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博伟 石万忠 +5 位作者 张晓明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杨洋 陈相霖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8,共14页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N2与CO_(2)等温吸附实验等,对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灰质页岩相和灰/泥混合质页岩...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N2与CO_(2)等温吸附实验等,对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含气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黔南地区下石炭统打屋坝组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灰质页岩相和灰/泥混合质页岩相,含硅泥质页岩相少量发育;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成熟度较高。②研究区打屋坝组页岩孔隙类型可分为无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其中无机质孔隙占主导;页岩孔径分布呈多峰态,以小于1nm的微孔及2.0~2.4nm和6.0~8.0nm的低值介孔为主;页岩孔体积主要由介孔和宏孔提供,可控制游离气的赋存;页岩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介孔提供,可控制吸附气的赋存。③研究区打屋坝组页岩含气性主要受孔隙结构和保存条件的控制,其中孔隙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和矿物组分,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含量对孔隙的发育具有积极作用,而脆性矿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孔隙的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较差的主要原因,可利用保存指数定性-定量评价打屋坝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并进行有效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 无机质孔 有机质孔 含气性 构造变形 保存条件 打屋坝组 下石炭统 黔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石万忠 李举子 +2 位作者 李梦溪 胡小强 陈新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时频分析方法是利用小波变换原理 ,从地震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对其作出分析。小波变换具有随信号频率升高时间分辨率也提高的特点。这一特点恰好满足对具有多刻度特征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定位的要求。经实验发现 ,沉积旋回与主极值频率... 时频分析方法是利用小波变换原理 ,从地震波的时间域和频率域同时对其作出分析。小波变换具有随信号频率升高时间分辨率也提高的特点。这一特点恰好满足对具有多刻度特征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定位的要求。经实验发现 ,沉积旋回与主极值频率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正旋回沉积对应的主极值频率从下到上由高频变为低频 ;反旋回沉积正相反。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可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和生储盖组合的预测。时频分析是在层序地层格架中预测生储盖组合 ,可有效保证预测的准确性。而时频分析法研究的对象是对应沉积旋回的频率变化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时-频分析 主极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震属性联合反演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石万忠 何生 陈红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6期580-585,共6页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发育,但成因机制复杂,膏泥岩段中的超压主要以欠压实为主,白垩系地层中的超压以构造成因为主。传统的速度资料对钻井揭示的超压几乎没有明显响应,仅应用波阻抗反演不能对该区超压带的横向分布范围进行准确描述。为此,... 库车坳陷异常压力发育,但成因机制复杂,膏泥岩段中的超压主要以欠压实为主,白垩系地层中的超压以构造成因为主。传统的速度资料对钻井揭示的超压几乎没有明显响应,仅应用波阻抗反演不能对该区超压带的横向分布范围进行准确描述。为此,依据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对库车坳陷超压分布范围的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库车坳陷的超压和速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基于地震属性进行超压预测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井约束反演的波阻抗与瞬时频率联合对库车坳陷阳霞凹陷内的超压带进行了预测。利用该联合预测方法在阳霞凹陷库1井井区不仅预测出3个超压带,而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非常清晰地描述了这3个超压带的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库1井的DST(钻杆测试)压力测试结果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地震属性 波阻抗 瞬时频率 超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参数在胜坨油田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石万忠 陈开远 +1 位作者 陈新军 朱红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根据胜坨油田气藏分布浅 (1 5秒以上 )、构造简单、地震品质好的特点 ,结合钻井资料 ,选取了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3个参数 ,分析了它们与已知气层的对应关系。钻井显示的含气层段在振幅属性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 ,瞬时频率剖面上为... 根据胜坨油田气藏分布浅 (1 5秒以上 )、构造简单、地震品质好的特点 ,结合钻井资料 ,选取了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3个参数 ,分析了它们与已知气层的对应关系。钻井显示的含气层段在振幅属性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 ,瞬时频率剖面上为低频率 ,瞬时相位剖面上发生相位反转。利用这些特性预测胜坨油田东南角为有利的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地震属性 振幅 瞬时频率 瞬时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TOC含量的地球物理定量化预测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健 石万忠 +3 位作者 舒志国 徐清海 张晓明 徐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4,419,共9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而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主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TOC含量,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为了得到连续的、整体的TOC含量数据,达到对页岩含气层位有机碳含量的定量化预测的目的,以涪陵地区A井为例,从目的层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实测TOC含量出发,结合地球物理测井资料,采用多参数优选、交会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及ΔlgR法寻找与TOC相关性最好的参数,并以此建立区域性的统计学方程。