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空气过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牛桂玲 陶银萍 +4 位作者 相恒学 姚彧敏 尹思语 任慕苏 孙晋良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524,共12页
病毒的传播和由颗粒物引起的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纳米纤维膜可有效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且不造成大幅压力降,因此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空气过滤介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聚焦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空气过滤中的... 病毒的传播和由颗粒物引起的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纳米纤维膜可有效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且不造成大幅压力降,因此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空气过滤介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聚焦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空气过滤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及影响纳米纤维尺寸与形态的因素。其次,系统分析了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机制、过滤效果评价参数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多种高效过滤策略,如引入纳米孔结构或支化结构、利用驻极体材料制备纳米纤维膜、构建多层膜复合结构等,并指明了绿色可持续化和多功能化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空气过滤 纳米纤维膜 高效过滤策略 绿色可持续化 多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调控 被引量:6
2
作者 相恒学 曾佳 +2 位作者 陈姿晔 周哲 朱美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0-456,478,共8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目前唯一一种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酯,能够实现材料合成、制品加工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绿色生态循环,因而在纺织纤维、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市场。然而,PHAs自身也存在着结晶速率慢...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目前唯一一种由微生物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酯,能够实现材料合成、制品加工和回收降解的全周期绿色生态循环,因而在纺织纤维、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市场。然而,PHAs自身也存在着结晶速率慢、球晶尺寸大和二次结晶等不利结构因素,限制了产品的应用性能。因此,重点从物理异相成核诱导、化学长链支化结构设计和外场多级牵伸诱导3个方面阐述PHAs结晶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改性研究进展。首先,具有高耐热的无机纳米材料(如硫化钨)可显著提高PHAs异相成核能力;其次,长链支化结构可以提高PHAs熔体强度;再次,在多级牵伸诱导作用下,可协同诱导PHAs聚集态的晶型结构演变,从而获得强度高、韧性好的PHAs纤维。最后,对PHAs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基材料 杂化材料 长链支化 结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植物多酚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相恒学 张思灯 +3 位作者 王世超 周哲 江晓泽 朱美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基于生物基热塑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与绿色植物多酚,利用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茶多酚(TP)共聚物(PHTP)。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台偏光显微镜、热重分析及电子万能材料... 基于生物基热塑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与绿色植物多酚,利用偶联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的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茶多酚(TP)共聚物(PHTP)。利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台偏光显微镜、热重分析及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研究了PHTP共聚物的结构及TP对共聚物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改性提高了PHTP共聚物的结晶起始温度和结晶温度,降低了PHTP共聚物的结晶速率;PHTP共聚物的耐热性提高,初始降解温度和最大降解温度均升高约10℃;PHTP共聚物薄膜样品的拉伸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34%和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茶多酚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相恒学 王世超 +2 位作者 闻晓霜 周哲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55,共6页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静电纺丝技术促进了高比表面积、多尺度、多维度纳米纤维的发展,实现了对PHBV纤维的形貌、孔径及孔隙率、力学性能的调控。结合国...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是一种微生物合成的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静电纺丝技术促进了高比表面积、多尺度、多维度纳米纤维的发展,实现了对PHBV纤维的形貌、孔径及孔隙率、力学性能的调控。结合国内外PHBV静电纺丝的研究进展,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PHBV静电纺纤维成形设备设计、形貌控制、力学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介绍了其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生物医疗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PHBV静电纺纤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纤维开发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相恒学 胡泽旭 +3 位作者 杨升元 翁巍 陈志钢 朱美芳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第8期33-35,共3页
