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型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亲水海绵擦的制备
1
作者 徐守萍 曾丽花 +2 位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程江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聚乙烯醇缩醛海绵具有亲水性、高强度、高回弹以及可降解性,在很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和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表面活性剂发泡制备聚乙烯醇缩醛亲水海绵擦,并探索用相对低毒性的乙醛、丙醛代替传统工艺中高毒性的... 聚乙烯醇缩醛海绵具有亲水性、高强度、高回弹以及可降解性,在很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和醛作为主要原料,通过表面活性剂发泡制备聚乙烯醇缩醛亲水海绵擦,并探索用相对低毒性的乙醛、丙醛代替传统工艺中高毒性的甲醛。实验设计分组研究甲醛、乙醛和丙醛缩醛反应能力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缩醛反应的机理;测试方面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力仪表征聚合物和材料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聚合物性能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成品海绵可作为工作台清洁工具,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本实验是集合文献查阅、基础实验操作、材料性能表征以及应用性能为一体的综合研究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同时锻炼主动分析问题、探究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海绵 缩醛反应 高分子化学 综合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膜薄膜蒸发器的特点和应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皮丕辉 杨卓如 马四朋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1-44,共4页
详细介绍了刮膜薄膜蒸发器的结构、操作原理、型式和分类、特点、操作参数以及刮膜薄膜蒸发器的应用。因刮板对液膜的刮擦作用使液膜呈不断搅动状态 ,刮膜薄膜蒸发器有停留时间短、消除结焦结垢及处理粘度大等特点 ,认为其是处理热敏性... 详细介绍了刮膜薄膜蒸发器的结构、操作原理、型式和分类、特点、操作参数以及刮膜薄膜蒸发器的应用。因刮板对液膜的刮擦作用使液膜呈不断搅动状态 ,刮膜薄膜蒸发器有停留时间短、消除结焦结垢及处理粘度大等特点 ,认为其是处理热敏性和高粘性物质蒸发浓缩的理想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膜薄膜 薄膜蒸发器 结构 原理 操作原理 型式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用定型剂配方原理与组成(Ⅱ)——定型树脂 被引量:12
3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4-187,共4页
指出发用定型剂用定型树脂已被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取代;介绍了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所具特性、典型官能团、合成单体的特性及合成方法。根据聚合物离子性将定型树脂分为非离子性聚合物、阴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聚合物和两性聚合物4类,并详... 指出发用定型剂用定型树脂已被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取代;介绍了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所具特性、典型官能团、合成单体的特性及合成方法。根据聚合物离子性将定型树脂分为非离子性聚合物、阴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聚合物和两性聚合物4类,并详述了各类定型树脂的合成单体配方及应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定型剂 定型树脂 成膜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包覆改性薄片铝粉颜料及其耐酸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皮丕辉 陈军 +3 位作者 李利君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58,共6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薄片铝粉颜料表面包覆了一层薄而致密的纳米SiO2层,考察了反应工艺参数对包覆层形貌及耐酸性的影响.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铝硅比、水硅比、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可以控制正硅...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薄片铝粉颜料表面包覆了一层薄而致密的纳米SiO2层,考察了反应工艺参数对包覆层形貌及耐酸性的影响.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铝硅比、水硅比、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可以控制正硅酸乙酯的水解速率、活性硅酸在铝粉粒子表面的吸附速率及缩合速率之间的相对大小,从而控制SiO2以膜沉积的方式对铝粉进行包覆,得到均匀致密的包覆膜.实验得到较优的条件为:同时滴加正硅酸乙酯和氨水水溶液,控制铝硅比为5.5,水硅比为30,氨水用量3 mL,在40℃下反应6 h,铝粉粒子表面的SiO2包覆层均匀致密,包覆型铝粉在pH=1的酸溶液中能稳定存在30 d而不产生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颜料 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 耐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用定型剂配方原理与组成(Ⅰ)——概述及组成 被引量:7
5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介绍了发用定型剂的主要分类、特点及质量评价方法;简要综述了定型剂各组成的特点、物质选择及研究现状,指出定型剂配方的关键为选用合适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作定型树脂,为满足环保和性能要求,选用水作溶剂、二甲醚作喷射剂和高阳离子性... 介绍了发用定型剂的主要分类、特点及质量评价方法;简要综述了定型剂各组成的特点、物质选择及研究现状,指出定型剂配方的关键为选用合适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作定型树脂,为满足环保和性能要求,选用水作溶剂、二甲醚作喷射剂和高阳离子性聚季铵盐作调理剂是定型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定型剂 喷发胶 摩丝 啫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研究现状及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9-402,共4页
