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瞿群威 朱少铭 +3 位作者 丁爱萍 王诗才 吴云毅 陈四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63-65,6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三联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加针刀、中药联合治疗,针药组运用针刀加中药治疗,损毁组仅运用LS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三联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加针刀、中药联合治疗,针药组运用针刀加中药治疗,损毁组仅运用LS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三联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三联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治疗前三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三联组和损毁组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地改善(P<0.01),而针药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1年后针药组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损毁组(P<0.01),而三联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三联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率随着ANFH分期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1);三联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三联疗法对ANFH早、中期具有良好疗效,对晚期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且本疗法安全可靠,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针刀疗法 中医药疗法 腰交感神经损毁术 疗效观察 临床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应用不同臭氧注射法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瞿群威 朱少铭 +4 位作者 刘秀建 郑剑波 丁爱萍 王诗才 吴云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臭氧注射方法及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其治疗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将30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臭氧治疗;B组:运用常规方... 目的:分析不同臭氧注射方法及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其治疗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将30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臭氧治疗;B组:运用常规方法注射臭氧;C组:运用PLD治疗。统计治疗后1周和6个月时的疗效及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反跳"现象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痊愈显效率A、B、C三组在1周时分别为60%、55%和40%;在6个月时分别为85%、69%和72%。痊愈显效率比较:治疗后1周,A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与C组、B和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治疗后6个月,A与B组、A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B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B、C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2%和28%,A、B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C组明显高于A和B组(P<0.01)。A、B、C三组"反跳"发生率分别为10%、20%和27%,A组明显少于B、C组(P<0.05和0.01),B组少于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臭氧常规注射治疗LDH与PLD具有相似疗效,而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PLD与O3治疗均具有微创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但是O3治疗与PLD相比并发症更少,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更轻;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不同方法注射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SOD、LPO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瞿群威 朱少铭 +2 位作者 吴群 陈四海 夏数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对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影响。方法 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注射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对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影响。方法 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7岁。正常组1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3.6岁。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O3至病变椎间盘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O3治疗。于6个月后统计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OD、LPO水平。正常组只做SOD、LPO检测。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率85.0%,对照组68.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OD、LPO各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SOD活性及SOD/LPO值明显低于正常组,LPO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2组SOD活性及SOD/LPO值均有明显升高且趋于正常,LPO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趋于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变化显著并更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3治疗LDH能明显提高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显著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作用,而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比常规注射作用更显著,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电生理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瞿群威 朱少铭 +3 位作者 郑剑波 刘秀建 王明春 薛晓颖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比较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及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电生理改变。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选择100例LDH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8岁,平均为4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8.8个月。全部患者按就... 目的:比较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及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电生理改变。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选择100例LDH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8岁,平均为4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8.8个月。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运用DPS软件完全随机地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至病变的椎间盘内治疗,B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测患肢主要肌群及相应节段的椎旁竖脊肌的肌电图,计算运动单元电位(MUP)时限和多相比,并检查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记录异常例数及H波潜伏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出现异常肌电图的肌肉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A组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下肢肌群的MUP时限和多相比均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A组变化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间H反射异常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H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趋于正常,但A组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神经根受压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比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LDH能更好地改善电生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臭氧 注射 肌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瞿群威 沈玉杰 +3 位作者 余长江 朱峻松 柯洪奎 涂韶恒 《现代医院》 2021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RCDH)的疗效和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RC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RCDH)的疗效和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48例RC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评估患者的VAS得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检测患者血清IL-6、IL-8活性,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在术后4天时高于对照组,但在术后3及6个月时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和0.01)。两组患者术后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3月时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0.01)。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比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的疗法能更好地改善RCDH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靶点技术 等离子消融术 射频热凝术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隐窝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瞿群威 夏数数 胡永均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9期55-,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注射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CT对比分析
7
作者 瞿群威 万朝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胶原酶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丹治疗脊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8
作者 瞿群威 祁朝阳 +1 位作者 熊涛 沈玉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8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活血壮骨丹 临床观察 脊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道医促通法治疗偏瘫肩痛症45例
9
作者 瞿群威 王大军 +1 位作者 张道静 沈玉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武当道医促通法 中医药疗法 偏瘫肩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吕细穴治疗牙痛40例
10
作者 瞿群威 熊涛 沈玉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吕细穴 治疗 牙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腰痛57例
11
作者 瞿群威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第5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针刀治疗 术后腰痛 肾周围血肿 结石治疗 尿路结石 石街形成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华 张明广 +4 位作者 黄富强 朱红坤 瞿群威 马俊 李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采用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血流图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更显著。结论CT介入盘内置管多次多点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改善患者患侧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介入 臭氧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肢体血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与髓心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比观察
13
作者 赵家胜 胡永均 +2 位作者 王胜成 曹可政 瞿群威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5期38-39,共2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活动或负重后疼痛加重,甚则行走跛行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症,是骨科常见疑难病之一。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 髓心减压术 治疗 血液循环系统 髋部疼痛 血供障碍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夏数数 瞿群威 《现代医院》 2016年第8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除外5例脱落病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对突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侧隐窝注药治...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除外5例脱落病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58例。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对突出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侧隐窝注药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定疗效;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LDH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作为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显效率分别为84.2%和63.8%,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2=6.22,P<0.05)。治疗前2组Ig G和Ig 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 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2组Ig G和Ig M水平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治疗LDH具有比侧隐藏窝注射曲安奈德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因而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免疫性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痛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