酵 酒糟滤液回流 运动发酵单胞菌 固定化细胞 自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蔡宇杰 丁彦蕊 +3 位作者 张大兵 戴军 石贵阳 须文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现代化分离技术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同时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在石油化工、糖醇分离、手性化合物及其他方面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 发展史 工作原理 石油化工 糖醇 手性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α-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刘洋 沈微 +1 位作者 石贵阳 王正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3-377,共5页
通过盐析、DEAE-FF和Superdex-75,对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23产生的α-淀粉酶进行了纯化,得到电泳纯的α-淀粉酶,纯化倍数为29.61,活力回收率为20.06%。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58kD。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 通过盐析、DEAE-FF和Superdex-75,对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23产生的α-淀粉酶进行了纯化,得到电泳纯的α-淀粉酶,纯化倍数为29.61,活力回收率为20.06%。用SDS-PAGE测得该酶的分子量为58kD。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值为6.0。纯酶液在pH7.0~10.0缓冲液中室温放置24h,可保持80%以上活力。55℃保温15min,基本丧失活力,添加10mmol/L的Ca2+能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Ca2+、Mg2+和Co2+具有激活该酶活性的作用,EDTA抑制酶的活性。60℃,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的Km,Vmax,分别为4.33g/L、1.19g/L·min。薄层层析结果表明该酶水解淀粉生成糊精和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Α-淀粉酶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宝 陈坚 +6 位作者 孙福新 庞海强 李由然 张梁 丁重阳 顾正华 石贵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1-256,共6页
柠檬酸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重要有机酸,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伴随着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但工艺鲜有创新;文中首先介绍了柠檬酸生产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柠檬酸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重要有机酸,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伴随着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发酵法生产柠檬酸起步较早,但工艺鲜有创新;文中首先介绍了柠檬酸生产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以产业化的视角,纵观柠檬酸生产全过程分析限制柠檬酸快速增长的瓶颈,着重提出了实现柠檬酸高效生产与清洁生产相统一的主要策略,为实现柠檬酸高效绿色制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同步糖化发酵 多糖分子量分布 连续发酵 废水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玉米浓醪发酵酒精醪液中的纤维二糖和蜜二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梁 陈蕴 +1 位作者 石贵阳 章克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浓醪发酵酒精醪液中的纤维二糖和蜜二糖.在分析过程中,对氨基分析柱和碳水化合物分析柱的分离效果、回收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得出碳水化合物分析柱的分析效果比较好,从而初步建立了定性定量分析浓醪发酵酒...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析浓醪发酵酒精醪液中的纤维二糖和蜜二糖.在分析过程中,对氨基分析柱和碳水化合物分析柱的分离效果、回收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得出碳水化合物分析柱的分析效果比较好,从而初步建立了定性定量分析浓醪发酵酒精糟液中纤维二糖和蜜二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二糖 发酵酒精 HPLC法 醪液 碳水化合物 玉米 测定 色谱分析方法 定性定量分析 分析柱 分析过程 高效液相 分离效果 效果比较 酒精糟液 浓醪发酵 对氨基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产凝乳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丁明亮 欧阳安然 +4 位作者 王望斐 顾正华 丁重阳 张梁 石贵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态发酵产凝乳酶(milking-clotting enzyme,MCE)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16.2g/L,在50... 为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液态发酵产凝乳酶(milking-clotting enzyme,MCE)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16.2g/L,在500mL三角瓶中装53.3mL料液,接种量为体积分数0.130%,发酵时间120.43h,预测酶活力为1097.30SU/mL,经实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发酵产凝乳酶的酶活力为(1129.05±74.55)SU/mL,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枯草芽孢杆菌 液态发酵 响应曲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中药对灵芝液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媛 丁重阳 +1 位作者 章克昌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观察中药对灵芝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灵芝酸的影响。结果证明金银花、淡豆豉、淡竹叶、连翘和甘草的添加对灵芝菌的生长及发酵液中灵芝酸的产生均有一定促进作用;薄荷、芦根对灵芝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发酵液中灵芝酸的产生。
关键词 灵芝 中药 发酵 灵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氏木霉利用麦糟生产纤维素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礼星 石贵阳 +1 位作者 徐柔 章克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5,共3页
利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ei),以啤酒厂的废糟为原料,添加适量麸皮和稻草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采用固体种曲混合接种,在48h翻曲,经144h发酵后FPA酶活达到357U/g。以补加3%麸皮的酒糟水... 利用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sei),以啤酒厂的废糟为原料,添加适量麸皮和稻草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采用固体种曲混合接种,在48h翻曲,经144h发酵后FPA酶活达到357U/g。以补加3%麸皮的酒糟水为培养基,调起始pH6.5培养92h的液体种子接种,FPA酶活为178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固态发酵 纤维 素酶 麦糟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点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木糖醇母液 被引量:6
18
作者 蔡宇杰 丁彦蕊 +2 位作者 张大兵 石贵阳 须文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模拟移动床色谱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中将归一化的生产强度取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纯度的n次方作为罚函数。运算过程中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适度值由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稳态模型求得。为了保证遗传算... 开发了一种基于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模拟移动床色谱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中将归一化的生产强度取最大值作为目标函数,同时将纯度的n次方作为罚函数。运算过程中浮点编码遗传算法的适度值由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稳态模型求得。为了保证遗传算法每一代的个体均满足模拟移动床色谱本身的约束条件,算术杂交和完全非均匀变异被用作演化算子。采用该算法很容易得到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过程中非线性条件下的最优条件。这种优化算法被应用于木糖醇母液的模拟移动床色谱,结果表明当罚函数指数n值由小到大变化时,可以得到产品纯度由低到高的最优分离条件。进一步比较了当n值为20时的实验值与仿真值后发现,实验结果与仿真值相吻合,木糖和木糖醇的纯度分别达到99 51%和99 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点编码 遗传算法 优化 模拟 移动床 色谱分离 木糖醇母液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粉对灵芝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静静 丁重阳 +2 位作者 顾正华 张梁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研究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中,玉米粉对灵芝菌体形态和胞外多糖产量、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随着玉米粉质量分数增加,灵芝菌球直径逐渐减小,中小型(S型和M型)菌球利于灵芝多糖生产;对不同质量分数玉米粉发酵获得的多糖... 研究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中,玉米粉对灵芝菌体形态和胞外多糖产量、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随着玉米粉质量分数增加,灵芝菌球直径逐渐减小,中小型(S型和M型)菌球利于灵芝多糖生产;对不同质量分数玉米粉发酵获得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及单糖组成比较,结果显示,玉米粉对灵芝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影响,但对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比例有很大影响,添加玉米粉发酵获得的灵芝多糖中含有阿拉伯糖和木糖,但是岩藻糖和甘露糖的比例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胞外多糖 玉米粉 菌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洪康 李由然 +4 位作者 李赢 顾正华 丁重阳 石贵阳 张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0 g/L、豆粕粉30 g/L、麸皮10 g/L、Na2HPO44 g/L、K2HPO40.3 g/L。摇床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250 r/min、接种量体积分... 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0 g/L、豆粕粉30 g/L、麸皮10 g/L、Na2HPO44 g/L、K2HPO40.3 g/L。摇床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25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6%,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达到6 082.7 U/m L,发酵强度为56 U/(m L·h)。在15 L发酵罐进行了初步验证,通过流加甘油分批发酵,在第25h酶活达到最大值,为11 871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