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道几何形状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琼林 程温莹 +2 位作者 杨荩 郑建中 邹正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132,共2页
我国边坡治理中,对于马道的设计基本都是"一平到底",与边坡周边生态环境不是很谐调,给边坡的生态修复带来难度并且治理后的景观效果及水土保持不够理想。针对马道几何形状单一,提出探索是:在技术难度不大,或者关键的地段采取... 我国边坡治理中,对于马道的设计基本都是"一平到底",与边坡周边生态环境不是很谐调,给边坡的生态修复带来难度并且治理后的景观效果及水土保持不够理想。针对马道几何形状单一,提出探索是:在技术难度不大,或者关键的地段采取平直马道、斜马道、弧形马道或者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景观再造和植被修复,使得道路沿线更加和谐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马道 水土保持 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琼林 《工程与建设》 2014年第2期158-159,216,共3页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目前还未获得足够重视,对规划设置避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及设施配套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的意义,并结合人体特征,摸索理想状态下校园防灾避难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指标,...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目前还未获得足够重视,对规划设置避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及设施配套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的意义,并结合人体特征,摸索理想状态下校园防灾避难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指标,望能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选取及相应指标提供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避难场所 人均有效避难面积 校园 临时避难场所 中长期避难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琼林 《工程与建设》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编制理论与手段均处于摸索阶段。文章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目标,研究并制定了工作流程,构建了"应急指挥、避难场所、防灾保障"三大系统,并就主要技术方法及规划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望...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编制理论与手段均处于摸索阶段。文章针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目标,研究并制定了工作流程,构建了"应急指挥、避难场所、防灾保障"三大系统,并就主要技术方法及规划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望能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灾害防救体系 风险评估 应急指挥中心 避难场所 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国永 叶盛军 +3 位作者 冯建松 石琼林 冯旭光 王佳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5,115,共4页
水平井是冀东南堡陆地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构造因素、井身轨迹、生产制度和外来入井液是引起水平井含水率非正常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预测、产出流体的分析以... 水平井是冀东南堡陆地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构造因素、井身轨迹、生产制度和外来入井液是引起水平井含水率非正常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预测、产出流体的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的主要机理包括: 膨胀原油体积、对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对轻烃的萃取作用。基于优化的工艺设计方案,确定了单井注入量、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等参数。32井次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产油量由吞吐前的52t/d上升到吞吐后的271t/d,是原来的5.2倍,综合含水率由吞吐前的96.9%降至吞吐后的53.4%,控水增油效果显著。二氧化碳对橡胶的腐蚀性较强,合适的举升方式为抽油泵,井口至井下500m内应尽量避免安装对温度敏感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水平井 二氧化碳吞吐 最小混相压力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怀珠 郑家朋 +2 位作者 石琼林 覃孝平 杨小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6,91,共4页
水平井是冀东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随着水平井的持续开发,含水快速上升,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采用CO_2吞吐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和产能,降低含水上升速率。为优化CO_2吞吐的注采参数、提高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矿场岩屑设... 水平井是冀东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随着水平井的持续开发,含水快速上升,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采用CO_2吞吐可进一步提高增油效果和产能,降低含水上升速率。为优化CO_2吞吐的注采参数、提高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矿场岩屑设计制作了CO_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尺寸30 cm×30 cm×12 cm,水测渗透率1.160μm^2,孔隙度31%),使用该模型开展了注入量、焖井时间等注采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CO_2吞吐增油效果明显,采收率较衰竭开采增加幅度为1.97%~9.47%,换油率为1.14~3.62 m^3/m^3;为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宜采用的CO_2吞吐注采参数为:注入量0.3~0.4 PV、焖井时间12~15 h、注入速率4~6 mL/min、采液速率480~600 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水平井 三维物理模型 CO2吞吐 焖井时间 注入速率 采液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电池建模与状态估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卓昊 杨添强 +1 位作者 石琼林 蒋凯 《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第2期140-161,共22页
储能电池具有能够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应对电力需求峰谷等优势,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从而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目前市场主流的储能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特性,同时新型储能电池也在蓬勃发... 储能电池具有能够平滑可再生能源输出,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应对电力需求峰谷等优势,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从而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目前市场主流的储能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比能特性,同时新型储能电池也在蓬勃发展,其中全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的优势,液态金属电池具有超长循环寿命,在电力储能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储能电池的建模和状态估计对提高储能电池系统性能,确保其安全性以及优化维护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文中对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和液态金属电池的建模和状态估计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储能电池状态估计的整体框架,对基于实验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进行整体介绍,并对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和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进行概括;然后,从原理出发,分别总结了不同储能电池体系的内部工作过程、模型构建、状态估计与电池管理过程;最后,对不同储能电池体系的主要工作特性进行横向对比和总结,旨在为储能电池选择和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全钒液流电池 液态金属电池 电池管理系统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A-HBA三元共聚物调堵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聂坤 陈东 +3 位作者 石琼林 杨小亮 李翠霞 覃孝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35-2240,共6页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六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AM-AA-HBA三元共聚物调堵剂。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对该三元共聚物调堵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调堵剂的抗剪切强度、膨胀倍数、耐盐性能、稳定性能、悬浮性...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六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AM-AA-HBA三元共聚物调堵剂。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对该三元共聚物调堵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调堵剂的抗剪切强度、膨胀倍数、耐盐性能、稳定性能、悬浮性能和封堵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AM-AA-MA调堵剂相比,在地层水中以及相同质量浓度氯化钠溶液中,AM-AA-HBA调堵剂均具有更高的膨胀倍数。AM-AA-HBA调堵剂吸水膨胀后,在质量浓度为0.2%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悬浮性能。调堵剂水膨体在65℃下放置70天后,膨胀倍数未出现明显变化;AM-AA-HBA调堵剂的抗剪切强度保留率为94.5%,AM-AA-MA调堵剂的抗剪切强度保留率为93.8%。AM-AA-HBA调堵剂具有更强的封堵能力,在填砂管驱替实验中注入压力能够升高至0.9MPa,较AM-AA-MA调堵剂高0.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颗粒 调堵剂 膨胀倍数 封堵能力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覃孝平 朱盛 +4 位作者 李跃 石琼林 彭通 王倩雯 尚建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03-2510,共8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疏水单体二甲基十八烷基烯丙基氯化铵(DMCAAC-18)和骨架单体(M_(1.0))为主要原料,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超支化疏水缔合聚合物(B-P-HPAM)。B-P-HPAM的合成条件是:单体总质量浓度为25%、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等对B-P-HP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B-P-HPAM的增粘性、抗剪切性、耐温性能以及耐盐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65℃下用注入水配制的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明显高于相同浓度普通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在经过20000r/min的机械剪切30s后,2000mg/L的B-P-HPAM溶液的粘度保留率比相同浓度HPAM溶液高30%(90%vs 60%)。在相同实验条件下,HPAM、B-P-HPAM提高的采收率分别为9.6%、16.6%,B-P-HPAM表现出良好的驱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两亲聚合物 增粘性 抗剪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测验题设计思路
9
作者 石琼林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小学 题型 学生 学习目标 小学 语文 测验题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