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材料、方法与问题意识——对近年来宋代民间信仰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
4
1
作者
皮庆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讨论了宋代民间信仰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注意材料的"碎片化"和"稀释"现象,所以收集文献时固然要尽可能"竭泽而渔",释读时更要注意其限制性;二是方法移植要注意宋代的特性,与历史学...
本文讨论了宋代民间信仰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注意材料的"碎片化"和"稀释"现象,所以收集文献时固然要尽可能"竭泽而渔",释读时更要注意其限制性;二是方法移植要注意宋代的特性,与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在理论层面进行对话;三是宋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能满足于为各种解释模式提供证据,应该为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提供独特的贡献,包括走出"唐宋变革论"的笼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民间信仰
唐宋变革
材料的限制性
方法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皮庆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框架,民间的表达...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框架,民间的表达则见缝插针地渗透进去,在寻夫、殉夫等情节上出现了一些变异,官方、士大夫的权威与民间的创造性和谐共存。结合明清地方史料,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不仅有助于梳理明清时期山海关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的流传和演变情况,更能呈现孟姜女传说的演变轨迹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女庙
孟姜女传说
燕行录
山海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民间信仰中庙貌问题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皮庆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111,共8页
"庙貌",在传统文献中通常指祠庙与神像,是民间神灵信仰的重要载体。随着神灵人格化趋势的加剧,宋代出现民间诸神大兴庙貌的局面。宋代的神灵庙貌有很高的艺术性,无论从祠宇的建筑格局,还是神像的风格,都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开...
"庙貌",在传统文献中通常指祠庙与神像,是民间神灵信仰的重要载体。随着神灵人格化趋势的加剧,宋代出现民间诸神大兴庙貌的局面。宋代的神灵庙貌有很高的艺术性,无论从祠宇的建筑格局,还是神像的风格,都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开启了明清宗教艺术世俗化的先河。但庙宇作为宗教场所,普通信众、修建者更关注的乃是神明的灵应,他们既赞成祠庙、塑像的精巧辉煌,更坚信庙貌与神明的灵应紧密相关,通常将庙貌的灵应性置于艺术性之上。庙貌的灵应取向使得其形式往往偏离正统的道德、审美标准,引起官员、士人,尤其是理学人士的不断指责,力图对民间信仰中庙貌"不正"的现象加以整肃。民间信众与官员、士人的角力与妥协,使得宋代民间神明的庙貌始终徘徊于艺术、灵应与正统之间,以求获得三者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貌
艺术性
灵应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天子出钱到不费公帑——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庙修建模式之演变
4
作者
皮庆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自五代至明清,广德祠山神经历了一个从张大郎到张大帝,最后又回到无朝廷正式封号的江南区域性民间祠神的过程,考察文献记载所载张王祖庙的44次修建行为,可知由于随着祠山神地位的变化,朝廷对地方祀典管理、控制方式的不同,其修庙方式也...
自五代至明清,广德祠山神经历了一个从张大郎到张大帝,最后又回到无朝廷正式封号的江南区域性民间祠神的过程,考察文献记载所载张王祖庙的44次修建行为,可知由于随着祠山神地位的变化,朝廷对地方祀典管理、控制方式的不同,其修庙方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唐末五代的6次修庙基本上为地方民众的自发行为,仅一次官修。有宋一代,张王祖庙的修建基本上是由官方主导的,而且十分频繁,共24次,地方信众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修庙活动,有时是自己发起,或响应地方官的号召捐助钱物,更多的是平时的香火和诞会的捐献。这使得宋元时期的信众皆强调祖庙是“天子出钱”“国家气力建造”。元明清时期的广德与政治中心相隔千里,祠山神在国家祀典系统中的地位下降,文献记载的元明清张王祖庙修建活动数量大减,仅14次。这一时期的修庙行为总体趋势是官退民进,广德的地方民众,包括祖庙的日常管理者(早期以僧人为主,明代之后主要为道士)、地方士人(包括致仕返乡者)、商人、父老等,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动员力,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祖庙的修建活动,而地方官虽然也会支持修庙、参与捐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行为。这一修庙方式使得明清的地方官员、广德士人、民众都认为修庙应该“不费公帑”,地方士民是修庙的主力。广德民众心理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唐宋以来张王祖庙修建模式的转变——官退民进,这也是朝廷对地方祠祀的政策和地方财政制度的变化在具体的民间信仰活动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山信仰
天子出钱
不费公帑
