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伤椎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涛 瞿东滨 +3 位作者 郑明辉 马洋洋 陈永和 李建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观察。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为T_(11)~L_(2)单椎体骨折(AO分型为A型)。患者依据椎弓根螺钉固...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观察。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所有患者为T_(11)~L_(2)单椎体骨折(AO分型为A型)。患者依据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经伤椎固定植骨组(n=15)、经伤椎固定组(n=58)、跨伤椎固定组(n=16)。测量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a)、椎体中央高度(Hm)、椎体后缘高度(Hp)及后凸Cobb角,统计分析末次随访Ha丢失率、Hm丢失率及后凸Cobb角丢失率,观察3组治疗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的恢复情况。结果89例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Ha压缩率、Hm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中,经伤椎固定植骨组Hm丢失率(7.73±5.26)%及经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11.71±11.15)%均较跨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19.81±8.50)%低,有显著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植骨组较单纯经伤椎固定组Hm丢失率低,两者比较具有近似性统计学差异(P=0.052)。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促进骨折椎体前缘及中央高度的恢复,经伤椎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内植骨更有效的防止术后伤椎中央高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分型 椎体中央高度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2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2 位作者 欧阳均 赵卫东 钟世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rooks法钢丝固定、以及单纯Gallie、Brooks钢丝固定和Halifax椎板夹固定等在扭转5°时所需的扭转力矩.结果:Magerl的扭转力矩为6.59±1.34Nm,大于其它单一后路固定技术(P<0.01),但小于联合Brooks钢丝固定(P<0.01),与联合Gallie钢丝固定间无显著性差异.Gallie钢丝固定的扭转力矩最小。结论:Magerl较其它常见的后路固定术在抗扭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联合Gallie钢丝固定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柱固定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及其内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85
3
作者 瞿东滨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0例枢椎干骨标本,观测:①椎弓根的宽度以及高度;②椎弓根与枢椎椎体间的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上部宽度明显大于中、下部,中部宽度双侧平均为6.0±1.6mm,约8... 目的: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00例枢椎干骨标本,观测:①椎弓根的宽度以及高度;②椎弓根与枢椎椎体间的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上部宽度明显大于中、下部,中部宽度双侧平均为6.0±1.6mm,约80%的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大于4.5mm。但枢椎椎弓根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以上宽判定不准确,依中宽大多数枢椎椎弓根适用于内固定。由于椎弓根的个体差异,临床上术前应常规进行枢椎椎弓根的CT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 内固定 颈椎不稳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什么情况应用内固定 被引量:7
4
作者 瞿东滨 王自立 +3 位作者 袁海峰 关骅 王文军 马远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12-715,共4页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我国已开展60余年,但该不该应用内固定?什么情况需要应用内固定?目前尚存在争议。为此,我们特邀几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内固定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 争议 专家 参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被引量:80
5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565-567,共3页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石或核心.手术只是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因此,... 脊柱结核是全身结核病的局部表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基石或核心.手术只是辅助治疗方式。但是,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减少伤残,提高生命质量。因此,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随着对脊柱节段稳定性认识的深入,以内固定应用为特征的外科术式广泛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灶清除术 脊柱结核 手术适应证 治疗方式 药物化疗 治疗周期 手术治疗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寰枢段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6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4-606,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 目的 观察椎动脉寰枢段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颅外型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7具头颈部标本椎动脉寰枢段的形态及其与颈2神经根、寰枕后膜的关系;测量50例寰枢椎干骨标本。结果 该段椎动脉主要有5个弯曲,在弯曲部椎动脉有代偿性膨大,枢椎横突孔、颈2神经根及寰枕后膜对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当寰枢椎不稳时易导致骨性结构对椎动脉的机械牵拉和卡压。结论 周围结构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牵系固定作用,在上颈椎局部不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一些常见部位的椎动脉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椎动脉供血不足 寰枢段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侧支吻合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 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 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椎动脉与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 :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外段的侧支吻合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 7具防腐尸体标本并结合 5具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椎动脉与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分支之间的血管吻合。结果 :椎动脉与颈动脉的分支颈升动脉、咽升动脉以及颈深动脉等有广泛的吻合 ,一般为细小的肌支吻合。椎动脉与枕动脉间的血管吻合比较恒定 ,有两种类型 :直接吻合 ( 1 0 % )和肌支吻合 (占 90 % )。结论 :颅外椎动脉侧支吻合是椎动脉代偿机制的重要解剖学基础之一 ,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侧支循环途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突形态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1 位作者 江建明 陈祥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 :了解国人齿状突的形态特点 ,为齿突螺钉设计及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6 0例枢椎干骨形态、3 0例齿突基底部的内径及合适进钉角度。结果 :国人枢椎总高度为 3 6 .8± 2 .4mm ,齿突长度为 14 .0± 1.2mm ;基底部冠... 目的 :了解国人齿状突的形态特点 ,为齿突螺钉设计及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测量6 0例枢椎干骨形态、3 0例齿突基底部的内径及合适进钉角度。结果 :国人枢椎总高度为 3 6 .8± 2 .4mm ,齿突长度为 14 .0± 1.2mm ;基底部冠状外径为 8.9± 1.0mm ,冠状内径为 6 .1± 0 .5mm ;合适的进钉角度为16°± 3°。结论 :绝大部分国人齿突不适合两枚 3 .5mm螺钉固定。齿突螺钉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国人齿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螺钉 齿突骨折 骨折固定术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成人脊柱结核的患者中资料者完整200例,其中19例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型2例,椎体型4例,椎弓型4例,全椎骨型2例,跳跃型4例,多发性骨结核型3例。回顾分... 目的:探讨成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成人脊柱结核的患者中资料者完整200例,其中19例为非典型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型2例,椎体型4例,椎弓型4例,全椎骨型2例,跳跃型4例,多发性骨结核型3例。回顾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非典型性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学特征为:①椎体骨赘形成,主要见于椎间盘型及椎体型;②椎体前柱破坏,见于椎体型;③椎体终板虫蚀样破坏,见于椎间盘型和椎体型;④椎旁软组织影中脓液成分,见于各型;⑤连续单侧骨破坏,见于椎弓型;⑥影像学破坏重,而全身症状轻,即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不对称,见于多发性骨结核型和跳跃型。根据上述影像学特征可以与脊柱转移癌相鉴别。结论:了解非典型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非典型性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被引量:15
