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山之石——音乐社会学视阈下的声乐教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石春轩子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声乐教学与社会学之间互渗交流趋势渐浓,文章从"社会生产"、"社会角色"、"社会互动"三个论域出发,剖析了社会学在构建多样性、多元化、交互性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并试图阐扬音乐社会学这... 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声乐教学与社会学之间互渗交流趋势渐浓,文章从"社会生产"、"社会角色"、"社会互动"三个论域出发,剖析了社会学在构建多样性、多元化、交互性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并试图阐扬音乐社会学这一"他山之石"为声乐教学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社会学 声乐教学 社会生产 社会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2003—2013)蒙古民歌演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春轩子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蒙古民歌,是我国各族民歌中极具代表的艺术种类,她在蒙古文化中也占重要位置。蒙古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从远古到现当代,反映的是蒙古人民最真实生活状态。对蒙古民歌,很多分类,并基本按照传布之地区、年代、歌词语义等类别区分,如:... 蒙古民歌,是我国各族民歌中极具代表的艺术种类,她在蒙古文化中也占重要位置。蒙古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从远古到现当代,反映的是蒙古人民最真实生活状态。对蒙古民歌,很多分类,并基本按照传布之地区、年代、歌词语义等类别区分,如:宫日格玛提出:蒙古族民歌音乐分类可有三种角度:一、其节拍形式,有长、短调歌;二、按声部的形式划分,分别为“单旋律歌曲”和“二声部歌曲(潮尔)”;三、按体裁可分为宴歌、小调、舞歌、劳动歌、猜拳歌、儿童歌、宗教歌等七类1。从不同的分类可以看出,对蒙族民歌演唱的研究对象有多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演唱 蒙古文化 艺术种类 生活状态 民歌音乐 现当代 分类 蒙古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艾伦·洛马克斯《歌唱测定体系》引发的思考
3
作者 石春轩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8-259,共2页
艾伦·洛马克斯的《歌唱测定体系》,是针对"西方以外"族群歌唱风格的测验法,包括地域特征、人之性格、独特的歌唱方式、文化物质观念、族群意念等因素的全面测定。文章从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对民歌艺术风格的内... 艾伦·洛马克斯的《歌唱测定体系》,是针对"西方以外"族群歌唱风格的测验法,包括地域特征、人之性格、独特的歌唱方式、文化物质观念、族群意念等因素的全面测定。文章从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诸多因素,对民歌艺术风格的内涵、价值及应需进行的必要改进作了探讨,并提出创建于中国独特民族歌唱风格测定体系的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艺术作品 洛氏体系 民歌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布依族民歌音乐形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石春轩子 《当代音乐》 2020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布依族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布依族民歌风格古朴典雅、歌曲种类繁多,并且拥有极为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尤其是20世纪以来,伴随政治格局的稳定,国家在场的支持,使布依族民歌重新焕发新生.本文以20世纪... 布依族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布依族民歌风格古朴典雅、歌曲种类繁多,并且拥有极为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尤其是20世纪以来,伴随政治格局的稳定,国家在场的支持,使布依族民歌重新焕发新生.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布依族民歌为主体,从音乐形态研究入手探究其发展特点,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关借鉴与启示,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发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民歌 音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册亨布依戏流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春轩子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5,152,共5页
册亨布依戏发源于贵州西南,是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孕育出的珍贵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通过对其流变的时空关系、传承脉络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周边文化区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其所蕴藏的独特艺术规律,能够为少数民族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 册亨布依戏发源于贵州西南,是在浓郁的民族氛围中孕育出的珍贵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通过对其流变的时空关系、传承脉络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周边文化区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其所蕴藏的独特艺术规律,能够为少数民族戏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贵州 黔西南 册亨 布依戏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马头琴与四胡乐器制作工艺创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亮 石春轩子 樊凤龙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7-33,共7页
马头琴和四胡是中国蒙古族特有的乐器,经历数百年与蒙古族相生相伴的发展,两种乐器凝聚并积淀了蒙古族审美文化的深层意蕴。伴随着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发展,新时期的马头琴和四胡为了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逐渐在形态、制作工艺和演奏... 马头琴和四胡是中国蒙古族特有的乐器,经历数百年与蒙古族相生相伴的发展,两种乐器凝聚并积淀了蒙古族审美文化的深层意蕴。伴随着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的发展,新时期的马头琴和四胡为了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逐渐在形态、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上发生了较大改变。研究马头琴、四胡两种乐器制作工艺的历史演变与改良现状,提出其乐器制作工艺具体的创新方案,以点带面,为其他民族乐器的制作与改良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琴 四胡 制作工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