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预处理对餐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厌氧发酵产乳酸的影响
1
作者 张文娟 石佳欣 +1 位作者 徐先宝 李响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1-4250,共10页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手性乳酸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同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然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pH不稳定和营养元素缺失等问题。垃圾渗滤液中包含大量氨氮可作为缓冲体系维持稳定的pH,同时存在大量微量元...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手性乳酸不仅实现了餐厨垃圾的高值资源化,同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然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存在pH不稳定和营养元素缺失等问题。垃圾渗滤液中包含大量氨氮可作为缓冲体系维持稳定的pH,同时存在大量微量元素可有效促进发酵菌群生长。本文以餐厨垃圾和垃圾渗滤液为底物,利用热预处理解除发酵底物溶出水解效率的限制,同时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活性,深入探讨了联合发酵产乳酸的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与35℃热预处理组相比[(36.37±2.66)g COD/L,55.85%,COD为化学需氧量],45℃热预处理组中L-乳酸产量和光学活性可达(40.16±0.75)g COD/L和93.17%,分别提高了10%和67%。高温条件下(65℃和75℃)L-乳酸产量较低与较强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非依赖型乳酸脱氢酶(i-LDH)活性相关(乳酸消耗)。此外,热预处理温度的增加会抑制D-乳酸生成。机理研究表明,热预处理能够加快底物溶出和水解进程,加速碳水化合物利用及其代谢进程,同时富集产乳酸微生物,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巴伐利亚球菌属(Bavariicoccus)等产乳酸微生物45℃和55℃热预处理组总相对丰度分别达到86.35%和80.19%。功能分析发现,热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与乳酸生成相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丰度,与35℃热预处理组相比(15.9%),45℃和55℃热预处理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相对丰度提高到16.87%和17.74%。本文为餐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资源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预处理 餐厨垃圾 垃圾渗滤液 厌氧 发酵 乳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泥页岩层系岩相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条件——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 被引量:153
2
作者 柳波 石佳欣 +4 位作者 付晓飞 吕延防 孙先达 巩磊 白云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38,共11页
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细粒碎屑湖盆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相类型、孔径分布及其与页岩油富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相的空间变化受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和沉积物源影响,具有明显的序列性;按照&qu... 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细粒碎屑湖盆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相类型、孔径分布及其与页岩油富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相的空间变化受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和沉积物源影响,具有明显的序列性;按照"有机质丰度-岩石沉积构造-矿物组成"分类标准,将青一段划出7类岩相。其中,中等有机质含量纹层状长英质泥岩相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储集空间发育,为原地滞留基质型页岩油的优势岩相。在异常高压的背景下,发育于SSC2旋回顶面—SSC3旋回底面的中等有机质含量纹层状长英质泥岩相在三角洲—湖相沉积区横向分布稳定,连续厚度大于30 m,并具有这2期旋回中部发育的高有机质含量块状长英质泥岩相和中等有机质含量块状长英质泥岩相作为顶、底板封盖,具备形成基质型页岩油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凹陷 白垩系 青山口组 米兰科维奇旋回 页岩岩相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话类文献的清代医患关系复杂性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昭琦 赵健 +3 位作者 张胤弢 竺佳 石佳欣 陈世川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究影响清代医患关系复杂性的因素,为当下医患问题的缓解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清代医话类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医患关系复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医者、患者、就医环境三项因素错综复杂共同影响医患关系。结论医者的医术是建... 目的探究影响清代医患关系复杂性的因素,为当下医患问题的缓解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清代医话类文献,从不同角度对医患关系复杂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医者、患者、就医环境三项因素错综复杂共同影响医患关系。结论医者的医术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保障,医德高低是基础,沟通方式是关键。患者的社会阶层决定医患间相处模式,就医行为影响医患关系的走向。就医环境中医者互动对医疗活动的进程有较大影响,而亲友的参与很大程度上会干预医患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话 医患关系 医德性 医患互动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种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杨灿 李乾欢 +7 位作者 石佳欣 温迪岚 潘成涛 李娟 万顺 张子健 廖今楠 龙见坤 《环境昆虫学报》 2025年第4期1185-1201,I0011,I0012,共19页
为揭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形态指标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内的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蜂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蜜蜂为... 为揭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的形态多样性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形态指标分析,旨在为保护区内的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蜂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区内选取21个不同样点种群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39个形态指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梵净山保护区境内中华蜜蜂在不同种群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喙长、右前翅长、肘脉指数、第三背板长、第四背板黑色绒毛带宽度等差异明显;该保护区中蜂的唇基和小盾片Sc区色型最丰富,上唇色型单一(仅5级),小盾片Sc区以7~8级偏黄色型为主占85.78%,KB区以4~6级中度偏黄色型为主占61.75%。腹部背板色型以8-7-7组合为主,其中第2背板偏黄色型占比达91.57%;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因素,累计解释51.41%的变异,因素1与采集能力、蜜蜡分泌相关的形态指标关联密切;因素2与体型大小和色型深浅相关;聚类分析得出梵净山21个不同样点种群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集中分布于梵净山东北及北部,出现了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其余区域聚为另一类,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中蜂为一类;印江地区(样点19、18)表现出较强的生产能力,松桃和江口地区(样点15、9、8、1)蜂群体型较大、飞翔能力强,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中华蜜蜂 种群 形态差异 色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