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10
1
作者 米彩峰 石惠丽 +2 位作者 李富贤 乔博灵 王长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3-45,共3页
从伞型科当归属植物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及根茎中又分得4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Ⅰ,异氧化前胡内酯Ⅱ,Pabulenol Ⅲ,Phellopterin Ⅳ。
关键词 拐芹 化学成分 药用植物 伞形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网在黑鲷与日本对虾混养池中的使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春 蒋万钊 +1 位作者 石惠丽 刘志国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在虾池中混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特在虾池中设置环形网。在环形网内养殖黑鲷,并设置集鱼网箱以驱赶的方式将黑鲷集中捕捞;在环形网外边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移植藻钩虾(Amphithoe japonica)、拟沼螺(Assimin... 为在虾池中混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特在虾池中设置环形网。在环形网内养殖黑鲷,并设置集鱼网箱以驱赶的方式将黑鲷集中捕捞;在环形网外边养殖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通过移植藻钩虾(Amphithoe japonica)、拟沼螺(Assiminea sp.)等为对虾提供生物饵料。在2 hm2的虾池中养殖黑鲷产量4 330 kg,捕捞成活率100%,对虾产量为1 100 kg,获利6万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网 黑鲷 日本对虾 混养 生物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混养技术之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形网养殖黑鲷与日本对虾技术小结
3
作者 刘艳春 张士华 +2 位作者 蒋万钊 苑春亭 石惠丽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4-57,共4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数万公顷的海水虾池需要进行品种结构调整,2006年,我们在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试验基地的虾池中进行了黑鲷与13本对虾混养试验,仅黑鲷养殖取得了成功,但对虾没有产量,同时黑鲷在捕捞的过程中由于损伤严重,捕捞... 黄河三角洲地区有数万公顷的海水虾池需要进行品种结构调整,2006年,我们在东营市海洋与水产研究所试验基地的虾池中进行了黑鲷与13本对虾混养试验,仅黑鲷养殖取得了成功,但对虾没有产量,同时黑鲷在捕捞的过程中由于损伤严重,捕捞后暂养1天死亡率超过10%,20天死亡率接近50%。经过分析认为是如下原因所致:一是池塘面积(70亩)过大,导致收捕时黑鲷起捕率低、拉网和收捕时黑鲷互相碰撞扎伤严重;二是虾池淤泥较多,多次拉网使得黑鲷口腔和鳃内呛泥,造成窒息;三是由于拉网次数过多黑鲷受到惊吓,体力受损、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对虾没有产量的原因是被黑鲷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地区 日本对虾 黑鲷 养殖 环形网 技术 品种结构调整 水产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