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解除牡丹芽休眠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32
1
作者 郑国生 盖树鹏 盖伟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4~5年生牡丹‘胡红’为试材,研究1~7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其开花展叶的影响。根据花芽萌动和开花情况结合激素的变化动态,将低温解除花芽休眠进程划分为:低温累积期、休眠解除启动期、休眠基本解除期、休眠彻底解除期4个时期。分别... 以4~5年生牡丹‘胡红’为试材,研究1~7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其开花展叶的影响。根据花芽萌动和开花情况结合激素的变化动态,将低温解除花芽休眠进程划分为:低温累积期、休眠解除启动期、休眠基本解除期、休眠彻底解除期4个时期。分别测定低温处理期内和进入温室后内源GA3,ABA,CTK,IAA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期内GA3,ABA,CTK质量分数的增减和GA3/ABA比值的变化可明显地反映低温解除花芽休眠的进程。其中,GA3/ABA比值的变化与休眠的进程直接对应。进入温室后牡丹花芽内各激素的变化进一步证明GA3和CTK是解除休眠的促进物,ABA是解除休眠的抑制物。低温解除牡丹休眠是通过调节休眠解除的促进物和抑制物之间的平衡来实现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内源激素 低温 休眠解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本植物芽内休眠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鑫 戴思兰 +1 位作者 郑国生 盖树鹏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 木本植物芽的内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一种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性,其机制较为复杂。了解内休眠的机制,调控芽的休眠与萌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探讨内休眠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内休眠诱导及解除的影响因素、内休眠过程中的代谢变化、顶端分生组织内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周期调控、内休眠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内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休眠 诱导 解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衰老类型牡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梅 赵炎 +1 位作者 盖树鹏 郑国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三种不同衰老类型的牡丹品种卷叶红、大胡红和肉芙蓉为试材,比较其叶片在不同时期的强光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探讨牡丹叶片光抑制发生的机理和叶片衰老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与大胡红和肉芙蓉相比,卷叶红的PSⅡ... 以三种不同衰老类型的牡丹品种卷叶红、大胡红和肉芙蓉为试材,比较其叶片在不同时期的强光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探讨牡丹叶片光抑制发生的机理和叶片衰老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与大胡红和肉芙蓉相比,卷叶红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较小,且保持了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表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迅速增加,提高了对强光的适应,而可逆失活和不可逆破坏则加重了光合机构的损伤,这造成了衰老的先后次序为肉芙蓉、大胡红、卷叶红。Fv/Fm、NPQ、qP和PSⅡ对光强响应的差异明显,使之可以作为鉴定耐光抑制能力大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衰老类型 强光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什克腾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季节分布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峰 张建国 +3 位作者 孙天龙 于国民 魏彦军 盖树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13-114,119,共3页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结果]共调查草本野花196种,分属于40个科、129...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野生花卉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资源。[结果]共调查草本野花196种,分属于40个科、129属,其中菊科、豆科、毛茛科、蔷薇科、唇形科等资源丰富。克旗草本野生花卉花期集中在6—8月,果期8—9月,菊科、龙胆科、景天科部分种花期可持续至8月底9月初。根据草本野生花卉特征,分析了其开发利用前景。[结论]克旗草本野花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草本野生花卉 季节性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芜生姜根状茎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承永 盖树鹏 王玉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以莱芜生姜的根状茎为外植体 ,研究了利用根状茎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基及影响其分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以MS附加BA 3 0mg/L和NAA 0 6mg/L的培养基根状茎分化率最高 ,可达 6 9 4 %。用催芽 30天左右的根状茎再生率最高。外植体接... 以莱芜生姜的根状茎为外植体 ,研究了利用根状茎再生植株的适宜培养基及影响其分化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以MS附加BA 3 0mg/L和NAA 0 6mg/L的培养基根状茎分化率最高 ,可达 6 9 4 %。用催芽 30天左右的根状茎再生率最高。外植体接种密度以 4块 /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生姜 根状茎 再生植株 培养基 姜瘟 转基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