当前,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的智能纤维研究与世界水平并行,因此智能纤维是中国纤维产业实现"从大到强"的一个良好契机,是破除国外对中国先进纤维垄断的一个强有力手段。了解以储能纤维、光热转换纤维和变色纤维为代表的结构功... 当前,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的智能纤维研究与世界水平并行,因此智能纤维是中国纤维产业实现"从大到强"的一个良好契机,是破除国外对中国先进纤维垄断的一个强有力手段。了解以储能纤维、光热转换纤维和变色纤维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纤维的结构设计与服役机制.有助于实现对材料结构、多元材料复合、材料界面的优化.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以获得性能优异的智能纤维与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纤维 结构功能一体化 路径 开发 光热转换纤维 基础研究 材料结构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光稳定性及其增强机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泽旭 陈姿晔 +4 位作者 相恒学 邱天 汤宇泽 周哲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苯硫醚纤维的光稳定性,采用熔融复合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苯硫醚-石墨烯(PPS-G)纳米复合纤维。表征了氙灯老化处理前后纳米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和熔融行为,探索了石墨烯对纳米复合纤维紫外光稳定性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 为提高聚苯硫醚纤维的光稳定性,采用熔融复合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聚苯硫醚-石墨烯(PPS-G)纳米复合纤维。表征了氙灯老化处理前后纳米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和熔融行为,探索了石墨烯对纳米复合纤维紫外光稳定性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老化处理192 h后,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保持率显著增加。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0%时,纳米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保持率分别为80.2%和90.6%,相比纯纤维分别提高了23.8%和26.1%;光老化对PPS-G-1.0纳米复合纤维熔点的影响明显减小,纯纤维的熔点下降幅度为7.1℃,而PPS-G-1.0纳米复合纤维熔点仅下降3.0℃;石墨烯对聚苯硫醚纤维的光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石墨烯 光稳定性 荧光猝灭 光屏蔽 自由基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的溶解行为及其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俊杰 胡广敏 +3 位作者 相恒学 毛宇辰 张君妍 朱美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1-648,689,共9页
近年来,随着天然大分子多糖在材料领域的不断研究应用,纤维素、壳聚糖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可降解性,壳聚糖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医疗、食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均取... 近年来,随着天然大分子多糖在材料领域的不断研究应用,纤维素、壳聚糖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以及可降解性,壳聚糖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在医疗、食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均取得了可观的进展。首先从壳聚糖的溶液性质研究出发,分别介绍了脱乙酰度、温度、分子量等因素对壳聚糖溶液的溶解行为的影响,重点介绍了醋酸和离子液体体系下的溶液性质,其次对壳聚糖的湿法纺丝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纤维性能的提高方法以及长丝的实现可能性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壳聚糖及其纤维制品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性质 壳聚糖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郭静 相恒学 +1 位作者 巩学勇 张银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聚乙二醇的接枝产物(HPAN-g-PEG)相变性能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考察了PEG、HPAN-g-PEG的晶体结构,通过测定步冷曲线观察了接枝产物的保温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材料表现出固-固相转变特性,潜热储存能力达105J/g,并呈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丝 聚乙二醇 接枝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物含量对聚乳酸熔纺成形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世超 相恒学 +2 位作者 费海燕 冯琦云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138,共6页
为确定聚乳酸(PLA)中低聚物的成分并研究其含量对PLA熔纺成形工艺的影响,采用在线取样的方法对同批次不同低聚物含量的PLA切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 为确定聚乳酸(PLA)中低聚物的成分并研究其含量对PLA熔纺成形工艺的影响,采用在线取样的方法对同批次不同低聚物含量的PLA切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仪(1H NM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复丝强力仪对PLA切片的化学结构、熔融和结晶行为、热稳定性以及纤维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PLA中低聚物的成分为丙交酯和低聚合度的PLA;低聚物的存在降低了PLA切片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峰温度以及结晶度,增加了半结晶时间,但并未改变其成核方式;去除低聚物后PLA的起始分解温度从134.1℃升高到320.7℃,降解活化能从114.5 kJ/mol增加到354.2 kJ/mol;经热牵伸2.3倍后所得纤维断裂伸长率为17.1%,断裂强度高达4.1 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物 非等温结晶 热稳定性 熔纺成形 PLA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纶废丝/硬脂酸相变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静 相恒学 +1 位作者 王倩倩 尚祖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9,共3页
