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PA干预后缺血性中风不同时间点单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皮立宏 陈弋 吴智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过rt-PA干预后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证候变化规律。方法从目标数据库中提取51例经rt-PA溶栓后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个时间点(入院时、溶栓后24 h、溶栓后48 h)的证素并评分,获得3个时点的证候要素变量,根据溶栓前后证候演变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经过rt-PA干预后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证候变化规律。方法从目标数据库中提取51例经rt-PA溶栓后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个时间点(入院时、溶栓后24 h、溶栓后48 h)的证素并评分,获得3个时点的证候要素变量,根据溶栓前后证候演变将其分为证候不变组、证候减少组、证候增加组,通过χ2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评价溶栓患者单证候演变及证素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溶栓24 h后,气虚证证候消失明显(P<0.05)、内风及气虚证证素评分显著降低(P<0.05);溶栓后24~48 h,内风证证素评分明显降低(P<0.05);溶栓48 h后,内风及痰湿证证候消失比例高于总体证候消失比例(P<0.05),内火证消失低于总体比例(P<0.05);内风及气虚证证素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rt-PA干预后缺血性中风证候总体上遵循缺血性中风病单证候动态演变规律,但存在自身特点,溶栓后气虚、内风证候明显改善,内火证改善不佳,提示溶栓后重点处理内火证或许能提高中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变化规律 RT-PA溶栓 缺血性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82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兴栋 吴宣富 +8 位作者 张敏 皮立宏 吴智兵 杨德福 于征淼 葛文华 陈银环 刘亚敏 钟嘉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659-2662,共4页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湿(痰)热范畴的病毒性脑炎患者82例,从主要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项目(脑脊液指标、脑电图)的变化,评价化湿解毒通窍法的临床疗效,疗程2周。结果:结果表明,化湿...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属湿(痰)热范畴的病毒性脑炎患者82例,从主要症状体征、相关辅助检查项目(脑脊液指标、脑电图)的变化,评价化湿解毒通窍法的临床疗效,疗程2周。结果:结果表明,化湿解毒通窍法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预后,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其有效率在80.0%以上。治疗后患者脑脊液指标、脑电图明显改善或转为正常。结论:化湿解毒通窍法治疗岭南病毒性脑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人群体质以"阳热质"、"湿热质"有一定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治疗学 化湿解毒通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弋 王琛 +4 位作者 徐秋英 林兴栋 皮立宏 吴智兵 谢淑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86-2197,共12页
目的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 目的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C组、B3湿热环境+LPS组。B1、B2、B3组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20天,A2、B2组予ETEC,A3、B3组予LPS。观察一般情况,收集9次粪便,查结肠病理,测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结果B2、B3组出现类似临床湿热证表现,结肠病理提示炎症,与A1组相比TNF-α、IL-6升高(P<0.05),模型成立前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成立时肠球菌属呈特征性增多(P<0.05),B1组"湿阻证模型"以肠球菌属增多为主,后期"热"证表现时梭菌属增多(P<0.05)。结论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在岭南湿热证模型客观评价指标的发掘上具有广阔前景,肠球菌属、梭菌属可能分别是"湿""、热"的特征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湿热证 肠道菌群 客观指标 动物模型 条件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