介绍了分子蒸馏特点、分子蒸馏设备及流程,并对近几年来分子蒸馏基础理论、机理、结构、操作参数及在精细化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冷式薄膜蒸发器的传热与蒸发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皮丕辉 马四朋 +1 位作者 涂伟萍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9-72,共4页
研究了带冷凝器的新型内冷式薄膜蒸发器的传热与蒸发性能 .采用正交实验 ,发现在进料流量、刮板转速和夹套加热温度这 3个因素中 ,对总传热系数和蒸发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夹套加热温度 ,其次是进料流量 ,最小的是刮板转速 .同时还发现物... 研究了带冷凝器的新型内冷式薄膜蒸发器的传热与蒸发性能 .采用正交实验 ,发现在进料流量、刮板转速和夹套加热温度这 3个因素中 ,对总传热系数和蒸发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夹套加热温度 ,其次是进料流量 ,最小的是刮板转速 .同时还发现物料在接近蒸发器内的蒸发温度下进料 ,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蒸发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蒸发 内冷式 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二异氰酸酯单体的薄膜蒸发分离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6,共4页
通过实验比较了3种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TD I-TMP)预聚物中游离TD I单体分离的工艺,发现采用减压蒸馏和内冷式薄膜蒸发联用的工艺路线,不仅能保证物料在蒸发器系统中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能保证TD I单体蒸气在高真空和刮板的搅... 通过实验比较了3种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TD I-TMP)预聚物中游离TD I单体分离的工艺,发现采用减压蒸馏和内冷式薄膜蒸发联用的工艺路线,不仅能保证物料在蒸发器系统中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能保证TD I单体蒸气在高真空和刮板的搅动下极易从物料中蒸发出来,最终含量可降低到质量分数0.5%以下。实验还发现高真空内冷式刮膜薄膜蒸发分离预聚物中游离单体的关键因素是物料温度、压力和粘度的控制,它们最适宜的控制范围为:物料温度100—120℃、压力50—150 Pa、粘度500—1500 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蒸发 聚氨酯 单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用定型剂配方原理与组成(Ⅲ)——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指出发用定型剂的发展趋势为聚氨酯交联改性定型树脂、有机硅接枝聚合改性定型树脂、多种聚合物复配定型树脂、低VOC和水性配方;对国内外发用定型剂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指出国内产品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国内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 指出发用定型剂的发展趋势为聚氨酯交联改性定型树脂、有机硅接枝聚合改性定型树脂、多种聚合物复配定型树脂、低VOC和水性配方;对国内外发用定型剂发展现状进行对比,指出国内产品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国内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同时建议国内企业应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定型剂 聚合物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聚氨酯乳液的黏度和稳定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皮丕辉 许振苗 +2 位作者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85,90,共6页
采用聚酰胺对环氧树脂进行扩链后并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共混入聚氨酯固化剂,用外加乳化剂进行相反转,制得了环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溶剂用量及溶剂配比、改性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水溶性及固化剂用量等对乳液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采用聚酰胺对环氧树脂进行扩链后并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共混入聚氨酯固化剂,用外加乳化剂进行相反转,制得了环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溶剂用量及溶剂配比、改性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水溶性及固化剂用量等对乳液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发现:树脂体系中溶剂量存在一临界值为8.8%(质量分数,下同),当溶剂量高于8.8%时,较难发生相反转,制得的乳液不稳定;当溶剂用量低于8.8%时,能发生相反转,且乳液稳定性好;疏水性的二甲苯部分代替亲水性的乙二醇单丁醚,能显著降低改性环氧树脂的黏度和最终乳液的黏度.当聚酰胺用量为环氧树脂用量的6.0%~6.5%时,中和度达65%,改性环氧树脂水溶性较好;控制固化剂量为改性环氧树脂量的15.0%~20.0%时,制得的乳液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聚氨酯乳液 相反转 黏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涂料中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分离研究现状
11
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1 位作者 程江 杨卓如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1-54,共4页
