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4
1
作者 石敏先 黄志雄 +1 位作者 郦亚铭 杨国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合成了CTBN/EP预聚物,FT-IR分析表明,在反应中EP的环氧基开环后与CTBN的羧基反应生成了酯键。研究了CTBN/EP/聚醚胺(PEA)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TBN含量的增大,其弯曲强度、... 用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合成了CTBN/EP预聚物,FT-IR分析表明,在反应中EP的环氧基开环后与CTBN的羧基反应生成了酯键。研究了CTBN/EP/聚醚胺(PEA)体系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TBN含量的增大,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增大,说明CTBN通过化学预聚改性的EP具有良好的韧性。SEM分析表明,固化过程中析出了橡胶相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 预聚物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石敏先 黄志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9,共4页
吸波材料的研究对军用和民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新型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碳化硅/碳纤维、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碳纳米管、纳米铁吸波材料和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的研究状况。其中,纤维型吸波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已逐渐被... 吸波材料的研究对军用和民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新型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碳化硅/碳纤维、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碳纳米管、纳米铁吸波材料和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的研究状况。其中,纤维型吸波材料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已逐渐被当作结构材料研究和应用;纳米吸波材料在许多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优异性能,具有宽频带、兼容性好、质量轻的特点;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和较低的密度,使得其成为一类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型吸波材料。但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中填料含量过高、掺杂剂稳定性差、结构均匀性差、加工工艺复杂等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碳纤维 纳米吸波材料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粒径对PMN/EP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敏先 黄志雄 何慧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89,93,共4页
以压电陶瓷铌镁锆钛酸铅(PMN)为功能相、环氧树脂(EP)为基体,采用树脂浇注成型方法制备了PMN/EP复合材料,研究了陶瓷粒径大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用大颗粒的粉料B(74μm~100μm)制备的复合材料中PMN颗... 以压电陶瓷铌镁锆钛酸铅(PMN)为功能相、环氧树脂(EP)为基体,采用树脂浇注成型方法制备了PMN/EP复合材料,研究了陶瓷粒径大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用大颗粒的粉料B(74μm~100μm)制备的复合材料中PMN颗粒之间出现"头碰头"或"肩并肩"的连接方式;而用粒径较小的粉料E(7μm~35μm)制备的复合材料,大部分以0-3型结构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力学分析表明,随粒径的减小,PMN/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增大。随陶瓷颗粒粒径减小,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最大值tanδmax增大;粉料E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损耗因子,其tanδmax最大为0.724;随陶瓷颗粒继续减小,tanδmax有所降低,但阻尼温域拓宽,损耗面积TA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镁锆钛酸铅 环氧树脂 陶瓷粒径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11
4
作者 冀林仙 石敏先 +1 位作者 隆泉 郑保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9-110,共2页
以水为介质,脲醛树脂为壁材,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拟除虫菊酯微胶囊,详细讨论了反应体系 pH 值、系统调节剂及分散剂和反应体系浓度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作用机理。
关键词 树脂微胶囊 制备 反应体系 拟除虫菊酯 原位聚合法 脲醛树脂 作用机理 PH值 分散剂 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芳热致性液晶高分子/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传吉 黄志雄 石敏先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5,共5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玻纤为增强共聚组分,采用原位熔融缩聚的方法,一步混合直接投料聚合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用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 以对羟基苯甲酸(HBA)、4,4′-联苯二酚(HB)、1,3-二溴丙烷(DP)、对苯二甲酸(TA)为共聚物单体,玻纤为增强共聚组分,采用原位熔融缩聚的方法,一步混合直接投料聚合出全芳香族液晶共聚酯/玻纤原位复合材料。用核磁共振(1HNMR)、差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热性能和液晶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所得的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向列性热致液晶的特性,取代基的引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点,而取代基链长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熔点。玻纤的加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在TLCP的基体中,玻纤拥有良好的取向性,同时TLCP也有自纤化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芳香共聚酯 热致性液晶 原位复合 玻纤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