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腹膜后间隙积液1例
1
作者 周道清 徐彬 +2 位作者 盛红枫 周平锋 徐卫星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97-298,共2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是一种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有效手术方法。在UBE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横突间区域,可能会损伤横突间组织复合体(ITTC)。虽然ITTC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但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积液甚至脓肿。本文报道...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是一种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有效手术方法。在UBE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横突间区域,可能会损伤横突间组织复合体(ITTC)。虽然ITTC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但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积液甚至脓肿。本文报道了1例UBE治疗ELLDH术后发生腹膜后间隙积液的病例,分析腹膜后间隙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积液 横突间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情况 复合体 双通道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盛红枫 陆建伟 +8 位作者 郭峭峰 黄凯 刘亦杨 吴震 江彬锋 徐彬 张魁 张培祥 劳杨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 目的:探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杉树皮外固定夹板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手法操作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闭合折顶整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4~11(7.29±2.34)岁。整复后予以杉树皮夹板固定并随访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复查的X线片评价骨折整复的对线对位,采用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儿中15例1次复位成功,2例再次复位成功,固定时间(25.00±3.35)d。随访6个月时,根据Anderso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0例。对位对线:所有病例对位>3/4,其中解剖复位10例,对线<10°者4例,对线<15°者3例。未出现骨折移位、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闭合折顶整复手法结合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 儿童 手法整复 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_(5)~S_(1)椎前路经椎弓根安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笛 徐卫星 +3 位作者 徐彬 丁伟国 许新伟 盛红枫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 目的对正常成人L_(5)~S_(1),脊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评价L_(5)~S_(1)前路经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30套正常成人L_(5)~S_(1)脊椎骨架标本,测量椎体高度、宽度、前后径,椎弓根高度、宽度,前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椎体上下终板、椎体中线的距离,椎骨螺钉通道长度(BSPL)。取30具其软组织结构完整的腰骶段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腹主动脉分又与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髂总静脉内缘在L_(5)~S_(1)椎间盘水平的距离,第一骶孔间距离,计算腰骶前路手术“安全工作区”区城面积。结果Ls椎体宽(47.5±3.2)mm,椎体前后径(33.6±1.7)mm,高(27.5±4.2)mm;椎弓根高(14.6±1.1)mm,椎弓根宽(14.0+1.2)mm;椎骨螺钉通道长(48.2+4.4)mm。L;前路进钉点距上终板为(12.4±1.3)mm,距下终板为(17.5±1.5)mm,距中线距离为(6.4±0.7)mm。S.椎体宽(29.5±3.8)mm,前后径(32.5±19)mm,高(31.2±3.2)mm;椎弓根高(17.5±1.4)mm,椎弓根宽(11.4±1.4)mm;椎骨螺钉通道长(45.4±4.3)mm。S前路进钉点距下终板(26.6±1.3)mm,距中线(6.6±0.7)mm。腹主动脉分叉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40.5±9.4)mm,髂总静脉汇合点至Ls椎体下缘的距离为(27.8±8.6)mm,髂总静脉内缘在Ls椎体下缘水平的距离为(37.5+1.3)mm,第一骶孔间距离为29.3±1.3mm,安全工作区面积为(2058.2±84.3)mm^(2)。结论通过分析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同时证明L_(5)~S_(1)前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腰骶段 前路 椎弓根螺钉 解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小龙 徐卫星 +4 位作者 丁伟国 盛红枫 刘杰 胡颖 童振楠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0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7~82岁,平均57.46岁;病程5~35个月,平均22.4个月。记录开门角度(opening angle,OA),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curvature angle,CA),术前脊髓受压率(preoperativ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ate,PSCR)及术后脊髓漂移程度(postoperative spinal cord shift,PSCS)发生情况。术后2周根据AS评定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出现AS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轴性症状组和非轴性症状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将其中与术后AS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周共有13例患者发生AS,轴性症状组与非轴性症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6.76±9.35)°,CA为(11.53±4.36)°,PSCR为(27.83±1.72)%,PSCS为(3.17±0.81)mm,非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3.03±10.52)°,CA为(7.71±4.73)°,PSCR为(25.16±3.59)%,PSCS为(2.43±0.95)mm,两组患者的CA、PSCR及PS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PSCR及PSCS 3个参数与AS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OA、PSCR因变量被剔除(P>0.1),PSCR的偏回归系数为0.311,P=0.031。