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5例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管理
1
作者 石彩晓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1期97-98,共2页
目的对165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所有患儿均入住PICU,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果 16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61例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2例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最短上机时间3d... 目的对165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所有患儿均入住PICU,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果 16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61例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2例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最短上机时间3d,最长上机时间55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结论及早提供呼吸支持机械通气,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气管导管脱管和移位;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给予有效吸痰,防止低氧血症;加强撤机前后的护理。大大提高了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呼吸暂停早产儿鼻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赵磊 田园园 +2 位作者 侯钰佩 张耀东 石彩晓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的损伤程度。方法 65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n=32)和NCPAP组(n=33),2组均行常规护理,HHFNC组采用HHFNC治疗,NCPAP组采...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的损伤程度。方法 65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n=32)和NCPAP组(n=33),2组均行常规护理,HHFNC组采用HHFNC治疗,NCPAP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2组鼻部损伤情况。结果除人中部位,HHFNC组鼻内部左右侧、鼻外部左右侧及鼻中隔5个部位的损伤均显著低于NCPAP组(P<0.05或P<0.01)。结论 HHFNC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影响较少,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治疗 早产儿 高流量双鼻导管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鼻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4
3
作者 薛莹莹 石彩晓 +1 位作者 陈静 孙瑞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599-600,共2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第1季度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月份、次数和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嘱执行不规范... 目的:分析某医院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第1季度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月份、次数和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嘱执行不规范发生率最高为31.82%,输液不规范为22.73%,患者安全护理不规范为20.46%。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儿科 不良事件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庆梅 石彩晓 张杰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53.21±11.46)、(60.41±12.58)分,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4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53.21±11.46)、(60.41±12.58)分,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45)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2.36±15.34)、(50.61±16.52)分,GMFM、FMFM评分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测定检查量表(Gesell)中DQ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A能区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康复护理根据脑瘫患儿及家属的实际需求进行,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最大程度发挥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性瘫痪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培训需求调查 被引量:43
5
作者 许冰 张艳 +7 位作者 吴松梅 孙静 石彩晓 任红艳 赵敬 杜灿灿 李宏洁 李思思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调查郑州市三级医院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郑州市三级医院472名护士进行... 目的调查郑州市三级医院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状况,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郑州市三级医院47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需求总分为(4.39±0.03)分,其中执业基本知识、伦理与礼仪和项目技能操作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4.51±0.71)分、(4.51±0.75)分、(4.36±0.71)分。84.32%的护士愿意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95.55%认为有必要开展该项培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意愿、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必要性认知与护士培训需求得分有关(P<0.05,P<0.01)。结论三级医院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核心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较高,护理管理者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以满足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互联网+护理服务 上门服务 培训需求 核心知识 核心技能 伦理 礼仪 培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愈环境理念下儿科门诊静脉采血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石彩晓 孙羽燕 +8 位作者 齐倩倩 吴红燕 赵月月 董凤梅 葛燕军 王建丽 张耀东 毛子雯 李梦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焦虑、恐惧状况及穿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22年5月1日至6月1日及2022年7月1日至8月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门诊静脉采血的患儿分别设... 目的:评价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焦虑、恐惧状况及穿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法,将2022年5月1日至6月1日及2022年7月1日至8月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门诊静脉采血的患儿分别设为对照组(n=63)和实验组(n=65)。对照组接受常规采血护理服务;实验组接受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前的焦虑、恐惧状况及采血中穿刺依从性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焦虑得分(t=5.212,P<0.05)、恐惧发生率(χ^(2)=7.459,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穿刺依从性(Z=7.441,P<0.05)及一次穿刺成功率(χ^(2)=4.86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门诊静脉采血患儿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患儿的穿刺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环境理念 门诊静脉采血 儿科 护理干预 不良情绪 穿刺依从性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红敏 陈爱民 +2 位作者 石彩晓 陈丹 张壹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6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留置PICC置管的早产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心电监护仪分别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监测早产儿的呼吸、脉搏...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留置PICC置管的早产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通过心电监护仪分别在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监测早产儿的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早产儿在置管前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检测值及急性操作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能缓解早产儿PICC置管时的疼痛,能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PICC置管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患儿压疮预防中的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彩晓 常晓丹 +1 位作者 时富枝 李思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5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7.8%(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神经内科患儿发生压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压疮 神经内科学 儿童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焦虑及照护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瑞玲 王瑞玲 +2 位作者 宋瑞 石彩晓 翟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心理焦虑及照护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及其照护者(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 目的探讨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心理焦虑及照护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及其照护者(8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观察3 d。