以硬脂酸(SA)为相变储能物质,腈纶废丝(PAN)为聚合物基体,采用湿法纺丝法制备了PAN/SA相变纤维。研究表明,相变纤维中PAN与SA大分子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SA在纤维基体中分布均匀,无相分离现象;PAN/SA相变纤维的相变焓达到48.84J... 以硬脂酸(SA)为相变储能物质,腈纶废丝(PAN)为聚合物基体,采用湿法纺丝法制备了PAN/SA相变纤维。研究表明,相变纤维中PAN与SA大分子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SA在纤维基体中分布均匀,无相分离现象;PAN/SA相变纤维的相变焓达到48.84J/g,且DSC热循环显示纤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AN/SA相变纤维相对于PAN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温性;PAN/SA相变纤维在110℃热空气中迅速干燥的力学性能优于常温处理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丝 硬脂酸 相变纤维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合成纤维功能化基础问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松林 相恒学 +4 位作者 徐锦龙 成艳华 周哲 孙宾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4,共8页
针对国内大品种通用纤维面临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和利润压缩问题,同时为克服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新型功能纤维稳定性不足,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缺点,急需实现功能性合成纤维产品的创新与技术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首先从聚合物可控原位合... 针对国内大品种通用纤维面临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和利润压缩问题,同时为克服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新型功能纤维稳定性不足,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缺点,急需实现功能性合成纤维产品的创新与技术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首先从聚合物可控原位合成、合成纤维加工成型与调控以及纤维表面修饰与功能化3个主要方面阐述了通用合成纤维功能化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科学问题;其次介绍了国际市场中功能纤维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设计的发展趋势,为全面提升我国通用合成纤维的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提高合成纤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思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纤维 聚酯 聚酰胺 功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芯型复合储能调温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夏维 陈立军 +6 位作者 赵杰 相恒学 陈文萍 郭楷圣 陈伟 张杨凯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为获得高热稳定性的相变材料,首先以聚乙二醇为相变介质、多孔硅酸盐为载体,经纳米杂化制备了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g)。然后以聚酰胺6(PA6)为皮层,PCMg/PA6共混材料为芯层,按照皮芯质量比为3∶7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皮芯型复合储能调温... 为获得高热稳定性的相变材料,首先以聚乙二醇为相变介质、多孔硅酸盐为载体,经纳米杂化制备了形态稳定的相变材料(PCMg)。然后以聚酰胺6(PA6)为皮层,PCMg/PA6共混材料为芯层,按照皮芯质量比为3∶7通过熔融纺丝制备了皮芯型复合储能调温聚酰胺6纤维。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K型热电偶测温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复丝强力仪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储能调温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2.52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30.5%,该纤维可在-10.71~22.87℃和38.96~58.33℃范围内实现智能调温;PCMg的质量分数为10%时,储能调温纤维的相变焓约为9.02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调温纤维 皮芯复合纤维 熔融纺丝 聚酰胺6 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三嗪环结构的聚己内酰胺6复合树脂制备及其抗熔滴阻燃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文琪 李莉莉 +3 位作者 胡泽旭 魏丽菲 相恒学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针对聚己内酰胺6(PA6)高温氧化诱导分子链断裂产生的持续燃烧和熔体滴落等问题,利用均三嗪环阻燃剂(CFA)的膨胀成炭性质,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得到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分析了CFA阻燃剂的成炭性能,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CFA阻燃剂的PA6... 针对聚己内酰胺6(PA6)高温氧化诱导分子链断裂产生的持续燃烧和熔体滴落等问题,利用均三嗪环阻燃剂(CFA)的膨胀成炭性质,采用熔融共混方式得到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分析了CFA阻燃剂的成炭性能,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CFA阻燃剂的PA6复合树脂的阻燃性能与燃烧后残炭的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当CFA质量分数为8%时,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点燃后仅燃烧1 s即熄灭,熔滴滴落1滴;阻燃抗熔滴PA6复合树脂极限氧指数从纯PA6的24.5%提升到33.4%,总烟释放量下降13.3%;受阻燃剂高温残炭量高的影响,随着CFA质量分数的增加,在空气氛围中,残炭量从纯PA6的1.87%提高到4.84%;CFA诱导PA6阻燃机制为气相中的不燃性气体的稀释效应以及凝聚相中炭层的阻隔效应;CFA阻燃剂的加入并未导致PA6拉伸断裂强度下降,反而使其有所提升,CFA质量分数为8%时,PA6复合树脂的拉伸断裂强度提升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酰胺6 阻燃改性 抗熔滴 均三嗪环 成炭性能 熔融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乙二醇共聚酯及其熔纺纤维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青青 周家良 +3 位作者 潘伟楠 相恒学 胡泽旭 朱美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通过三元共聚将生物基异山梨醇(Is)引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分子链中,制备了系列聚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乙二醇共聚酯(PEIT)。