10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5-697,共3页
关键词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影像学特征 临床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瞿东滨 郑明辉 +1 位作者 邹琳 车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mm,1.71±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张力小。所有22例均按手术方案完成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显露良好,视野清晰,单节段、双节段切口长度分别平均4cm、6cm。结论:棘上韧带之骶棘肌总腱膜、胸腰筋膜附丽部均强大。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合理可行,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肌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后正中入路 棘上韧带 解剖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CT所见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瞿东滨 金明新 景宗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22-124,共3页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CT所见及相关问题探讨瞿东滨,金明新,景宗森创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非少见,但临床上常常发生延误诊断,主要由于对颈椎存在的一些易发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认识不足[1]。本文报告22例该类型... 创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CT所见及相关问题探讨瞿东滨,金明新,景宗森创伤性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并非少见,但临床上常常发生延误诊断,主要由于对颈椎存在的一些易发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认识不足[1]。本文报告22例该类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颈椎CT扫描检查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颈脊髓损伤 CT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外科学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瞿东滨 陈建庭 +2 位作者 江建明 王吉兴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3-185,共3页
关键词 PET 脊柱外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共振频率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瞿东滨 朱青安 +1 位作者 金明新 狄勋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实验比较在完整股骨、中切1/2、中切2/3、截骨+髓腔棒(316不锈钢)固定及截骨+钢板(TA3)固定等五个状态下防腐湿股骨共振频率的变化,探讨共振频率测定对股骨骨折愈合及内固定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随着截骨程度增大... 实验比较在完整股骨、中切1/2、中切2/3、截骨+髓腔棒(316不锈钢)固定及截骨+钢板(TA3)固定等五个状态下防腐湿股骨共振频率的变化,探讨共振频率测定对股骨骨折愈合及内固定评价的意义。结果表明:随着截骨程度增大,骨的共振频率降低,提示共振频率与骨的结构刚度有关。截骨后应用钛钢板内固定的结构刚度相当于防腐湿股骨中切1/2的结构刚度;髓腔棒内固定的结构刚度则相当于中切2/3的结构刚度,两者都比完整股骨低。测量结果亦发现,钛钢板和髓腔棒固定同样对股骨有载荷共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频率 截骨 髓腔棒固定 钢板固定 股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94-796,共3页
稳定性重建或维持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但病灶清除后留下的局部椎体骨缺损势必导致脊柱稳定性的损害,必须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椎间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稳定性重建或维持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但病灶清除后留下的局部椎体骨缺损势必导致脊柱稳定性的损害,必须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以恢复椎间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促进骨融合。近年来骨缺损修复和重建技术方法不断发展和成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结核病灶 脊柱结核 清除后 脊柱稳定性 结核治疗 外科治疗 椎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彻底病灶清除应回归到传统意义上的概念 被引量:4
17
作者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众所周知,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石,外科手术仅是辅助手段。积极外科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减轻伤残,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2005年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会议上达成的“在彻底病灶清除基础上,通过一期植骨融合及内固... 众所周知,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石,外科手术仅是辅助手段。积极外科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减轻伤残,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2005年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会议上达成的“在彻底病灶清除基础上,通过一期植骨融合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已成为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通用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 回归 脊柱脊髓损伤 一期植骨融合 脊柱结核 药物治疗 外科治疗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内固定节段选择应满足节段稳定性和载荷的要求 被引量:3
18
作者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5-795,共1页
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通过植骨融合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通用术式。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均已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之处在于,如何合理选择内固定节段,既... 在病灶彻底清除基础上,通过植骨融合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已经成为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通用术式。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均已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之处在于,如何合理选择内固定节段,既要保证可靠的脊柱结核手术疗效,又要避免无谓牺牲正常节段,增加邻近节段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节段 脊柱结核 脊柱稳定性 外科治疗 载荷 手术治疗 内固定重建 内固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纳脊柱外科发展见闻 被引量:1
19
作者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1-672,共2页
加纳共和国(Republic of Ghana)是西部非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23.85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广西),人口2439万,首都阿克拉市。近年加纳政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生改善明显,2009年人均GDP为1283美元,相当于... 加纳共和国(Republic of Ghana)是西部非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23.85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广西),人口2439万,首都阿克拉市。近年加纳政局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民生改善明显,2009年人均GDP为1283美元,相当于中国2003年度指标,成为非洲国家之星,更是西非共同体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加纳 发展中国家 社会经济发展 非洲国家 人均GDP 2009年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瞿东滨 邹琳 +2 位作者 杨勇 徐准 程勇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6-508,51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结果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屈曲牵张型损伤 前路钢板固定 轴向螺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