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龚胜生 石国宁 李孜沫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1期18-30,153-154,共15页
疫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编制疫灾序列,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疫,疫灾季发率高达94.70%... 疫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本文通过编制疫灾序列,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时空变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无年不疫,疫灾季发率高达94.70%,秋、夏、春三季疫灾多发,集中了全年近九成的疫灾县数,秋、夏季尤甚,集中了全年四分之三的疫灾县数;逐年的疫灾广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特征明显;在明初至民国末年的582年间,江南地区疫灾的波动周期越来越短,年均发生疫灾的县数越来越多,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疫灾越来越频繁,民国时期是江南地区历史上疫灾最频繁最严重的时期。二、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疫灾主要分布于大运河、宁沪杭铁路沿线及其以东的地区,苏州—无锡一带和环上海地区为疫灾热点区,江苏溧阳地区和浙西山丘地区为疫灾冷点区;疫灾分布重心始终位于苏州境内。三、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交通沿线城市都是疫灾高发点,人口稠密区多为疫灾频发区,水旱灾害严重区也是疫灾严重区,平原地区的疫灾多于山丘地区的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灾 时空分布 江南地区 民国时期 历史医学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石国宁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等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手段,对黄河流域263处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在空间上呈显著凝聚型分布;省区间空间分布... 借助ArcGIS空间分析等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空间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手段,对黄河流域263处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在空间上呈显著凝聚型分布;省区间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集群分布特征;分布密度上,数量方面,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一个高密度分布带和4个高密度分布集中圈,面积方面,高密度区则集中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布的首要因素,农村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数量空间分异影响最为显著,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