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碧利斯”与“圣帕”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小玉 胡文东 +2 位作者 孙弘 姚蓉 石喜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从雷达气象学和中小尺度天气学出发,对引发湘东南特大暴雨的两次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与超强台风"圣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为东风带系统影响,地形增幅作用显著。螺旋带状、弥合回波阶段是造成强降水的主要时段。均有低质心暖性降水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列车效应"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关键,但形成方式不同:"碧利斯"主要由带状回波形成,而"圣帕"主要由回波在同一区域加强形成。"碧利斯"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均大于"圣帕"过程,对流更旺盛,范围小而雨强大,与西风带冷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相似。"圣帕"回波均匀,持续时间长,与西风带暖式切变线暴雨回波特征相似,回波移动缓慢,降水总量大。两次过程都有暖平流上叠加辐合风场的特征,形成了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背景。中γ尺度"大风核"造成有组织的次级环流,可能是"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谱宽表明,受地面的摩擦作用,低层有强烈的湍流和乱流,有利于低压中心从低层减弱。中层为强而稳定的气流,有利于气旋强度的维持,形成长时间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圣帕”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