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床喷流成因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永瑞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床赋存在早元古代中条群篦子沟组黑色碳质片岩之中.在成矿带内分布有老宝滩喷流通道(岩筒)角砾岩及沿黑色碳质片岩层内的方柱黑云片岩、矿化角砾岩、石英钠长岩、金云母石英白云石大理岩、条纹状电气石岩组成的喷流沉积... 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床赋存在早元古代中条群篦子沟组黑色碳质片岩之中.在成矿带内分布有老宝滩喷流通道(岩筒)角砾岩及沿黑色碳质片岩层内的方柱黑云片岩、矿化角砾岩、石英钠长岩、金云母石英白云石大理岩、条纹状电气石岩组成的喷流沉积(变质)岩建造,它们构成喷流沉积作用统一机构体系,明显是由富硅、水、硼及碳酸盐等海底热液喷侵的产物.上述各种岩石均有不同程度的矿化(S、Cu、Au、U、Mo).主要容矿岩石为金云母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和矿化角砾岩,其它岩石次之.矿体呈似层状或扁豆体(矿柱)产出,严格受剥离断层及褶皱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由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钴镍黄铁矿、马基钴矿和硫钴矿等80余种矿物组成.早期矿石为细脉浸染状,晚期为脉状或团块状,并有辉钼矿、晶质铀矿和自然金伴生,为典型的元古代喷流沉积(变质)铜矿床(SEDEX).针对目前开采、勘查和科研已取得大量地质资料基础上,提出新一轮找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变质)岩建造 SEDEX矿床 胡篦型铜矿 中条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式(G层)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2
作者 真允庆 王振玉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9-56,共8页
华北式铝土矿REE总量为441.43~1085.34(10^(-6)),LREE/HREE为2.67~6.64;山西式铁矿REE为300.08×10^(-?),LREE/HREE为1.4~4.6。两者具有不甚明显的Eu亏损,LREE略富集,且分馏程度不大。组成模式极为相似。但矿层底板中奥陶统石灰... 华北式铝土矿REE总量为441.43~1085.34(10^(-6)),LREE/HREE为2.67~6.64;山西式铁矿REE为300.08×10^(-?),LREE/HREE为1.4~4.6。两者具有不甚明显的Eu亏损,LREE略富集,且分馏程度不大。组成模式极为相似。但矿层底板中奥陶统石灰岩REE为14.735×10^(-?),LREE/HREE为2.326,Eu,Ce均无异常,这与华北式铝土矿稀土元素组成模式迥然不同,而与五台山隆起之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和变质岩系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极为相似。这表明,华北式铝土矿(含山西式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古风化壳的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及变质岩系。成矿模式为古风化壳经红土化阶段—迁移就位沉积成矿阶段—表生富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落家河铜矿床含矿岩系的“三位一体”组合 被引量:1
3
作者 真允庆 吴金凤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中条山落家河铜矿床处于中元古界西阳河群安山岩复盖区的断裂-剥蚀构造天窗之中,出露了晚太古界绛县群宋家山组一套火山-(喷流)沉积岩建造.铜矿层赋存在含石墨绿泥片岩层内,矿区的各种变质岩均含有贫钙的镁-铁电气石,并普遍富集Cu、Pb... 中条山落家河铜矿床处于中元古界西阳河群安山岩复盖区的断裂-剥蚀构造天窗之中,出露了晚太古界绛县群宋家山组一套火山-(喷流)沉积岩建造.铜矿层赋存在含石墨绿泥片岩层内,矿区的各种变质岩均含有贫钙的镁-铁电气石,并普遍富集Cu、Pb、Zn、Mo元素;同位素信息充分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深部地幔,在运移上升过程中,萃取了地壳中铜族元素,至韧性剪切带卸载成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也阐明,绿泥片岩层、细碧岩、喷流(气)角砾岩及大理岩的REE均较低,稀土配分曲线皆为平缓型,几乎同步相似;矿石包裹体是以CO2-H2O型为主,含Cu高达(4-36)×10^-9,所属岩系具有容矿火山岩-铜矿体-喷流(气)岩及化学沉积岩为统一体,即所谓“三位一体”组合.本矿床成因为海底热液对流核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岩系 三位一体 海底热液对流核成矿模式 落家河铜矿床 中条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 被引量:12
4
