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EDEM的秸秆—土壤颗粒翻埋运动仿真及试验
被引量:
4
1
作者
葛宜元
矫洪成
+2 位作者
刘东旭
梁秋艳
杨传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9-235,共7页
水稻秸秆与土壤翻埋过程是影响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在前期建立的还田刀辊—土壤—水稻秸秆三者仿真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在耕深为20 c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以秸秆翻埋率...
水稻秸秆与土壤翻埋过程是影响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在前期建立的还田刀辊—土壤—水稻秸秆三者仿真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在耕深为20 c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以秸秆翻埋率和还田深度为指标,分别进行仿真与室内模拟试验,翻埋率分别为87.5%、86.7%,还田深度分别为19.16 cm、18.68 cm,模拟试验验证仿真试验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所标定颗粒152658与刀辊接触时,开始向后下方位移,到达最低点后随着刀辊的旋转向后上方抛洒,此时运动轨迹近似抛物线,随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地表,与其他颗粒碰撞产生波动,直至最终停下。通过随机标定颗粒研究土壤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当弯刀在开始接触土壤颗粒时,颗粒X、Y、Z方向受力均直线上升,最大值分别为15.61 N、37.2 N、50.37 N,直到该土壤颗粒团被弯刀切碎后,力逐渐下降为0。同理标定秸秆颗粒45 681,分析其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起初土壤颗粒对秸秆速度产生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随着土壤回落地表,秸秆在土层下主要受到土壤摩擦作用,直至秸秆速度降为0。仿真分析从微观角度揭示弯刀对秸秆翻埋还田的工作机理,为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颗粒
秸秆颗粒
运动轨迹
翻埋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腐解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任开宇
矫洪成
+6 位作者
葛宜元
李富
梁秋艳
依红杰
吴玉德
李修平
刘德江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9期24-27,共4页
秸秆还田是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还田后秸秆的腐解特性是建立腐解模型和正确评价腐解效能的前提。因此,厘清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秸秆腐解的还田方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还田深度、还田量、还田...
秸秆还田是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还田后秸秆的腐解特性是建立腐解模型和正确评价腐解效能的前提。因此,厘清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秸秆腐解的还田方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还田深度、还田量、还田时间、有机肥料和腐解剂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综述概括了秸秆还田方式、还田秸秆基本要素以及人为干预对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并对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促进还田秸秆有效腐解提出展望,以期为解决秸秆还田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DEM的秸秆—土壤颗粒翻埋运动仿真及试验
被引量:
4
1
作者
葛宜元
矫洪成
刘东旭
梁秋艳
杨传华
机构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9-235,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KYYWF—1378)。
文摘
水稻秸秆与土壤翻埋过程是影响秸秆还田的重要因素。在前期建立的还田刀辊—土壤—水稻秸秆三者仿真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土壤颗粒的运动状态。在耕深为20 c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以秸秆翻埋率和还田深度为指标,分别进行仿真与室内模拟试验,翻埋率分别为87.5%、86.7%,还田深度分别为19.16 cm、18.68 cm,模拟试验验证仿真试验的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所标定颗粒152658与刀辊接触时,开始向后下方位移,到达最低点后随着刀辊的旋转向后上方抛洒,此时运动轨迹近似抛物线,随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地表,与其他颗粒碰撞产生波动,直至最终停下。通过随机标定颗粒研究土壤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当弯刀在开始接触土壤颗粒时,颗粒X、Y、Z方向受力均直线上升,最大值分别为15.61 N、37.2 N、50.37 N,直到该土壤颗粒团被弯刀切碎后,力逐渐下降为0。同理标定秸秆颗粒45 681,分析其运动轨迹,仿真结果表明:起初土壤颗粒对秸秆速度产生促进和抑制双重作用,随着土壤回落地表,秸秆在土层下主要受到土壤摩擦作用,直至秸秆速度降为0。仿真分析从微观角度揭示弯刀对秸秆翻埋还田的工作机理,为部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颗粒
秸秆颗粒
运动轨迹
翻埋运动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soil particles
straw particles
movement trajectory
burial movement
分类号
S222.3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腐解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任开宇
矫洪成
葛宜元
李富
梁秋艳
依红杰
吴玉德
李修平
刘德江
机构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22年第9期24-2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5252)
黑龙江省科学基金项目(LH2020E026)
+3 种基金
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1-KYYWF-0639)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2019-KYYWF-1378)
校级区域特色专项(2020JDQYZX02)
校级区域特色专项(2020JDQYZX01)。
文摘
秸秆还田是土壤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还田后秸秆的腐解特性是建立腐解模型和正确评价腐解效能的前提。因此,厘清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考虑影响秸秆腐解的还田方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还田深度、还田量、还田时间、有机肥料和腐解剂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综述概括了秸秆还田方式、还田秸秆基本要素以及人为干预对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并对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促进还田秸秆有效腐解提出展望,以期为解决秸秆还田问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解
影响因素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EDEM的秸秆—土壤颗粒翻埋运动仿真及试验
葛宜元
矫洪成
刘东旭
梁秋艳
杨传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腐解特性研究进展
任开宇
矫洪成
葛宜元
李富
梁秋艳
依红杰
吴玉德
李修平
刘德江
《现代化农业》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