祠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材料、方法与问题意识——对近年来宋代民间信仰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
4
1
作者
皮庆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9,共6页
文摘
本文讨论了宋代民间信仰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注意材料的"碎片化"和"稀释"现象,所以收集文献时固然要尽可能"竭泽而渔",释读时更要注意其限制性;二是方法移植要注意宋代的特性,与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在理论层面进行对话;三是宋代民间信仰的研究不能满足于为各种解释模式提供证据,应该为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提供独特的贡献,包括走出"唐宋变革论"的笼罩。
关键词
宋代民间信仰
唐宋变革
材料的限制性
方法移植
分类号
B98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
3
2
作者
皮庆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文摘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主要是官方控制的教化之所,宗教性功能则由周围的观音殿、催生娘娘庙等承担。姜女庙的空间布局、神像、楹联、壁画等都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官方碑记整合了民间的故事,确定了山海关孟姜女传说的基本框架,民间的表达则见缝插针地渗透进去,在寻夫、殉夫等情节上出现了一些变异,官方、士大夫的权威与民间的创造性和谐共存。结合明清地方史料,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不仅有助于梳理明清时期山海关姜女庙和孟姜女传说的流传和演变情况,更能呈现孟姜女传说的演变轨迹和多样性。
关键词
姜女庙
孟姜女传说
燕行录
山海关
Keywords
Temple of Mengjiangnv, Legend of Mengjiangnv, Yanxing Literature, Shanhai Pass
分类号
I3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民间信仰中庙貌问题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皮庆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4-111,共8页
文摘
"庙貌",在传统文献中通常指祠庙与神像,是民间神灵信仰的重要载体。随着神灵人格化趋势的加剧,宋代出现民间诸神大兴庙貌的局面。宋代的神灵庙貌有很高的艺术性,无论从祠宇的建筑格局,还是神像的风格,都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开启了明清宗教艺术世俗化的先河。但庙宇作为宗教场所,普通信众、修建者更关注的乃是神明的灵应,他们既赞成祠庙、塑像的精巧辉煌,更坚信庙貌与神明的灵应紧密相关,通常将庙貌的灵应性置于艺术性之上。庙貌的灵应取向使得其形式往往偏离正统的道德、审美标准,引起官员、士人,尤其是理学人士的不断指责,力图对民间信仰中庙貌"不正"的现象加以整肃。民间信众与官员、士人的角力与妥协,使得宋代民间神明的庙貌始终徘徊于艺术、灵应与正统之间,以求获得三者的平衡。
关键词
庙貌
艺术性
灵应
正统性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天子出钱到不费公帑——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庙修建模式之演变
4
作者
皮庆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基金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0&ZD260)。
文摘
自五代至明清,广德祠山神经历了一个从张大郎到张大帝,最后又回到无朝廷正式封号的江南区域性民间祠神的过程,考察文献记载所载张王祖庙的44次修建行为,可知由于随着祠山神地位的变化,朝廷对地方祀典管理、控制方式的不同,其修庙方式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唐末五代的6次修庙基本上为地方民众的自发行为,仅一次官修。有宋一代,张王祖庙的修建基本上是由官方主导的,而且十分频繁,共24次,地方信众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修庙活动,有时是自己发起,或响应地方官的号召捐助钱物,更多的是平时的香火和诞会的捐献。这使得宋元时期的信众皆强调祖庙是“天子出钱”“国家气力建造”。元明清时期的广德与政治中心相隔千里,祠山神在国家祀典系统中的地位下降,文献记载的元明清张王祖庙修建活动数量大减,仅14次。这一时期的修庙行为总体趋势是官退民进,广德的地方民众,包括祖庙的日常管理者(早期以僧人为主,明代之后主要为道士)、地方士人(包括致仕返乡者)、商人、父老等,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动员力,越来越主动地参与祖庙的修建活动,而地方官虽然也会支持修庙、参与捐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行为。这一修庙方式使得明清的地方官员、广德士人、民众都认为修庙应该“不费公帑”,地方士民是修庙的主力。广德民众心理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唐宋以来张王祖庙修建模式的转变——官退民进,这也是朝廷对地方祠祀的政策和地方财政制度的变化在具体的民间信仰活动中的体现。
关键词
祠山信仰
天子出钱
不费公帑
祠庙
Keywords
Cishan cult
emperor pays for the temple
needn’t official money
temple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材料、方法与问题意识——对近年来宋代民间信仰研究的思考
皮庆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清时期山海关的姜女庙与孟姜女传说——以朝鲜燕行文献的记载为中心
皮庆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宋代民间信仰中庙貌问题的初步考察
皮庆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天子出钱到不费公帑——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庙修建模式之演变
皮庆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