作者 真允庆 陈金欣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319-328,共10页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101个硫同位素数据表明,该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呈不典型的塔式分布,且离散度较大。其中,黄铁矿δ^(34)S(‰)为14.1~-27.4;方铅矿、闪锌矿及部分黄铁矿的δ^(34)S(‰)值均接近陨石硫。铅由正常铅和放射性铅混... 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101个硫同位素数据表明,该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呈不典型的塔式分布,且离散度较大。其中,黄铁矿δ^(34)S(‰)为14.1~-27.4;方铅矿、闪锌矿及部分黄铁矿的δ^(34)S(‰)值均接近陨石硫。铅由正常铅和放射性铅混合而成,其年龄约八亿年左右。该矿床应属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的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同位素组成 矿床成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幔柱构造的岩浆活动与成矿 被引量:10
5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中条山处于华北古板块的南部,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构造背景环境.自中太古宙以来,随着超大陆地壳的张裂和闭合,相伴有频繁而剧烈的岩浆活动,皆呈双峰式火山岩套和双模式侵入岩套组合.岩浆演化具由钙碱性系列→拉斑-钙碱系列→拉斑系... 中条山处于华北古板块的南部,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构造背景环境.自中太古宙以来,随着超大陆地壳的张裂和闭合,相伴有频繁而剧烈的岩浆活动,皆呈双峰式火山岩套和双模式侵入岩套组合.岩浆演化具由钙碱性系列→拉斑-钙碱系列→拉斑系列→钙碱系列的旋回规律,与岩浆活动相对应并有不同成因类型的铜(金、钴)矿床谱系,成矿作用具多期性和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热柱 大陆裂谷 岩浆岩 成矿作用 铜矿床 中条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铜矿与秦岭造山带 被引量:8
6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中条裂谷位于华北陆(板)块南缘的北部,中条群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海域的沉积环境,应包括在秦岭-大别活动带内.从中条裂谷的地质特征分析,如NNE-EW向构造格架、火成岩省、古地热状态及成矿作用等,均与秦岭造山带碰撞作用息息相关.对华北陆(... 中条裂谷位于华北陆(板)块南缘的北部,中条群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海域的沉积环境,应包括在秦岭-大别活动带内.从中条裂谷的地质特征分析,如NNE-EW向构造格架、火成岩省、古地热状态及成矿作用等,均与秦岭造山带碰撞作用息息相关.对华北陆(板)块南缘,南、北秦岭造山带,扬子陆(板)块北缘4个构造单元的地壳和上地幔元素丰度比较,可知扬子陆(板)块以富含Cu为特征.由于古元古代以前,扬子陆(板)块已俯冲到华北陆(板)块之下,同时古热幔柱脉动式活动频繁,为成矿作用提供了矿质来源,在中条裂谷的深部形成含铜(金)的成矿物质场,又有基性和酸性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以及具中低温、压的古地热构造环境,为创建释放热流场和成矿动力场奠定了控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中条裂谷 秦岭造山带 火成岩省 元素丰度 区域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32
7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18,共10页
中条山铜矿床均产于晚太古代—中、晚元古代中条裂谷中,主要铜矿床(点)沿着与裂谷边界断裂平行或近似平行的NE及NWW向断裂带展布。成矿主岩为浅成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及中条群或绛县群中的喷流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不同的成矿... 中条山铜矿床均产于晚太古代—中、晚元古代中条裂谷中,主要铜矿床(点)沿着与裂谷边界断裂平行或近似平行的NE及NWW向断裂带展布。成矿主岩为浅成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及中条群或绛县群中的喷流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的控制。断裂交汇处是寻找最佳铜矿类型———斑岩铜矿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裂谷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裂谷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9
8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15-227,共13页
通过对中条裂谷铜矿床S,Pb,H,O,C及Sr同位素地学化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在晚太古—晚元古代中条裂谷的构造背景前提下,由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来源、多成因、多类型、多阶段的热液通道内斑岩型铜矿床(如铜... 通过对中条裂谷铜矿床S,Pb,H,O,C及Sr同位素地学化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在晚太古—晚元古代中条裂谷的构造背景前提下,由于海底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来源、多成因、多类型、多阶段的热液通道内斑岩型铜矿床(如铜矿峪铜矿床)及喷流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如横岭关型、胡篦型及落家河铜矿床)两种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稳定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中条裂谷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幔枝构造的演化与金、银多金属矿床 被引量:14
