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和长期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草甸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系数的影响
1
作者 李一凡 石碧婉 +4 位作者 杨志颖 高文静 马田 朱剑霄 贺金生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3-904,共12页
微生物残体积累系数(NAC)是单位微生物生物量积累的微生物残体量,可用来指征微生物残体的积累效率,然而青藏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NAC对短期和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藏高原草甸氮磷添加1年(短期)和10年(长期)后的土壤为研... 微生物残体积累系数(NAC)是单位微生物生物量积累的微生物残体量,可用来指征微生物残体的积累效率,然而青藏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的土壤NAC对短期和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藏高原草甸氮磷添加1年(短期)和10年(长期)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量化了土壤微生物残体碳(MN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并估算了短期和长期养分添加后的NAC,同时综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植物生物量等环境因子,分析了NAC的主要调控因素。结果显示,短期养分添加后0~10 cm和20~30 cm土层的NAC分别为31.33和38.12,不同氮磷添加处理对NAC无显著影响(P>0.05);长期养分添加后0~10 cm和20~30 cm土层的NAC分别为14.46和17.49,氮磷添加显著降低了20~30 cm土层的NAC(P<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H是影响NAC的主要因素,长期氮磷添加导致土壤pH降低,从而降低了NAC。本研究探讨了NAC对氮磷添加的差异响应及影响因素,为理解氮磷沉降增加背景下微生物介导的碳积累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残体积累系数 氮磷添加 PH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和有机碳分子组成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和微生物碳积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石碧婉 高文静 +1 位作者 杨志颖 马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7,共13页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积累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相对变化会对土壤碳平衡造成直接影响。明确SOC矿化和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土壤质地不同的森林和草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 土壤有机碳(SOC)的矿化和积累是土壤碳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相对变化会对土壤碳平衡造成直接影响。明确SOC矿化和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土壤碳循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土壤质地不同的森林和草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借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木质素酚类、氨基糖及氨基糖的δ^(13)C值等分析,探讨影响SOC矿化潜力和微生物碳积累效率(CAE)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微生物来源碳的相对比例越高,SOC矿化潜力越低;土壤粘粒含量较高会通过直接抑制微生物活性和形成稳定的有机-矿物态结合物降低SOC的矿化潜力;此外,较高的粘粒含量还会降低微生物周转,抑制微生物残体的连续累积,进而降低CAE。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土壤质地和SOC组成对SOC矿化和CAE的重要影响,为厘清土壤碳动态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理解土壤碳库收支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葡萄糖添加 黏粒含量 微生物胞外酶 微生物残体 矿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田共生杂草小蓟的种群特征分析
3
作者 林钰 尚庆贺 +2 位作者 石碧婉 赵远 赵威 《江西农业》 2018年第14期23-24,共2页
以植物繁殖策略与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对冬小麦田中优势杂草小蓟的种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洛阳市冬小麦田中的小蓟种群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具有大而稳定的土壤种子库和较高繁殖分配比例。小蓟在时间生态位、水平生态位和垂直生态... 以植物繁殖策略与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对冬小麦田中优势杂草小蓟的种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洛阳市冬小麦田中的小蓟种群呈明显的集群分布,具有大而稳定的土壤种子库和较高繁殖分配比例。小蓟在时间生态位、水平生态位和垂直生态位3个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宽度均表现出较强的资源利用潜力和适应能力,与冬小麦相比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对冬小麦种群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建议在冬小麦苗期(3叶或4叶期)对小蓟及时进行人工拔除或喷洒除草剂,控制小蓟幼苗的生长。本研究可为冬小麦田中杂草小蓟的生态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蓟 种群特征 生态位宽度 防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冬小麦种植密度对小蓟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林钰 尚庆贺 +2 位作者 石碧婉 赵远 赵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9期19-20,22,共3页
使用农艺措施调控农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是生态控草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明确冬小麦种植密度对田间恶性杂草小蓟生长的影响,将冬小麦种植密度分别设置为0、40、80、120、160株/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样方内小蓟... 使用农艺措施调控农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是生态控草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明确冬小麦种植密度对田间恶性杂草小蓟生长的影响,将冬小麦种植密度分别设置为0、40、80、120、160株/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种植密度的增加,样方内小蓟的发生量依次为20、21、17、12、11株/m^2,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小蓟与冬小麦的株高比值、叶面积比值也显著降低。由此得出,通过增加冬小麦的种植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蓟的发生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蓟 种植密度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