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DEM的秸秆—土壤颗粒翻埋运动仿真及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葛宜元 矫洪成 +2 位作者 刘东旭 梁秋艳 杨传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9-235,共7页
水稻秸秆与土壤翻埋过程是影响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在前期建立的还田刀辊—土壤—水稻秸秆三者仿真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在耕深为20 c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以秸秆翻埋率... 水稻秸秆与土壤翻埋过程是影响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在前期建立的还田刀辊—土壤—水稻秸秆三者仿真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在耕深为20 c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以秸秆翻埋率和还田深度为指标,分别进行仿真与室内模拟试验,翻埋率分别为87.5%、86.7%,还田深度分别为19.16 cm、18.68 cm,模拟试验验证仿真试验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所标定颗粒152658与刀辊接触时,开始向后下方位移,到达最低点后随着刀辊的旋转向后上方抛洒,此时运动轨迹近似抛物线,随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地表,与其他颗粒碰撞产生波动,直至最终停下。通过随机标定颗粒研究土壤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当弯刀在开始接触土壤颗粒时,颗粒X、Y、Z方向受力均直线上升,最大值分别为15.61 N、37.2 N、50.37 N,直到该土壤颗粒团被弯刀切碎后,力逐渐下降为0。同理标定秸秆颗粒45 681,分析其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起初土壤颗粒对秸秆速度产生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随着土壤回落地表,秸秆在土层下主要受到土壤摩擦作用,直至秸秆速度降为0。仿真分析从微观角度揭示弯刀对秸秆翻埋还田的工作机理,为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颗粒 秸秆颗粒 运动轨迹 翻埋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解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开宇 矫洪成 +6 位作者 葛宜元 李富 梁秋艳 依红杰 吴玉德 李修平 刘德江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9期24-27,共4页
秸秆还田是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还田后秸秆的腐解特性是建立腐解模型和正确评价腐解效能的前提。因此,厘清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秸秆腐解的还田方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还田深度、还田量、还田... 秸秆还田是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还田后秸秆的腐解特性是建立腐解模型和正确评价腐解效能的前提。因此,厘清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秸秆腐解的还田方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还田深度、还田量、还田时间、有机肥料和腐解剂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综述概括了秸秆还田方式、还田秸秆基本要素以及人为干预对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并对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促进还田秸秆有效腐解提出展望,以期为解决秸秆还田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