9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五台-恒山花岗岩-绿岩地体与燕山地体(西侧部分)所分布的金、银多金属矿床,是受太古宙超大陆地壳裂解作用所形成的裂谷型热幔柱,和复合或叠加的中生代幔枝构造控制,均沿EW向及NE向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幔枝构造的内部是以金(铁多金属)矿床... 五台-恒山花岗岩-绿岩地体与燕山地体(西侧部分)所分布的金、银多金属矿床,是受太古宙超大陆地壳裂解作用所形成的裂谷型热幔柱,和复合或叠加的中生代幔枝构造控制,均沿EW向及NE向韧性剪切带分布.在幔枝构造的内部是以金(铁多金属)矿床为主,其外围拆离带是以银多金属矿床为主,形成"金三角、银镶边"的特征.它们的成因皆和地幔活动导致的壳幔岩浆侵位有着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幔成矿作用 金、银多金属矿床 五台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地质学及其地质年代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09-317,共9页
北峪奥长花岗岩 (体 )位于中条裂谷的西部 ,和霏细斑岩及辉长岩组成侵入杂岩体 ,呈南北向展布。区内中条群因受多期挤压作用 ,构成剥离断层和叠加褶皱的干扰图形 ,貌似“短轴背斜”的构造背景。北峪奥长花岗岩与相邻的铜矿峪变花岗斑岩... 北峪奥长花岗岩 (体 )位于中条裂谷的西部 ,和霏细斑岩及辉长岩组成侵入杂岩体 ,呈南北向展布。区内中条群因受多期挤压作用 ,构成剥离断层和叠加褶皱的干扰图形 ,貌似“短轴背斜”的构造背景。北峪奥长花岗岩与相邻的铜矿峪变花岗斑岩均为S型花岗岩 ,属裂谷早期拉张阶段产物 ,但岩性并不雷同。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 ,北峪奥长花岗岩的源岩为下地壳麻粒岩相沉积物经分熔作用的结果 ,形成于大陆环境。据同位素数据分析 ,侵入杂岩体的辉长岩和靡细斑岩应在 2 70 0Ma左右 ;北峪奥长花岗岩是在 2 30 0Ma以前侵位 ,略早于铜矿峪变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长花岗岩 侵入杂岩 分熔作用 太古界 中条山 山西 地质学 地质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恒山一带金、银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五台山—恒山一带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源均来自深源;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及地幔,但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变化较大,而燕山期次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较为集中;运移形成矿物的水源... 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五台山—恒山一带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源均来自深源;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及地幔,但绿岩型金矿铅同位素变化较大,而燕山期次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较为集中;运移形成矿物的水源也有所不同,前者是以变质水为主(δ18OH2O1 34%~12 55%,δD-22 287%~-177 36%),后者则是以岩浆水及天水混合为主(δ18OH2O多在-18 6‰~+10 05‰,δD-68‰~-110‰);碳氧同位素组成也揭示了前者以变质作用为主(δ13C(PDB)-1 25‰~1 37‰,δ18O(SMOW)11 4%~16 5%),后者与花岗斑岩侵入有关(δ13C(PDB)为-4 0‰~-9 2‰,δ18O(SMOW)3 5‰~9 6‰);两类矿床的锶同位素比值,也反映了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太古宙斜长角闪岩和燕山中期花岗斑岩均是壳幔混合产物,故可视为两类矿床有着内在成因联系;钐-钕同位素组成不仅获得相同结论,而且从εNd(0)和fSm/Nd均是负值,推测属大陆地壳岩石,可能为O-C型绿岩地体的成矿背景,从而建立了五台热幔柱构造的成矿模型,试图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金、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模型 五台山—恒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区裂谷型层状铜矿床 被引量:15
12