利用该拟合关系式,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叠后反演,计算出TOC数据体。结果显示,预测TOC结果与实测值高度吻合,相关性好,误差小。计算得到页岩目的层位TOC含量为0.5%-5.15%。其中目的层第一段TOC含量为1.9%-5.15%,为优势层段。地震反演得到的TOC连井分布和平面分布特征与研究区4口井的实测与计算TOC值连井对比所表现的分布特征一致。表明用岩石测井密度与TOC关系所预测的TOC分布是准确可信的,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涪陵地区页岩的勘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 有机碳含量预测 密度 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盐湖层序结构与隐蔽油气藏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香华 陈开远 +3 位作者 石万忠 张洪安 吕新华 黄龙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东濮凹陷岩盐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 ,地震上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反射 ;湖侵期为深湖 -半深湖相泥岩夹薄层岩盐和重力流砂体 ;高位体系域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古生物化石资料显... 东濮凹陷岩盐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 ,地震上表现为强振幅连续反射 ;湖侵期为深湖 -半深湖相泥岩夹薄层岩盐和重力流砂体 ;高位体系域为厚层块状岩盐夹薄层泥岩和砂岩。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古生物化石资料显示 ,藻类生物发育 ,缺少淡水种类 ,介形虫成层出现 ,说明盐类沉积环境以潮湿和半干旱气候交替为主 ,在还原的深湖 -半深湖的背景中仍有碎屑物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层序 盐类来源 响应模式 隐蔽油气藏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裂缝系统综合评价及其对页岩气渗流和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超 石万忠 +3 位作者 张晓明 徐壮 袁琪 肖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探究页岩储层裂缝系统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页岩气渗流和聚集的影响,通过对页岩岩心和薄片进行观察和统计,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差异,将裂缝分为层理缝、刺穿型高角度缝、内部高角度缝、低角度缝和微裂缝5种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多种... 为了探究页岩储层裂缝系统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其对页岩气渗流和聚集的影响,通过对页岩岩心和薄片进行观察和统计,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差异,将裂缝分为层理缝、刺穿型高角度缝、内部高角度缝、低角度缝和微裂缝5种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多种参数对裂缝系统产生与发育的影响认为,其主控因素包括脆性矿物含量、构造作用、岩石内部结构、非均质性、力学性质及地层围压等,结合裂缝类型和主控因素等对页岩储层裂缝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层理缝等水平裂缝的侧向扩散作用促进页岩气的渗流和聚集。尤其在中国南方构造变形强烈、褶皱发育的地区,层理缝与低角度缝造成页岩储层侧向扩散效果明显,使向斜型页岩气藏和背斜型页岩气藏兼具北美典型页岩气藏(自生自储,原地成藏)与常规气藏(油气富集于构造高部位)的复合型成藏模式。在封闭成藏的条件下,裂缝系统发育往往能够使游离气通过侧向扩散作用沿着裂缝渗流和聚集,于构造高部位形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裂缝类型 主控因素 裂缝系统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卡拉岗组裂缝带预测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志峰 石万忠 +3 位作者 孔敏 王晓龙 赵毅 钟荣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4-719,共6页
三塘湖盆地勘探程度低,应用目前的裂缝预测方法难以从宏观上准确地预测凹陷内裂缝带的展布。本文依据裂缝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地质特性,并结合相干属性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方位类比相干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 三塘湖盆地勘探程度低,应用目前的裂缝预测方法难以从宏观上准确地预测凹陷内裂缝带的展布。本文依据裂缝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地质特性,并结合相干属性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方位类比相干属性的裂缝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卡拉岗组裂缝带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预测,得出以下认识:①马朗凹陷石炭系卡拉岗组中发育两个大的裂缝带,主要为断裂伴生构造裂缝,其展布特征与控制其发育的断裂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具体表现为在凹陷东南区域内的裂缝带沿近东西方向展布,凹陷西北区域内的裂缝带沿北东方向展布;②从地球物理特征反映的敏感程度分析,沿北东方向展布的裂缝带比近东西方向展布的裂缝带更发育,是油气勘探重点关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相干体技术 裂缝预测 卡拉岗组 马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万昌地区同沉积断层对奢岭组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晓龙 何生 +4 位作者 石万忠 许学龙 吴云鹏 王洁 李劭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3,10-11,共10页
陆相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伊通盆地为一走滑为主的盆地,其中始新世西北缘边界断层的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走滑运动必然会在盆内派生出一系列次级伸展断层。本文从西北缘走滑... 陆相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伊通盆地为一走滑为主的盆地,其中始新世西北缘边界断层的右旋走滑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走滑运动必然会在盆内派生出一系列次级伸展断层。本文从西北缘走滑断裂活动时间、走滑派生的次级断层的展布及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同沉积断层进行剖析;同时阐述了同沉积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得出三点结论:①盆内边界断层的走滑控制了盆内次级伸展断层的分布特征及活动时间;②分布于万昌围斜带的同沉积断层对沉积体主要起疏导作用,沉积体沿着同沉积断层之间夹持的地带沉积;③分布在梁家地区的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沉积体的分布范围,沉积体基本不越过同沉积断层的上升盘进行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走滑运动 沉积作用 地震地质 伊通盆地 奢岭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俞佐 石万忠 +2 位作者 刘凯 王任 吴睿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7,共12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用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从烃源岩分布、天然气运移及圈闭分布特征等角度展开深度剖析,总结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呈南厚北薄的展布特征,泊尔江海子断裂以...