进一步熔融纺丝获得了PEIT纤维。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 通过三元共聚将生物基异山梨醇(Is)引入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分子链中,制备了系列聚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乙二醇共聚酯(PEIT)。进一步熔融纺丝获得了PEIT纤维。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及纤维强力仪分析研究了PEIT共聚酯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Is刚性单元显著提高了PEI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保持了共聚物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破坏了分子链的规整性,使其结晶度有所降低。PEIT具有良好的可纺性,Is摩尔分数为5%时,PEIT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较PET纤维增加了45%;仅当Is摩尔分数高于40%时,可拉伸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醇 生物基 共聚酯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二氧化硅/橙活性成分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效华 周家良 +5 位作者 池姗 刘彦明 伏广伟 胡泽旭 相恒学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27,41,共8页
为解决天然活性成分改性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天然成分不耐高温易损失导致功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分子巢技术将超临界CO_(2)萃取获得的橙活性成分装载入介孔SiO_(2)载体中,进而制备具有良好抑菌、抗病毒效果的聚酯/二氧化硅/橙活性成分改性... 为解决天然活性成分改性聚酯纤维生产过程中,天然成分不耐高温易损失导致功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分子巢技术将超临界CO_(2)萃取获得的橙活性成分装载入介孔SiO_(2)载体中,进而制备具有良好抑菌、抗病毒效果的聚酯/二氧化硅/橙活性成分改性纤维。对改性纤维的形貌结构、化学结构、力学性能、活性成分含量、抗菌性能和抗病毒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SiO_(2)的尺寸为(100±5)nm,比表面积为729.7 m^(2)/g,平均孔径为2.55 nm;聚酯/二氧化硅/橙活性成分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22 cN/dtex,纤维中橙活性成分柚皮甙含量为(0.41±0.05)mg/kg,抑菌率大于或等于91%,抗病毒率大于或等于99%,均显著优于普通聚酯纤维(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二氧化硅 橙活性成分 分子巢技术 超临界CO_(2)萃取 抗菌纤维 抗病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酰胺6/66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结晶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伟楠 相恒学 +3 位作者 翟功勋 倪明达 沈家广 朱美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4,共7页
为探索共聚酰胺6/66(PA6/66)的熔体加工性能,研究PA6/66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熔融行为、结晶行为和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毛细管流变仪等对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A6/66和PA6树脂的结晶行为和流变性能等... 为探索共聚酰胺6/66(PA6/66)的熔体加工性能,研究PA6/66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熔融行为、结晶行为和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毛细管流变仪等对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A6/66和PA6树脂的结晶行为和流变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6/66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受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小,分别约为210℃和45℃;与PA6相比,PA6/66的熔点、熔融焓值和结晶焓值显著降低;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降温速率为20℃/min时,PA6/66的结晶焓值由45. 16 J/g下降为43.67 J/g,明显低于同等相对分子质量下PA6的结晶焓值;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6/66共聚物均为假塑性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非牛顿指数增大,对剪切速率的敏感程度降低;在高剪切速率下,PA6/66具有比PA6更高的黏流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共聚酰胺6/66 结晶行为 流变性能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池姗 黄效华 +5 位作者 刘彦明 刘翠 朱丽萍 相恒学 蔡强 孙丕谆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4,共8页
绿色、健康和环境保护概念的兴起,对纺织品提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但涤纶的生产过程温度过高且直接添加天然活性成分会导致其炭化失活。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子巢技术,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类)进行负载和保护,制备的茶活性成分... 绿色、健康和环境保护概念的兴起,对纺织品提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但涤纶的生产过程温度过高且直接添加天然活性成分会导致其炭化失活。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子巢技术,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类)进行负载和保护,制备的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采用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功能测试开展研究得出:山东崂山绿茶(夏季采摘)含有优质的儿茶素类活性物质;介孔SiO_(2)对活性物质的载物量达60.7%;改性涤纶内部有分子巢分布,粒径约为100 nm。改性涤纶的断裂强度为3.36 cN/dtex,纤维中儿茶素类总含量为5.17 mg/kg,抗菌率≥91%,抗病毒率为99.51%,抗氧化自由基清除率为51.39%,显著优于对照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 分子巢 抗菌性能 抗病毒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