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词的语法化过程与趋势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定栩 韩巍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2,共10页
本文以汉语"是"为例,通过跨语言对比,详细考察了系词的语法化路径。研究发现,相应语法化过程由形容词性用法开始,经过动词、代词等用法过渡到语义为空但功能却更为专有的系词。之后,系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一个焦点标记,从而替... 本文以汉语"是"为例,通过跨语言对比,详细考察了系词的语法化路径。研究发现,相应语法化过程由形容词性用法开始,经过动词、代词等用法过渡到语义为空但功能却更为专有的系词。之后,系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一个焦点标记,从而替代了语序焦点的表达法。根据相关历史与方言的语料,本文提出系词有进一步语法化为主题标记的趋势。相应的一系列语法化过程遵循了语法化诸原则。并且当代类型学研究表明,系词的各语法化阶段和趋势具有跨语言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词 语法化 语言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37
2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讨论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重点是所谓的准宾语或时量补语。从这种数量短语与状语、情态动词、否定成分以及宾语的关系出发,并考虑到递归的亩能性。将其句法地位分析成谓语,前面的成分构成主语小句。
关键词 动词后数量短语 双重小句 谓语 数量短语 情态动词 句法 地位分析 宾语 成分 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 被引量:21
3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共8页
本文讨论动词性成分充当主语或宾语时的句法地位,出发点是朱德熙先生关于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的论述。动词性成分在充当主语或宾语时的句法特性并非完全统一,所以朱先生的两分法是正确的。不过,指称和陈述在理论上不构成对立,用来... 本文讨论动词性成分充当主语或宾语时的句法地位,出发点是朱德熙先生关于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的论述。动词性成分在充当主语或宾语时的句法特性并非完全统一,所以朱先生的两分法是正确的。不过,指称和陈述在理论上不构成对立,用来描述这类动词性成分的功能在操作上有困难,建议以名词化和名物化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性主语 动词性宾语 指称 陈述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谓词性宾语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7
4
作者 石定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3-502,共10页
谓词性成分在充当宾语时会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文献中常提到的是有些谓宾可以用"什么"来提问,而有些谓宾只能用"怎(么)样"来提问。一般都认为可以用"什么"提问的谓宾已经"事物化"了,而用"怎... 谓词性成分在充当宾语时会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文献中常提到的是有些谓宾可以用"什么"来提问,而有些谓宾只能用"怎(么)样"来提问。一般都认为可以用"什么"提问的谓宾已经"事物化"了,而用"怎样"提问的则保留了谓词的地位。事实上"什么"和"怎样"的对立与词类地位无关,而是同提问对象的句法地位相关。能够用"怎样"提问的谓宾实际上是宾语小句的谓语,本身并不具有宾语的地位,而真正的谓词性宾语只能用"什么"提问。根据带宾语动词的句法特性,可以将谓词性宾语进一步分为名词化了的和名物化了的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宾语 “什么”和“怎样” 名词化 名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词谓语句与词类的划分 被引量:21
5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报》 2009年第1期29-40,共12页
区分体词和谓词的出发点是只有谓词可以充当谓语,而体词不能这样做(朱德熙1984),体词谓语句因而是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文献中常见的体词谓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保持了体词的地位,但实际上只是动词性谓语的一部分,本身并不具有谓语的地... 区分体词和谓词的出发点是只有谓词可以充当谓语,而体词不能这样做(朱德熙1984),体词谓语句因而是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文献中常见的体词谓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保持了体词的地位,但实际上只是动词性谓语的一部分,本身并不具有谓语的地位。另一种由发生了质变的体词构成,作为其核心的成分已经不再是体词,而是或者表示性质,已经成为形容词;或者表示动作,已经变成了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词 谓词 体词谓语句 词类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字句的归属 被引量:27
6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报》 2005年第1期38-48,共11页
汉语的书面语和方言用不同的句式表示被动意义,被动标记有动词性的,也有介词性的。作为书面语句式,“被”字句的特性十分特别,主要表现在施事短语的省略上。“被”既不具备典型的动词特点,又具有典型的非介词特点,其地位因此极具争议性... 汉语的书面语和方言用不同的句式表示被动意义,被动标记有动词性的,也有介词性的。作为书面语句式,“被”字句的特性十分特别,主要表现在施事短语的省略上。“被”既不具备典型的动词特点,又具有典型的非介词特点,其地位因此极具争议性。本文集中讨论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流行的“被”字动词说,在考察证据真伪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得出的结论是“被”并不像动词,虽然更像介词,但却不能简单地归入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字句 归属 被动标记 句法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分名词与动词的标准、方法及后果 被引量:7
7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共10页
本文探讨区分名词和动词的标准、方法及其对语法理论的影响,基本观点是实词的分类应该以语义为基础。词的类别同句法功能不可能一一对应,以句法功能为标准来划分名词和动词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能够解决动-名兼类词的问题,语义标准应该... 本文探讨区分名词和动词的标准、方法及其对语法理论的影响,基本观点是实词的分类应该以语义为基础。词的类别同句法功能不可能一一对应,以句法功能为标准来划分名词和动词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能够解决动-名兼类词的问题,语义标准应该比功能标准更为实用,可以准确地将名词和动词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词分类 名词 动词 语义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句条件与指称特征的允准 被引量:61