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用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从烃源岩分布、天然气运移及圈闭分布特征等角度展开深度剖析,总结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呈南厚北薄的展布特征,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烃源岩成熟度高于断裂以北地区;区内构造圈闭主要分布在泊尔江海子断裂北部地区(什股壕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天然气密度大于北部地区,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天然气干燥系数则整体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反映了缺少烃源岩的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主要由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运移而来;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天然气高密度、低干燥系数的分布特征表明了该区域天然气为原地聚集;阿镇地区断裂及伴生构造圈闭成为该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十里加汗地区普遍不发育断裂,在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下,形成了近源天然气藏;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划分为3类,即横向远距离运移异地成藏模式、垂向近距离运移原地成藏模式和准连续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杭锦旗地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藏模式 成藏类型 准连续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 上古生界 杭锦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岩相的测井曲线识别方法——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洋 石万忠 +6 位作者 张晓明 王任 徐笑丰 刘俞佐 白卢恒 曹沈厅 冯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页岩岩相的识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不同类型页岩具有不同物质组分与组构,进而具有不同的脆性度和物性,目前利用测井曲线来识别页岩岩相的研究较为薄弱。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口井的测井资料、岩心测试数据为基础,通... 页岩岩相的识别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不同类型页岩具有不同物质组分与组构,进而具有不同的脆性度和物性,目前利用测井曲线来识别页岩岩相的研究较为薄弱。以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3口井的测井资料、岩心测试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参数优选、多元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黏土矿物、硅质矿物相对含量的预测方程,探讨利用测井曲线识别页岩的方法。结果表明:黏土质页岩具有高DEN,CNL,K,KTh,低U,U/Th的特征;混合质页岩具有中DEN,U,CNL,K,KTh,U/Th的特征;硅质页岩具有高U,U/TH,低DEN,CNL,K,KTh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页岩岩相识别雷达图版,不同岩相所对应的测井曲线数值在图版中有不同的分布范围,该图版可以有效识别页岩岩相,并能够对预测方程识别错误的岩相进行纠正,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高。将预测方程定量识别岩相和雷达图版定性识别岩相结合起来,通过双重约束,可以很好地识别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岩相识别 测井 雷达图 五峰组—龙马溪组 焦石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成因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杜浩 石万忠 +3 位作者 梁金强 王任 何玉林 徐立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881,I0014,共14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并发育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但目前MTDs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机理仍不明确。为此,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在精细刻画MTDs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水合物成藏的多...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赋存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并发育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但目前MTDs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机理仍不明确。为此,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在精细刻画MTDs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影响水合物成藏的多种因素,以不同背景的MTDs耦合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琼东南盆地MTDs成因及其对水合物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MTDs与海底原位沉积物的差异显著,MTDs更致密,孔隙度明显偏低,测井曲线具有低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特征;MTDs段可见生物碎屑、砾石颗粒等;MTDs段地震剖面呈杂乱反射结构。(2)琼东南盆地自5.5Ma以来,快速沉降导致可容纳空间增大、物源进积以及陆坡坡度加大等,为MTDs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北部陆坡MTDs主要由海平面变化、物源、陆坡坡度主控,由岩浆活动触发;南部隆起海底火山翼部MTDs则直接受控于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南部隆起MTDs、陆坡MTDs三者存在等时耦合关系。(3)深部气源沿着底辟及其衍生的通道运移至稳定域内,并且由浅部的MTDs封盖,使其在适宜的温压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岩浆活动 海平面变化 等时耦合关系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壮 石万忠 +4 位作者 王任 骆福嵩 夏永涛 覃硕 张晓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6,共16页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 以岩心观察、物性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地震精细解释及优势砂体识别等方法,从油气来源、油气充注特征、输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4个方面对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白垩系碎屑岩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具有“陆源”特征,石油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自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区内深部三叠系海相烃源岩贡献极小。(2)研究区白垩系油气充注持续时间长,成藏时期晚,早期生油,晚期生气,油成藏于中新世(4.0~22.0 Ma),气成藏于晚中新世—中上新世(3.5~11.0 Ma),受2.6~3.5 Ma构造隆升影响,气藏成熟度较低。