介绍了聚氨酯涂料中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超标和单体分离方法研究现状,并指出单体含量超标是制约聚氨酯涂料发展的关键问题。因刮板刮动物料作用,薄膜蒸发法具有停留时间短、蒸发温度低及能处理高黏性预聚物物料等特点,是较好的单体... 介绍了聚氨酯涂料中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超标和单体分离方法研究现状,并指出单体含量超标是制约聚氨酯涂料发展的关键问题。因刮板刮动物料作用,薄膜蒸发法具有停留时间短、蒸发温度低及能处理高黏性预聚物物料等特点,是较好的单体分离方法。采用减压蒸馏与内冷式刮膜薄膜蒸发联用的工艺路线,单体分离效果好,最终残余单体的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5%以下。建议国内涂料界制订严格的单体控制标准,开发单体快速检测方法,并加强技术开发与合作攻克薄膜蒸发法降低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这一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游离二异氰酸酯单体 薄膜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斋民 皮丕辉 +2 位作者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2-36,共5页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637K;683K后热分解速率迅速增大,703K时达到最大,在761K时分解基本结束;共聚物在氮气中失重20%和50%时的温度分别为679K和700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 K;根据K issinger法求得非等温条件下共聚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73.21 kJ/mol,指前因子为3.293 9×1012m in-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马来酸酐 热分解 动力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SiO_2粒子涂膜表面的超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曲爱兰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3-37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和形状的SiO_2粒子,并利用氟硅氧烷的表面白组装功能制备了具有仿生类"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对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SiO_2粒子的粒径和形...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和形状的SiO_2粒子,并利用氟硅氧烷的表面白组装功能制备了具有仿生类"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对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SiO_2粒子的粒径和形状对材料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和疏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单一粒径涂膜表面水接触角符合Wenzel模型;而复合粒子构成了符合Cassie模型的非均相界面,单纯的粗糙度因子不能反映水接触角的变化,复合粒子在膜表面的无规则排列赋予涂膜表面不同等级的粗糙度,使得水滴与涂膜表面接触时能够形成高的空气捕捉率和较小的粗糙度因子,这与在涂膜表面能形成自组装分子膜的氟硅氧烷共同作用赋予了涂膜超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无机粒子 溶胶-凝胶法 双重微观结构 超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璐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用作化妆品活性物载体时所起的控释和缓释作用;讨论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手段,包括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和种子溶胀法,种子溶胀法中的动态溶胀法和二步溶胀法更易得... 简要介绍了单分散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应用,重点综述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用作化妆品活性物载体时所起的控释和缓释作用;讨论了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手段,包括悬浮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和种子溶胀法,种子溶胀法中的动态溶胀法和二步溶胀法更易得到粒径均一的多孔聚合物微球;同时介绍了其成孔机理和性能表征;最后提出了多孔聚合物合成以及在化妆品应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多孔聚合物微球 悬浮聚合 分散聚合 种子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疏水二氧化硅涂膜及其表面润湿行为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桂龙 邓丽丽 +3 位作者 皮丕辉 郑大锋 文秀芳 杨卓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10-181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制备超疏水SiO2涂层。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合成SiO2的化学组成,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TEM)观察制备SiO2的结构形貌,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制备超疏水SiO2涂层。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合成SiO2的化学组成,通过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TEM)观察制备SiO2的结构形貌,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SiO2涂膜的表面形貌,通过测试水接触角(WCA)讨论SiO2涂层的表面微观结构与其表面疏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TEOS和MTES为共前驱体可以制备得到表面带-CH3基团的SiO2溶胶,SiO2溶胶在老化过程中纳米SiO2粒子由于自组装作用形成草莓状微米-纳米双微观结构,这种结构赋予SiO2涂膜表面不同等级的粗糙度,使得水滴与涂膜表面接触时能够形成高的空气捕捉率和较小的粗糙度因子,与SiO2表面疏水性的-CH3基团共同作用形成类荷叶超疏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 超疏水 微米-纳米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短碳纤维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喻冬秀 陈明涛 +3 位作者 皮丕辉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对短碳纤维(SCF)硝酸氧化处理后,采用聚苯胺原位氧化聚合法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制备聚苯胺包覆改性SCF,以改善SCF的电磁性能。采用XPS、SEM对聚苯胺包覆的SCF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聚苯胺层包覆完整、致密,且聚苯胺和SCF表... 对短碳纤维(SCF)硝酸氧化处理后,采用聚苯胺原位氧化聚合法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制备聚苯胺包覆改性SCF,以改善SCF的电磁性能。