作者 真允庆 姚长富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中条山铜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太古代时地壳已克拉通化,因华南板块俯冲,相继产生北东及北西向深大断裂,形成三叉形裂谷。在晚太古代有“双峰态”火山活动、碱性岩浆喷发和侵入,反映了裂谷拉张特征。至中元古代,因挤压而产生钙... 中条山铜矿集中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太古代时地壳已克拉通化,因华南板块俯冲,相继产生北东及北西向深大断裂,形成三叉形裂谷。在晚太古代有“双峰态”火山活动、碱性岩浆喷发和侵入,反映了裂谷拉张特征。至中元古代,因挤压而产生钙碱性岩浆,有安山岩覆盖后,裂谷消亡。铜矿集中区的铜(钼、铀)矿化作用,贯穿在裂谷演化作用的始终,主要成矿期在裂谷发展的拉张阶段,特别与中条运动(吕梁期,1.8Ga左右)的地质事件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成因 中条运动 山西 矿化作用 裂谷 演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形成时代 被引量:3
13
作者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07-315,共9页
通过单颗锆石U-Pb法、单颗锆石离子探针质谱法、以及辉钼矿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其他地质研究方法,确定中条裂谷铜(钼)矿床的形成时代可分4期:早于绛县运动的成矿年龄在2300Ma左右;第2和第3期成矿年龄分别为... 通过单颗锆石U-Pb法、单颗锆石离子探针质谱法、以及辉钼矿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其他地质研究方法,确定中条裂谷铜(钼)矿床的形成时代可分4期:早于绛县运动的成矿年龄在2300Ma左右;第2和第3期成矿年龄分别为2100Ma和1950Ma,亦是我国铜(钼)矿化最早的年龄;在西洋河群安山岩喷侵后,尚有最后一期成矿时代,其同位素地质年龄晚于182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时代 中条裂谷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分布样式 被引量:15
14
作者 真允庆 杜继盛 +1 位作者 刘丽玲 王阳湖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中条裂谷铜矿床主要受成矿前伸展构造控制,基本沿平行或近似平行于裂谷的边界断裂,即NNE向和NW向断裂所组成的构造网络分布,形成“X”字型铜矿床的分布样式。
关键词 铜矿床 裂谷 分布样式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裂谷铜矿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 被引量:3
15
作者 真允庆 杜继盛 +1 位作者 刘丽玲 王阳湖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中条裂谷主要铜矿床的包裹体是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气液相包裹体亦较普遍,常含子矿物NaCl;成矿温度以140—300℃为主,晚期则高达400—620℃;主要矿床的包裹体化学成分及化学序列相似,普遍富含Cl-,Na+,C... 中条裂谷主要铜矿床的包裹体是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气液相包裹体亦较普遍,常含子矿物NaCl;成矿温度以140—300℃为主,晚期则高达400—620℃;主要矿床的包裹体化学成分及化学序列相似,普遍富含Cl-,Na+,Ca2+和H2O及CO2;成矿流体以高盐度(32~40Wt%NaCl)为主,密度为1.0~1.18g/Cm3;各矿床成矿的物理条件不同,沉淀环境存在若干差异.矿床属海底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物理条件 化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式(G层)铝土矿中的锆石标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振玉 真允庆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5-52,共8页
华北地台广泛分布的“G层”铝土矿中副矿物锆石标型特征,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提供重要信息。区内锆石多为滚园状,L/B为1.5~2.5。在显微镜下为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组成聚形晶为主。铝土矿中锆石的Zr/Hf比值为31.03~44.79,平均为37.16,而... 华北地台广泛分布的“G层”铝土矿中副矿物锆石标型特征,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提供重要信息。区内锆石多为滚园状,L/B为1.5~2.5。在显微镜下为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组成聚形晶为主。铝土矿中锆石的Zr/Hf比值为31.03~44.79,平均为37.16,而铝土矿的底板石灰岩中锆石为81.77,前寒武纪变质岩或花岗岩中锆石为41.52~45.23。铝土矿的U/Pb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075.8Ma。故认为,铝土矿的物源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变质岩及花岗岩,奥陶纪石灰岩可能提供少量铝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锆石 标型 成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热柱与油气田成因——以东北及华北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钟华 周锡明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58-265,共8页