结论:CA、PSCR及PSCS是AS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PSCS是AS发生的高危因素,脊髓后移过大引起的C_(4,5)颈神经牵拉、术后硬脊膜自身膨胀引起脊髓的牵张力变大及颈脊髓受压变形过大引起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损伤或坏死可能是AS的发病机制,但这只是理论推断,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实验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小龙 徐卫星 +4 位作者 丁伟国 盛红枫 刘杰 胡颖 童振楠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2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探讨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的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预测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3-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探讨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的可能机制及影响因素,为预测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3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10例。在颈椎CT上测量开门角度,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在MRI上测量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按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 mm,B组<2.5 mm)。A组男11例,女6例;年龄(56.58±9.80)岁,病程(23.52±7.86)个月。B组男6例,女9例;年龄(58.46±12.53)岁,病程(21.13±7.75)个月。将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与开门角度、颈椎生理曲度及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相关性的参数进行多元线性分析。结果:A组开门角度(40.47±9.45)°,B组(27.84±5.67)°,A组开门角度大于B组(P<0.01),开门角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794,P=0.000)。A组颈椎生理曲度(11.56±4.99)°,B组(6.64±3.28)°,A组颈椎生理曲度大于B组(P<0.01),颈椎生理曲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632,P=0.000)。A组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27.70±2.92)%,B组(24.59±2.80)%,A组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大于B组(P<0.01),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与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之间中度相关(r=0.667,P=0.000)。颈椎生理曲度因变量被踢除(P>0.1),开门角度与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13、0.059。结论: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是开门角度、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其中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影响最大,开门角度次之,颈椎生理曲度影响最小。术后脊髓平均漂移程度可以用0.059×开门角度+0.113×术前脊髓平均受压程度-2.266方程进行预测,为术前评估术后脊髓减压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影响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潜在靶点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彬 丁伟国 +1 位作者 盛红枫 徐卫星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当归-白芍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与当归-... 目的探讨当归-白芍药对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当归-白芍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通过R软件与当归-白芍的作用靶点相交叠,筛选当归-白芍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关键靶点。分别利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R软件进行关键靶点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E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当归-白芍药对的14个活性成分及对应的342个关键靶点,共筛选出1110个腰椎间盘退变疾病靶点,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9个。建立的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包含69个节点、643条边,其中的关键免点蛋白AKT1、EGFR、VEGFA、CASP3、CXCL8、MAPK8、CCND1、JUN、FGF2、MAPK14 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当归-白芍治疗腰椎间退变关键靶点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主要集中在内肽酶活力、金属内肽酶活性、1-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活性、磷脂酰肌醇磷酸激酶活性、金属肽酶活性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白芍药对通过多途径、多把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白芍 腰椎间盘退变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树良 徐彬 +1 位作者 劳杨骏 盛红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防Kümmell病患者椎体前壁骨水泥渗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3例临床诊断为Kümmell病的患者,予以行PKP术治疗,同时术中应用明胶海绵置入椎体前壁处预防骨水泥渗漏,其中男3例,女10例,年龄(73.84±8.44)岁。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胸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X线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31±0.83)分、(2.92±1.13)分、(1.69±1.11)分,治疗后1 d、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ODI分别是(71.08±9.46)%、(17.85±7.82)%,治疗后3个月的ODI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示椎体前壁无骨水泥渗漏。结论:明胶海绵可预防Kümmell病椎体前壁骨水泥的渗漏,降低椎体前方主动脉等软组织的热损伤和机械损伤风险,不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和胸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明胶海绵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