8
作者 胡建华 石定栩 《语言科学》 2005年第5期42-49,共8页
本文对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竟成(1996)以及Tang&Lee(2000)关于完句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抽象,把他们的信息说、时间说以及时态/焦点说抽象为指称特征允准说。本文认为,英、汉语在完句上的句法要求是一致的,即句子要投射成IP/CP... 本文对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竟成(1996)以及Tang&Lee(2000)关于完句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抽象,把他们的信息说、时间说以及时态/焦点说抽象为指称特征允准说。本文认为,英、汉语在完句上的句法要求是一致的,即句子要投射成IP/CP,名词性成分要投射成DP,从而变成在概念—意向界面可以解读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满足这一句法要求的途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句 指称特征 算子 自由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的同位结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洪爽 石定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本文从限定词短语理论入手,探讨现代汉语同位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认为同位结构应定义为"语义上同指,句法上同位",全称应为"同指同位结构"。通过句法分析,认为同位结构与并列结构的差异较大,不应归为一类,而与领属... 本文从限定词短语理论入手,探讨现代汉语同位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认为同位结构应定义为"语义上同指,句法上同位",全称应为"同指同位结构"。通过句法分析,认为同位结构与并列结构的差异较大,不应归为一类,而与领属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关注句法相似,可以将同位结构归入偏正结构;如果关注语义差异,则可将同位结构单独列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词短语理论 同指同位结构 领属结构 并列结构 句法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位情感形容词与述位动词结构同现的原则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春利 石定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共10页
本文分别考察并验证在状中偏正结构中,状位情感形容词与述位动词结构间所形成的果因、因果和并行三种语义关系类型,并基于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分别探讨动词结构的语义类别、语义特征及其句法标记。并由此认为,语义特征决定语义关系,而... 本文分别考察并验证在状中偏正结构中,状位情感形容词与述位动词结构间所形成的果因、因果和并行三种语义关系类型,并基于不同的语义关系类型,分别探讨动词结构的语义类别、语义特征及其句法标记。并由此认为,语义特征决定语义关系,而语义特征如何体现则受制于句法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形容词 果因关系 得失义 起止义 持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1+A+D+N_2”的分类与解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春利 石定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文章首先界定了"N1+A+D+N2"格式的讨论范围,提出了A的语义指向类别,并用"指示代词或数量词插入法"从形式上验证A语义指向的规律性。其次,根据N1与N2的语义关系及其句法结构差异,对格式的类别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说明... 文章首先界定了"N1+A+D+N2"格式的讨论范围,提出了A的语义指向类别,并用"指示代词或数量词插入法"从形式上验证A语义指向的规律性。其次,根据N1与N2的语义关系及其句法结构差异,对格式的类别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说明,在语义前指上提出了属体关系、构体关系、喻体关系、逻辑关系四类;在语义后指上提出了领事限定、处所限定和时间限定三类;在语义歧指上提出了同位交叉关系。最后对A的语义前指和后指从双向凸显和双层限制两个角度给予了认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指向 语义关系 凸显 构体 属体 喻体 语义歧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四地汉语“有信心”句式的异同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春利 石定栩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6,95-96,共10页
本文对比港澳台中文与标准中文在"有信心"句法功能方面的异同,并探讨英语be confident的功能作为参照。分析的内容之一是港澳台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有信心"在状中结构以及连谓结构上的异同,并将差异归结为英语be conf... 本文对比港澳台中文与标准中文在"有信心"句法功能方面的异同,并探讨英语be confident的功能作为参照。分析的内容之一是港澳台中文与标准中文的"有信心"在状中结构以及连谓结构上的异同,并将差异归结为英语be confident of的语义迁移影响。分析的另一个重点是港澳台中文"有信心"带宾语小句的情况。标准中文中里没有这种结构,港澳台的用法应该源自英语be confident加宾语小句的结构。"有信心"在港澳台中文的表现,体现了语言接触中语义迁移与句法迁移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中文 标准中文“有信心” 句法迁移 语义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爽 石定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76-80,共5页
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 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从现代汉语教学方法中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复合词 组合结构 重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末代词的所指与位置及其对句子语势的影响
14
作者 韩巍峰 石定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句末代词分为实指和虚指两类。本研究揭示虚指代词出现在句末位置时具有加强相应小句语势的功能。由于自身带有主观性特征[+ Subjectivity],因此出于核查相应[+ Subjectivity]特征的需要,相应句末虚指代词已由原先IP内的宾语位提升至了... 句末代词分为实指和虚指两类。本研究揭示虚指代词出现在句末位置时具有加强相应小句语势的功能。由于自身带有主观性特征[+ Subjectivity],因此出于核查相应[+ Subjectivity]特征的需要,相应句末虚指代词已由原先IP内的宾语位提升至了更高层的ForceP位。提升后的语迹为空,形式上不能被占据。而仍位于IP内的代词则不带主观性特征,语义上仍受到相应句内或句外成分的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代词 虚指 语势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实描述与评价表达——“一直”与“总是”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嘉铭 石定栩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5,共10页
