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水改性共聚酯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蓉 俞建勇 +2 位作者 王学利 石禄丹 曾正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895,902,共8页
采用2,2-二甲基-1,3-丙二醇(NPG)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对阳离子染色聚酯(CDP)进行共聚改性,分别合成了新的共聚酯(NCDP和ENCDP),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单体大部分嵌入了CDP分子链中;共聚酯的熔点随着改性单体... 采用2,2-二甲基-1,3-丙二醇(NPG)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对阳离子染色聚酯(CDP)进行共聚改性,分别合成了新的共聚酯(NCDP和ENCDP),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单体大部分嵌入了CDP分子链中;共聚酯的熔点随着改性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PEG 2 000参与反应的程度更高且含有比PEG 200更多醚键所致;共聚酯的结晶度也与熔点有着一样的变化规律,但是其结晶结构并没有变化;改性单体对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共聚改性大大改善了共聚酯的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二甲基-1 3-丙二醇 聚乙二醇 亲水改性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细旦涤纶POY质量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学利 江建明 石禄丹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57,共5页
利用强伸仪、条干仪、电子显微镜、HDK等测试仪器对国内著名厂家生产的细旦涤纶POY质量进行了分析,并以台湾南亚公司的细旦涤纶POY为标杆,指出了各家产品与南亚的差距。
关键词 细旦涤纶POY 质量 条干均匀度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短纤维装备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禄丹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ASIA+CITME2008)于7月27—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涤纶短纤维装备制造企业都参加了展览。从本次展览...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ITMAASIA+CITME2008)于7月27—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涤纶短纤维装备制造企业都参加了展览。从本次展览会上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在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的成套设备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企业 涤纶短纤维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ITMA 成套设备 技术垄断 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聚酰胺56低聚物改性聚酯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腾飞 石禄丹 +3 位作者 胡红梅 王宇 王学利 俞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为改善聚酯(PET)的亲水性,采用生物基聚酰胺56低聚物(LPA56)对聚酯进行共聚改性制备新型聚酰胺酯共聚物。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新型聚酰胺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 为改善聚酯(PET)的亲水性,采用生物基聚酰胺56低聚物(LPA56)对聚酯进行共聚改性制备新型聚酰胺酯共聚物。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新型聚酰胺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聚酰胺酯共聚物兼具酯类和酰胺类特征官能团振动峰,且LPA56的反应率达到80%以上;共聚物的晶型和聚酯晶型相同,但其结晶度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逐渐降低,但其对共聚物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LPA56时,共聚物的静态接触角从91.5°降低至70.3°;改性后PET纤维的回潮率是改性前的265%,并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56 聚酰胺酯 改性聚酯 结晶性能 亲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共聚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圆圆 马晓飞 +5 位作者 胡红梅 吕媛媛 郝克倩 石禄丹 俞建勇 王学利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2,37,共9页
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聚,分别采用酯交换前后两种工艺路线成功制备两个系列GO改性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GO改性共聚酯纤维,对GO改性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及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 采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改性单体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聚,分别采用酯交换前后两种工艺路线成功制备两个系列GO改性共聚酯,并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出GO改性共聚酯纤维,对GO改性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及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并与PET及PET纤维做比较。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初步判定PET大分子链被成功引入到GO片上,热重分析(TGA)证实有50%(质量分数)以上的PET成功被引入到GO片上;DSC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较PET聚酯低;WAXD测试表明GO改性共聚酯的结晶度随着GO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初始模量较PET纤维大幅度降低,柔软性得到较好的改善。GO改性共聚酯纤维的体积比电阻大幅度降低,抗静电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酯 共聚 纤维改性 抗静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