(3)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较发育,天山南地区以断裂和不整合面作为主要运移通道;顺北地区以不整合面和巴西改组薄层砂体为运移通道。(4)研究区储层主要发育在舒善河组和巴西改组,含砂率一般高于60%,与其上部发育的连续泥岩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沉积相控制,天山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砂坝及滩坝,顺北地区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朵体,目前探井未钻遇朵体最高部位,油气显示相对较差;顺北地区储层物性更佳。(5)研究区天山南与顺北地区因断裂活动强度及储盖组合特征存在差异造成了二者的油气藏类型不同,前者以低幅度构造、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后者以规模较小的岩性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陆相烃源岩 辫状河三角洲 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碎屑岩储层 下白垩统 天山南地区 顺北地区 库车坳陷 塔北隆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尔江海子断层分段演化特征及其对太原——山西组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立涛 石万忠 +3 位作者 吴睿 王任 徐清海 张晓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4-891,704-70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自西向东发育了三眼井、乌兰吉林庙、泊尔江海子等断层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及圈闭类型均存在差异,其中南侧储层分布除了受相带控制外,还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但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泊尔江海子断层构造特征,基于区域动力学机制深入认识断层演化规律,分析断层活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现今的泊尔江海子断层由5条次级孤立断层相互连接而成。海西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呈分段式逆冲活动,侏罗纪晚期泊尔江海子断层发生大规模的逆冲运动而发展成为一个整体,随后又在早白垩世—新近纪的多期伸展—挤压旋回中发生构造反转和改造,形成现今断裂构造格局。②太原—山西组沉积期,泊尔江海子断层的传递带与南部沉积体展布具有良好对应关系,相邻断层间的传递带或不活动断层控制南部大型沉积体的发育及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尔江海子断层 分段演化 构造传递带 沉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湖层序控制因素及层序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柏建新 石万忠 何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22-30,共9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湖盆地层序、沉积控制因素及形成模式。研究认为,气候对潜四下段沉积时期的层序发育控制较弱,主要受古构造形成的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潜四下段粉砂岩与蒸发岩呈现"此消彼长"的分布关系。根据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岩在层序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各层序内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及湖退体系域(RST),同时提出断坡带层序模式和挠曲带层序模式两种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盐湖 控制因素 层序模式 潜四下段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砂岩侵入体成因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进 王任 +3 位作者 任金锋 石万忠 何玉林 杜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0-1230,共11页
目前对有关砂岩侵入体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中国南海海域同时具备形成砂岩侵入体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地质条件,但侵入体对天然气运移及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基于研究区地震资料并结合前人... 目前对有关砂岩侵入体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中国南海海域同时具备形成砂岩侵入体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地质条件,但侵入体对天然气运移及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基于研究区地震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精细刻画了琼东南盆地砂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结合地质背景确定了砂岩侵入体的成因机制,从而确立砂岩侵入体的演化模式,并总结砂岩侵入体对天然气运移和水合物成藏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陵南低凸起发育多个大型砂岩侵入体,它们主要位于黄流组顶部,两翼斜向上伸入莺歌海组,个别规模较小的侵入体整体处于莺歌海组底部地层。砂岩侵入体在地震剖面上呈U型或宽V型强振幅反射,横向展布范围为3~5 km,竖直高度约为350~750 m,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环形特征。②中新世中期沉积供源砂体,中新世晚期沉积泥质低渗盖层,同时为梅山组砂体超压提供条件,上新世时期形成多边形断层,梅山组砂体由于欠压实未固结,液化后受火山活动扰动发生流化侵入。砂岩侵入体的各触发机制在时空上相互匹配,具备良好的砂岩侵入体形成条件。③砂岩侵入体可作为甲烷气由深部到浅层的接力运移通道,大量深部热解气经过深部的底辟和裂缝之后,可以通过砂岩侵入体运移到浅层稳定域中形成水合物藏,对水合物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侵入体 触发机制 超压 演化模式 天然气水合物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壮 彭女佳 +1 位作者 石万忠 舒志国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67-279,共13页
黑色含炭富泥硅质页岩作为页岩气储层的优质岩相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尤其是奥陶系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征决定了天然裂缝和压裂改造产生的诱导裂缝对于实现增产... 黑色含炭富泥硅质页岩作为页岩气储层的优质岩相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尤其是奥陶系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开采。页岩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征决定了天然裂缝和压裂改造产生的诱导裂缝对于实现增产至关重要。通过对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典型钻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岩芯裂缝特征观察,结合薄片的镜下观察,探讨了天然裂缝的发育机制、控制因素以及对诱导裂缝的影响,总结了涪陵地区页岩储层裂缝发育模式与北美地区以及周缘地区的差异,以及该模式在区域尺度、宏观与微观尺度对于页岩气渗流储集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页岩气聚集成藏模式为北美典型模式与受构造作用影响的气藏模式所结合的复合模式。在储层裂缝发育的前提下,封闭成藏、构造高点的特征不可忽视。该模式对于在构造变形强烈的中国南方地区进行页岩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五峰龙马溪组 裂缝发育 控制因素 储层改造 复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