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2 位作者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机构
湖南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基金
湖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022,026,028)资助
文摘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Keywords
"Bilis"
"Sepat"
Torrential rain
Radar data
分类号
P458.1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黄小玉
胡文东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