很多研究将“一直”处理为时间副词,“总是”分析为频率副词。从事实描述维度来看,“一直”并不是时间副词,而是以时段为关联对象的情状副词;“总是”也不是频率副词,而是表示集合之间比例的概率副词。从评价表达维度来看,“一直”在句... 很多研究将“一直”处理为时间副词,“总是”分析为频率副词。从事实描述维度来看,“一直”并不是时间副词,而是以时段为关联对象的情状副词;“总是”也不是频率副词,而是表示集合之间比例的概率副词。从评价表达维度来看,“一直”在句子中描述事件或动作的状态,“总是”则表达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和主观预期。两者有着不同的句法功能,隶属不同的句法结构层次。“一直”与“总是”的语义区别可以从事实描述和评价表达两个维度上展开。多维度的语义—句法分析能够为近义虚词辨析提供合理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直” “总是” 事实描述维度 评价表达维度 多维语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偏”“偏”和近义副词辨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定栩 周蜜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文献中常见的分析是"偏偏""同副词'偏'",都"体现主体强烈的意志和信仰,决心进行某动作"。通过大量语料的分析,本文的结论为"偏偏"是表示评价的言者副词,说话人认为命题属于"事与... 文献中常见的分析是"偏偏""同副词'偏'",都"体现主体强烈的意志和信仰,决心进行某动作"。通过大量语料的分析,本文的结论为"偏偏"是表示评价的言者副词,说话人认为命题属于"事与愿违""事与料违";而"偏"是表示施事意志的主语副词,动作的主体"意在违意""意在违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偏 言者副词 主语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言障碍与言语治疗——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 被引量:15
17
作者 石定栩 杨洋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15-24,共10页
在正常的语言环境里,大部分婴幼儿习得第一语言的速度大致相同。如果孩子到了一定阶段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平,就很可能患有语言障碍。大约有5%~20%的孩子会出现语言障碍,需要接受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已经形成了一门专业,对于言语障碍... 在正常的语言环境里,大部分婴幼儿习得第一语言的速度大致相同。如果孩子到了一定阶段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平,就很可能患有语言障碍。大约有5%~20%的孩子会出现语言障碍,需要接受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已经形成了一门专业,对于言语障碍的分类,障碍的检定诊断,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手段,都已经有了较为科学的标准。中国内地的言语治疗目前处于起步状态。要想通过言语治疗更好地造福语言障碍人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言语治疗教育体系,并建立一个完整的汉语语言能力常模体系或者说准确的汉语语言能力量表,以作为言语治疗的诊断标准。由于牵涉面极广,这两个任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统筹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障碍 言语治疗 语言能力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词的结构与汉语语法的最小单位——兼论“非、后、化”的句法地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定栩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5,共14页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应该用什么理论框架和方法去描述,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按照"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一逻辑,探讨直接成分分析法,形态学分析法和句法结构分析法的长处和短处。以内部成分对复合词整体意义的贡献方式为判... 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应该用什么理论框架和方法去描述,一直有很大的争议。本文按照"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一逻辑,探讨直接成分分析法,形态学分析法和句法结构分析法的长处和短处。以内部成分对复合词整体意义的贡献方式为判断标准,句法结构分析法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能够更好地解决"类词缀"和"准词缀"这两个老大难问题,所以是更合适汉语的分析方法。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汉语分析最小单位的几个概念及其定义,结论是"字本位"的涵盖面不够广,以语素为最小单位比较合适,而且将语素定义为"有意义的最小单位"更适合汉语的情况。应用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还可以更好地确定"非、后、化"的语法地位和对于复合词整体意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词结构 最小语法单位 词缀和类词缀 “非、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素副词的意义构成与句法功能——以“早晚”“大小”“反正”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嘉铭 石定栩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早晚""大小""反正"等反素副词的构成方式相同,意义来源相似,但整体语义并不相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本文从相关命题的特点入手,通过共现成分的限制精准判定不同副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词... "早晚""大小""反正"等反素副词的构成方式相同,意义来源相似,但整体语义并不相同,使用的语境也不相同。本文从相关命题的特点入手,通过共现成分的限制精准判定不同副词的语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构词语素量级表达上的差异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制约,以及语用原则对副词主观意义的影响,厘清词汇义与语用义的界限,并运用句法测试讨论这些副词同中有异的句法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素副词 “早晚” “大小” “反正” 主观性 形容词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