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地区花生田害虫发生动态分析
1
作者 赵健 矫岩林 +3 位作者 袁堂玉 石德杨 夏德君 曹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11-113,118,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和发生动态,2017—2020年,利用色板诱集法对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间害虫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台地区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群主要有西花蓟马、花生蚜虫、叶蝉、潜蝇、虻科。西花蓟马...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和发生动态,2017—2020年,利用色板诱集法对山东烟台地区花生田间害虫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烟台地区花生田地上害虫优势种群主要有西花蓟马、花生蚜虫、叶蝉、潜蝇、虻科。西花蓟马多暴发于7、8月,虫口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日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与平均气温、平均地温呈显著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降雨、风速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要害虫 西花蓟马 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娜 张志伟 +1 位作者 李艳红 石德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130-132,共3页
以玉米登海605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秸秆和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玉米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测算夏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氮磷钾全量施... 以玉米登海605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秸秆和籽粒中氮磷钾含量、玉米产量及经济系数的影响,测算夏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氮磷钾全量施肥提高了夏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及籽粒和秸秆养分吸收量。夏玉米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2.96%、14.25%、41.67%,综合肥料利用率为40.34%,玉米经济系数为0.47~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高残留氮条件下施氮对夏玉米氮素平衡、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石德杨 张海艳 董树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4,共8页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 土壤残留氮是不容忽视的土壤氮素资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残留氮下不同施氮量(0、80、160、240和320 kg/hm2)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夏玉米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各施氮处理土壤硝态氮在0—60 cm土层含量最高,在0—180 cm剖面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施氮处理夏玉米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高达37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无机氮残留和氮表观损失显著增加。作物吸氮量、氮表观损失量与总氮输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总氮输入量每增加1 kg作物吸氮量增加0.156 kg,而表观损失量增加0.369 kg,是作物吸氮量的2.4倍。高残留氮土壤应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免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夏玉米籽粒吸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氮收获指数呈降低的趋势。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利用率在施氮量80 kg/hm2时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降低;增施氮肥能降低高残留氮土壤中氮肥的增产效果和利用率。综合考虑产量、氮素利用和环境效应,N 80 kg/hm2是氮素高残留土壤上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残留氮 施氮量 氮素平衡 氮素利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石德杨 李艳红 +4 位作者 袁堂玉 矫岩林 赵健 董树亭 夏德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35-38,共4页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氮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氮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种植密度 施氮量 粒度分布 热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