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的枢纽交通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盛志前 赵波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90,共4页
枢纽交通规划设计是近几年来我国在交通规划领域刚刚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国家建设的需求,从换乘和交通设计的角度理清了枢纽的组成内容,明确了枢纽交通设计在规划层次中的地位,... 枢纽交通规划设计是近几年来我国在交通规划领域刚刚开展的一项工作,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国家建设的需求,从换乘和交通设计的角度理清了枢纽的组成内容,明确了枢纽交通设计在规划层次中的地位,提出了枢纽交通设计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 交通设计 换乘 需求 轨道交通 国内 流程 交通规划 设计内容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指标取值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盛志前 张颖颖 赵杰 《城市交通》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快速公交车站是整个系统的“瓶颈”,是系统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的关键,直接体现了设施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平衡。饱和度是车站规划设计的核心指标,影响着其他各种指标的取值。在明确饱和度定义基础上,阐述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与运能、运营速... 快速公交车站是整个系统的“瓶颈”,是系统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的关键,直接体现了设施供给与客流需求的平衡。饱和度是车站规划设计的核心指标,影响着其他各种指标的取值。在明确饱和度定义基础上,阐述快速公交车站饱和度与运能、运营速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饱和度指标取值方法,并研究饱和度指标在实际车站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对于指导BRT车站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公交车站 饱和度 排队论 生产能力 运通 运营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勤大数据的出行空间分布模型测评与改进 被引量:3
3
作者 盛志前 吴子啸 《城市交通》 2023年第1期69-73,107,共6页
通勤出行是城市交通早晚高峰的主要构成部分,理解和预测通勤出行空间分布一直是城市交通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互联网位置服务所识别的城市通勤大数据,以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重力模型为例,研究和评价出行空间分布模型对通勤出行样本... 通勤出行是城市交通早晚高峰的主要构成部分,理解和预测通勤出行空间分布一直是城市交通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互联网位置服务所识别的城市通勤大数据,以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的重力模型为例,研究和评价出行空间分布模型对通勤出行样本量的敏感性以及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实际通勤出行空间分布的重现能力,并剖析了传统出行空间分布模型所引起的“碎片化”结果及其成因。克服传统方法仅考虑群体统计特征的缺陷,引入反映个体通勤出行延续性的因子,提出了新的通勤空间分布模型及求解算法。新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更好地适应通勤大数据背景下巨量分析单元的情形,基于实际数据验证了其对通勤出行空间分布的重现能力优于传统出行空间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分析与建模 空间分布模型 重力模型 通勤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快速公交系统发展阶段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康浩 黄伟 +1 位作者 张洋 盛志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在我国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大背景下,快速公交系统成为倡导公交优先、改变交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我国的快速公交系统经历了模仿和探索、设施逐步完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3个阶段,其建设从标准存在差距到有所创新和发展再到... 在我国优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大背景下,快速公交系统成为倡导公交优先、改变交通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我国的快速公交系统经历了模仿和探索、设施逐步完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3个阶段,其建设从标准存在差距到有所创新和发展再到日趋完善。剖析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客流走廊选择、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线路组织模式、多种交通方式衔接和运营管理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规划 快速公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功能分析的山地城市立交选型建议—以重庆市雷家坡立交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曾永松 盛志前 王弟鑫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4期20-25,80,共7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国大型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障碍。山地城市受限于地形条件,其道路交通尤为复杂,在交通运行上具体表现为:次支路网连通性差,路网流量不均衡,立交节点交通拥堵常态化。对... 随着我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几乎所有中国大型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障碍。山地城市受限于地形条件,其道路交通尤为复杂,在交通运行上具体表现为:次支路网连通性差,路网流量不均衡,立交节点交通拥堵常态化。对于重庆等山地城市来讲,立交形式选择尤为重要,不仅要做到功能与等级相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到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传统的非饱和流状态下,立交节点形式优劣的评价标准一般以效率优先为主,而对于商圈周围等拥堵"常态化"区域,交通运行常常处于饱和流状态,有必要通过信号控制等方式"截流分压",实现对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选型 饱和流 山地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公交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比选及融合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斯阳 盛志前 +1 位作者 曹雄赳 高唱 《城市交通》 2022年第3期55-63,共9页
常见的大中运量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共汽车(Bus Rapid Transit,BRT)、有轨电车。BRT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运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三者常常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网络... 常见的大中运量公共交通方式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共汽车(Bus Rapid Transit,BRT)、有轨电车。BRT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在运能、服务水平等方面与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三者常常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网络选型比较的对象。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BRT处于辅助地位,配合完善公共交通骨干网络。与有轨电车相比,BRT的灵活性、经济性较优,服务水平、环保水平、形象提升方面略逊。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应充分评估城市条件、未来发展潜力,在不同客流走廊配置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合理选取并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和BRT等多种方式,构建立体、完备的公共交通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规划 快速公共汽车(BRT) 城市轨道交通 有轨电车 类型比选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更新背景下的交通综合治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23次研讨会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小鸿 王婷 +4 位作者 景国胜 李新军 杨远祥 盛志前 汪光焘 《城市交通》 2019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为改善老城区的交通品质,研究旧城更新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治理与用地功能重构之间的协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9年第3次(总第23次)研讨会于2019年9月5日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城市交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 为改善老城区的交通品质,研究旧城更新背景下如何实现交通治理与用地功能重构之间的协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2019年第3次(总第23次)研讨会于2019年9月5日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城市交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联合承办,会议主题为“旧城更新背景下的交通综合治理”。因篇幅有限,本刊编选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治理 旧城更新 品质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机场客运空铁联运模式选择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彩媛 盛志前 张洋 《交通与港航》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时速快、辐射广的航空运输与高铁运输联合运营,能有效扩大机场辐射范围、提升枢纽运输效率,对于城市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梳理了直连直通式和换乘衔接式两种主要的空铁联运模式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时速快、辐射广的航空运输与高铁运输联合运营,能有效扩大机场辐射范围、提升枢纽运输效率,对于城市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梳理了直连直通式和换乘衔接式两种主要的空铁联运模式及其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空铁联运发展“过热”现象和联运模式中过度强求直连直通的问题。据此提出地方要在客观认识其空铁联运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机场建设条件及铁路规划建设情况,合理选择空铁联运模式的发展策略。最后,以重庆江北机场为例进行策略实践,提出需同步发展直连直通和换乘衔接式空铁联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铁联运 直连直通式 换乘衔接式 枢纽机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系统优化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泽生 盛志前 +1 位作者 钟远岳 周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8,共8页
我国规划体系中,重“平面”轻“竖向”的现象长期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山地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成因是竖向规划系统不完善,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基于竖向视角的可行性考虑缺失、详细规划阶段竖向方案深度不足、规划管... 我国规划体系中,重“平面”轻“竖向”的现象长期存在,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划管理困难的问题在山地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成因是竖向规划系统不完善,包括总体规划阶段基于竖向视角的可行性考虑缺失、详细规划阶段竖向方案深度不足、规划管理阶段竖向规划缺乏弹性和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契机,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管理3方面提出竖向规划要点和优化思路。总体规划阶段:完善用地选取、重大交通廊道竖向可行性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场地开发、地下空间影响,以土石方平衡优化校核竖向方案;规划管理阶段:搭建动态管理平台,提出“刚弹结合”的管控指标,满足各层级竖向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差异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规划系统 场地竖向规划 地下空间土石方 土石方平衡 竖向规划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