采用XPS、SEM对聚苯胺包覆的SCF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聚苯胺层包覆完整、致密,且聚苯胺和SCF表面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采用PNA-LN5230A微波网络测试仪测定了聚苯胺包覆SCF的电磁性能(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并对2mm厚度下的吸收和反射损耗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以此为填料制备的涂膜的电磁屏蔽性能和导电性。结果表明,在50MHz~2GHz频率范围内,相对于未包聚改性的短碳纤维,导电聚苯胺/碳纤维(PASCF)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都有所提高,磁损耗正切为0,为电损耗型材料,而不导电聚苯胺/碳纤维(NPASCF)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都有所下降,而磁损耗正切高达0.09,显示出弱电磁性;采用Matlab6.5软件进行屏蔽性能分析,导电聚苯胺包覆碳纤维的吸收损耗可达4.654dB,不导电聚苯胺包覆碳纤维(NPASCF)的吸收损耗为1.105dB;以PASCF为填料制备的涂膜表面电阻率为1.02Ω·m-2,电磁屏蔽效能值约为17dB,以NPASCF为填料制备的涂膜表面电阻率为2.32×1011Ω·m-2,电磁屏蔽效能值可达8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介电常数 复磁导率 聚苯胺 短碳纤维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婷 文秀芳 +2 位作者 皮丕辉 程江 杨卓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56,共4页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互穿网络聚合物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近年来共混聚合物改性研究的热点。共混聚合物增强方法主要包括:添加"... 聚合物共混改性是实现高分子材料功能化和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互穿网络聚合物方法制备的共混聚合物,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近年来共混聚合物改性研究的热点。共混聚合物增强方法主要包括:添加"第三组分"、反应性增容、离聚体共混改性和互穿网络聚合物。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详述了互穿网络聚合物在导电材料、药物控释体系、功能膜、涂料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互穿网络聚合物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网络聚合物 增强方法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缓释型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海景 温勇 +3 位作者 皮丕辉 邓耀明 程江 杨卓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针对有毒抗(难)降解芳香族污染物生物处理时挂膜启动慢、降解速率低的缺陷,在新研制的营养缓释型填料中,添加该类污染物降解时微生物共代谢所需的一级基质,并加入活性炭、蔗渣作为控释剂形成营养缓释型改性填料,研究了所得改性填料的表... 针对有毒抗(难)降解芳香族污染物生物处理时挂膜启动慢、降解速率低的缺陷,在新研制的营养缓释型填料中,添加该类污染物降解时微生物共代谢所需的一级基质,并加入活性炭、蔗渣作为控释剂形成营养缓释型改性填料,研究了所得改性填料的表面结构、营养缓释性能、挂膜及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填料表面粗糙多孔,具有良好的营养缓释性能;同时,其微生物挂膜速率明显加快,挂膜所需时间缩短了3 d;在初始浓度为127 mg/L的苯酚降解实验中,苯酚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传统聚乙烯填料,在降解后的第8小时,改性填料苯酚去除率高达91.7%,比传统聚乙烯填料提高37.7%,脱氢酶活性更是普通填料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生物填料 营养 缓释 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含氟核壳苯丙乳液聚合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3
19
作者 徐桂龙 文秀芳 +3 位作者 皮丕辉 郑大锋 程江 杨卓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0-675,共6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对影响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和优化;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共聚物的化学组成、乳胶粒的形貌以及共聚物表面化学元素、并以热重...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核壳含氟苯丙乳液,对影响乳液聚合反应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和优化;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共聚物的化学组成、乳胶粒的形貌以及共聚物表面化学元素、并以热重分析(TGA)和水接触角(WCA)测试乳液涂膜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与OP-10(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比1:1的复合乳化剂体系,用量[CTAB+OP-10(1:1)]=1.5%(wt)单体;引发剂AIBA(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用量[I]=0.6%(wt)单体、聚合温度T=70℃、交联单体N-MA(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DAP(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的用量分别为[N-MA]=3.0%(wt)和[DAP]=1.5%(wt)总单体时,可以得到稳定无凝胶的阳离子含氟苯丙乳液。FT-IR测试结果证明氟单体参与共聚,TEM和XPS表征结果证明乳胶粒形成核壳结构,并且氟元素在乳液成膜过程中容易迁移到涂膜表面并富集。当含氟单体用量为8.0%(wt)时,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耐酸碱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乳液 含氟乳液 核壳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文秀芳 程江 +1 位作者 皮丕辉 杨卓如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34-37,共4页
从自交联的单组分丙烯酸乳液、脂肪酸改性的聚氨酯分散体、微乳丙烯酸涂料、自乳化聚合物及新型丙烯酸聚氨酯聚合物等水性木器涂料新技术 。
关键词 水性涂料 木器涂料 性能 有机硅材料 自交联型树脂 成膜 湿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