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是中、新生代陆相油气田集中分布域。通过对物探重力勘查和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研究,初步认为油气田的形成是与亚幔柱及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石油的成藏作用是受地幔隆升、地温梯度增高、地壳下隆、生物繁殖、... 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是中、新生代陆相油气田集中分布域。通过对物探重力勘查和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研究,初步认为油气田的形成是与亚幔柱及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石油的成藏作用是受地幔隆升、地温梯度增高、地壳下隆、生物繁殖、广泛有火山-泥砂质沉积建造诸因素控制,天然气的深源非烃气成因更可获得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盆地 亚幔柱 幔枝构造 幔源 中国 东北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熊耳多期裂谷开合构造及其深部找矿
18
作者 刁谦 真允庆 +3 位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宋涛 孙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5,共17页
通过对华北“南部古陆块”(中条山-王屋山-熊耳山及东秦岭地区)的初步研究,认为该区地壳的拉张伸展与隆升挤压活动,就像“拉手风琴”一样,贯穿于地质构造演化的始终。这种开合构造旋回,既有“大开大合”,又有“小合小开”类型。开合构... 通过对华北“南部古陆块”(中条山-王屋山-熊耳山及东秦岭地区)的初步研究,认为该区地壳的拉张伸展与隆升挤压活动,就像“拉手风琴”一样,贯穿于地质构造演化的始终。这种开合构造旋回,既有“大开大合”,又有“小合小开”类型。开合构造旋回按“三步曲”迁移,具有向南性、旋回性及成矿变异性特征。自北至南有逐步变新的趋势,2.5~1.73 Ga期间,该区经历了近EW向以伸张为主的优地槽绛县群沉积建造,演化成NE向以沉降为主的冒地槽中条群沉积建造,实际为两次裂谷型建造的记录,即受控于绛县运动和中条运动;同时,可能由于碰撞造山作用,相继沉积了磨拉石建造的担山石群;紧接着,在其东南部的嵩山、熊耳山和崤山一带的广大区域,喷发(溢)了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的双峰态熊耳群沉积建造,在局部地区见有A型花岗岩侵入,亦为被动大陆裂谷环境,无疑与元古代地幔柱活动密不可分,据此可称其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前世”。更明显的是,在东秦岭地区(含熊耳群)以中生代燕山运动为主,从地震层析资料证实,本区深部低速高导层为柱状体,可视为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今生”,显然为典型的复合地幔柱构造范例。在中条山-王屋山地区,成矿作用是以元古宙铜矿(含金、钼、钴)为主;而熊耳山-东秦岭地区,虽然亦有少量中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金矿床(含钼、铜)分布,但多以印支期和燕山期金、钼(含钨、铅锌、铍)矿床为主,成为我囯重要的金属矿集带。区内矿床成矿类型繁多,基本与透岩浆成矿热液侵位机制有关。据统计,中型、大型-特大型矿床均受地壳张裂(开)环境或受开合构造转换地段控制。针对当前中条-熊耳多期裂谷的具体勘查情况,提出了8项关键找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谷 开合构造 复合地幔柱构造 深部找矿 中条山 王屋山 熊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地表油气化探异常模式及应用
19
作者 花林宝 束乾安 真允庆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5-20,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盆地之一 ,盆地的西北缘为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在其外围的玛湖地区进行地表油气化探工作 ,选择酸解烃、ΔC、热释汞等地球化学指标 ,并从已知的玛湖油田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入手 ,通过对原油特征、甲烷同位素...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盆地之一 ,盆地的西北缘为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 .在其外围的玛湖地区进行地表油气化探工作 ,选择酸解烃、ΔC、热释汞等地球化学指标 ,并从已知的玛湖油田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入手 ,通过对原油特征、甲烷同位素及未见油气钻井岩芯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建立了该地区油气化探异常模式 .酸解烃、ΔC、热释汞等均为“晕圈效应” ,从油气藏中心向两侧 ,直接指标 (酸解烃 )与间接指标 (ΔC、热释汞 )有一定的分带性 ,原油与同位素特征表明已知区和未知区有一定的可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准噶尔盆地 新疆 油气藏 找矿效果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