比较围术期两组患儿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及干预前后两组照护者心理弹性量表评分。结果进入等候区和麻醉诱导期两组患儿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较术前1 d显著升高(P<0.01),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照护者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应性训练联合微视频宣教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焦虑状况,提高照护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适应性训练 微视频 焦虑 照护者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永红 石彩晓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12期963-964,96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76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对存活患者...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76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2~6个月,记录肺动脉高压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肺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循环与体循环压力之比(Pp/Ps)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存活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率、低心排综合征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存活患儿肺动脉高压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加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临床处理流程及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鹏凡 石彩晓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8期47-50,共4页
目的研究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处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方法该院儿科急诊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优化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于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实施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儿科急诊收治的患儿中各随机... 目的研究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患儿的处理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方法该院儿科急诊于2016年5月开始实施优化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于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实施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儿科急诊收治的患儿中各随机抽取出50000例,收集实施前后患儿的死亡率、候诊时间、分诊准确率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化的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后,儿科急诊患儿的死亡率从0.218%降至0.07%,分诊准确率从99.758%提高到99.874%,且候诊时间显著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家属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从99.504%提高到99.7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科急诊的潜在危重病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强化对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管理,缩短患儿的候诊时间,使患儿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佳的救治,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急诊 潜在危重病 早期识别及处理流程系统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俊昭 石彩晓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20期57-58,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RI)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中心静脉置管(CVC)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26±2.12)岁。记录患儿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封管方式、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及... 目的分析儿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CRI)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中心静脉置管(CVC)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26±2.12)岁。记录患儿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封管方式、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及免疫抑制剂及激素使用情况。根据是否发生CRI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参数差异。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儿年龄较小,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抗菌药联合应用和免疫制剂及激素人员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和封管方式构成比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封管方式、抗菌药联合应用和免疫制剂及激素应用为儿童CR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CR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静脉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徒带教模式在儿科医联体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时富枝 石彩晓 +2 位作者 吴红燕 李思静 吴玉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探讨师徒带教模式在儿科医联体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2017年在郑州儿童医院进修的医联体82家基层医院的279名护士,采用师徒带教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举办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并进行满意度... 目的探讨师徒带教模式在儿科医联体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2017年在郑州儿童医院进修的医联体82家基层医院的279名护士,采用师徒带教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举办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进修结束后,护士理论和技能考试平均成绩为74.35分,考试合格率为87.76%,总体满意度为96.13%。结论师徒带教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满足进修护士的知识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徒带教模式 儿科 护士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固定法用于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董凤梅 石彩晓 +4 位作者 唐蕾 王欢欢 焦会芳 王淼 赵宝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86-378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使用NCPAP辅助通气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配套的帽子和自粘绷带,观察组使用改良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使用NCPAP期间的通气...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使用NCPAP辅助通气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配套的帽子和自粘绷带,观察组使用改良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使用NCPAP期间的通气效果、鼻塞脱出率、鼻部损伤率和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鼻部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效果良好率和经皮氧饱和度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婴幼儿使用NCPAP时,采用改良固定法通气效果良好,可降低鼻塞脱出率、鼻部损伤率以及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且方法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鼻塞 改良固定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干预在婴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5
作者 王凡 李梦祥 石彩晓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在婴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雾化吸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音乐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哭闹情况...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在婴幼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雾化吸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音乐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哭闹情况、配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情况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在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音乐干预效果显著,可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缓解其哭闹情况,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雾化吸入 音乐干预 常规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